企业国际化准备管理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面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迹象,企业国际化成为摆脱困境的现实选择。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研究与开发(R&D)、生产和销售等活动的完整过程,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而最终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过程。企业国际化包含了很多方面,包括了商品劳务输出、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战略合作、跨国并购等多方面的形式。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基本方式是对外直接投资,本文探讨企业在国际化准备管理中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和注意问题。
一、企业国际化准备管理选择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选择,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资源状况在已有的多种方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对外投资准备管理的具体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行业选择、区位选择和市场进入方式选择上的诸多因素。下面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选择。
(一)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选择
我国传统的对外投资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运输等行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正是因为这些行业依旧是具有较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行业,所以它仍将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对这些行业进行对外投资,除了可以获取较为丰厚的收益之外,还能够对制造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另外,在贸易方面,其中有关纺织、服装业以及中等规模的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其原因在于,我国纺织与服装业固有的生产优势(如生产能力较强,规模大,许多企业设备水平经过技术升级后使得产品质量较好),在国际产品市场竞争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对于我国加工组装型制造业、尤其是对于那些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国内因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容量有限的局限性,就可以对这类项目进行对外投资,以获取相应的利益。当然我国企业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资源开发等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来说,我国企业应当致力于、或者更应偏重于对高技术行业(如航天工业、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相对高额的利润,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发达国家国内较为先进的技术、管理技能或者经验等。总之,任何企业的跨国经营若是从宏观角度来看,都不能完全归结是一种企业的自发行为,而是要从其背后的内容来分析,即某种程度上的政府政策导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对于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领域而言,政府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风险预警作用,积极鼓励那些具有比较优势、或者竞争优势的产业(或者相关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以便进一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国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应摒弃过分依赖某一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多元化发展”新理念,通过对投资市场的多元化经营,使国内的剩余资金能够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现阶段,要努力挖掘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其原因在于这些国际拥有较为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拥有人才技术优势、以及相对强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当然,也要充分考虑进军这些市场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这就对企业自身提出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也可以大力挖掘中国周边如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因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消费层次等方面与我国相似,市场潜力也较为巨大,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企业对外投资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
创立新企业或对当地企业进行合资并购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普遍采用的两种基本方式。具体来看,在选择创立新企业的方式时,中国企业在采用独资或采用与东道国投资者合资的方式备选方案中,一般考虑采用合资的形式,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一般采用标准化的技术,不存在技术泄露的问题,而且通过吸收第三方投资者可以大大分散投资风险、缩短投资的回收期、同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创建新企业相比,购并也具有其以下诸多独特优点:例如可利用已有销售人员、管理渠道、销售渠道、无形资产及市场优势等资源迅速进入当地市场,从而可以减少市场竞争、降低运营的交易成本。
二、企业实现国际化准备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一)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当事先做好以下前期准备工作
1.注重项目前期论证,科学决策。①在项目决策前要编制项目建议书,论证项目的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功能定位科学性,避免盲目追求进度而仓促上马,造成后期建设重复投资和投资损失,项目超概算、超预算。②在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时,应详细考虑项目建设支出内容以及在项目建设期间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2.注重工程预算编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预算的编制要注意是否存在漏算少算、定额套用错误、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清、与现场情况不符、设计变更和修改未加以考虑等等问题。建设单位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预算的审核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督促中介机构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水平,现场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工程实施范围和工程单价,做到造价控制常态化。并要进行工程预算交叉审核,在清单编制单位完成工程预算编制后,可委托其他中介机构进行审查,减少清单编制中“错、漏、少”等情况。
3.注重实地考察,翔实开展勘探设计。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往往对细节方面考虑不够周密,如设计选用材料不合理,材料规格类型不确定,节点的设计不够细化等;勘探只求符合规范,遇特殊地段未加密,导致地质情况变化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工程清单的编制质量和投标企业的投标报价,为后续工程变更留下“豁口”,造成项目造价难以控制。对此要在制定合理的勘探设计周期后,加强对初步设计方案的评审力度,优化设计。同时,要督促图审企业强化对施工图的审查,以减少、消除施工图设计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图纸设计质量;对于附属工程部分,随着主体同步设计,列入工程总投资,防止项目建设超范围、超预算。
4.注重招投标阶段控制,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结算。①推行合理低价中标法,这种方法一方面能规范投标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防范恶性竞争,促进施工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在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的的前提下能节约投资。②加强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分析,增加报价分析的评分比重,防止投标企业不平衡报价。③要完善和细化合同条款的设置,主要是价格调整条款风险范围的约定及计算方法、争议事项的处理和违约条款的约定等等,为防止竣工结算产生争议。
(二)企业同时还应在前期准备工作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帮助企业能够顺利投资
1.应当注意企业的融资方式。一般投资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融资:一是用一部分资产作为抵押标的物作为融资担保的条件,二是持有一部分项目公司股份作为担保。这两种方式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融资较为便利,其原因在于银行多与其企业资产优先拥有产品流向、现金流量、债务责任以及债务责任分配的权利,而后者却没有。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力、投资环境等综合因素来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以便实现较好的经济收益。
2.应当注意项目资产的拥有形式和项目产品的分配形式。项目资产的拥有形式可以分为:投资者拥有资产占全部公共资产的权重和不同投资者所拥有不同的项目资产。在某种程度上说,项目产品的分配形式与项目资产的拥有形式具有很紧密的关系,决定项目投资成功的重要考虑因素,就是投资者是否愿意对投资收益继续适当的分配。
3.应当注意项目资金流量的控制。一般在企业项目正常运行之后,经营的经营收入剔除掉生产费用、经营管理费用之后的净现金流用于偿还银行的相关债务和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投资分配收益。所以,投资者必须慎重选择科学合理的现金流分配方式,例如根据先行比较流行的做法,采取公司型合资结构对于安排融资来说效益较高,这是因为董事会或管委会对投资者对现金流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便于提高分配效率。
4.应当注意投资国的税务结构问题。由于各国税法因自身发展各异,所以在设定税务结构方面也差异较大,这就为投资决策带来了较为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公司型合资结构中有关税务合并、用来冲抵往年的亏损等具体问题,更是千差万别。具体来看,对于合伙制和有限合伙制结构来说,其应纳税收需要按照合伙制结构的总收入水平来征收,其单一的合伙人就是纳税主体;对于非公司型合资结构来说,其资产和项目产品都归投资者直接拥有;对于信托基金结构来说,其应纳税收应当以基金形式作为整体而进行统一核算。
5.应当注意项目管理的科学决策方式与程序设置。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需要构建一个基于充分保护少数投资者权益的有效决策机制。其科学决策方式与程序设置需要考虑不同投资者的话语权和行动力,即在合资结构的不同层次中应当通过授予其一定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来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按照各种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序列来进行审议和评判,最后通过集体决策的形式来增强投资项目决策科学性。
(三)实施高效的跨文化管理,加强对投资所在国的公关策略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多元的文化背景下不同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和摩擦,为此,对外投资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公关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搞好同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关系,从而减少政府干预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企业的形象,如多参加一些公益事业,多雇佣当地居民,解决当地居民就业的问题;注意环保和搞好劳工关系;实现本土化经营,贴近当地市场。在发生危机时要搞好危机公关,利用各种渠道解决危机,将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