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论文_杨汉兵

(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仁寿县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500)

【摘要】目的:研究支架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收诊的6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作为基线资料,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实施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是对照组,观察组则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预后情况较好,并发症仅为3.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3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blood.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blood sample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as baseline dat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measur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balloon-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served.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rognosis was goo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only 3.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blood. It is safe and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Balloon 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d blood;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现象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因此及时诊断并展开治疗则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Neuroform EZ微释放支架是第一种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主要适用于临床对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我国自2003年8月起开始将Neuroform EZ微释放支架投入临床使用,至今已有15年的时间,大量临床实例表明:支架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现象效果显著,可以及时解决巨大动脉瘤等疾病。

1.一般资料

1.1 基线资料

抽取2015年12月—2018年2月内我院收诊的6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作为基线资料,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6,年龄40~75岁,平均(60.36±1.56)岁;Hunt-Hess等级: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4例;肿瘤位置:颈内动脉床突上段3例,海绵窦段3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9:22,年龄41~74岁,平均(62.99±2.35)岁;Hunt-Hess等级:Ⅰ级12例,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2例;肿瘤位置:颈内动脉床突上段2例,海绵窦段1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13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对比分析62例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纳入标准:(1)所有或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2)发生出血现象至手术时间不超过14天,经头部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首次发现的颅内动脉瘤,经DSA确诊为出血责任病灶;(4)近期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1]者。

排除标准:(1)心脏、肾脏、肝脏有重大疾病或者是衰竭者;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者;(2)颅内动静脉畸形;(3)血管畸形、出血破入脑室、凝血功能障碍者;(4)术前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者;(5)病程治疗中出现血栓或新发脑梗死;(6)介入治疗联合开颅手术;(7)有因动脉瘤性血管内介入治疗等过往病史者。

1.2 方法

1.2.1用药指导

术前:术前24h给予300mg拜阿司匹林+300mg硫酸氢氯砒格雷;

术中:经胃管给予硫酸氢氯砒格雷+300mg阿司匹林;

术后:术后72h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d、300mg/d阿司匹林+75mm/d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同时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尼莫地平抗血管痉挛[2]。

1.2.2对照组:给予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全身麻醉,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于其中一侧股动脉动脉瘤口置入球囊,于另一侧股动脉动脉瘤内置入微导管,充盈球囊,将弹簧圈迅速通过微导管栓入动脉瘤,全部填入弹簧圈后缓慢泄掉球囊,待完全泄去球囊后行DSA,确定弹簧圈位置和稳定性,充盈球囊,解脱弹簧圈,球囊完全泄掉后去后回撤球囊,结束手术。

1.2.3观察组: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前3d服用抗血小板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对动脉瘤部位、大小、形状进行观察判断,测量瘤颈宽度,观察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放置指引导管,型号选择为Neuroform EZ自膨胀支架,半释放技术逐渐释放,根据输送导管头端标志判断支架释放位置,直至动脉瘤颈附近后停止释放。经支架网孔超选送微导管至动脉瘤腔内,微导管直径最小不超过动脉瘤,超软型弹簧圈逐渐填塞动脉瘤,直至瘤腔被紧密填塞,经血管造影查证动脉瘤腔填充完好之后完全释放弹簧圈;如若弹簧圈输送阻力较大,或是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则可终止栓塞[3]。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对比疗效;通过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动脉瘤闭塞程度来判定疗效,栓塞程度在95~100%之间,经影像学检查动脉瘤不显影为完全栓塞,80%~95%之间,但是仍见部分对比剂进入留题为次全填塞;≤80%,影像学检查大部分瘤体仍然显影为部分填塞。

1.3.2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TNF-a、IL-6)水平。

1.3.3对比术后预后情况,从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来进行对比,采用科室自制的评分表,共4项内容,分值为0~5分,评分越高,表示预后情况越好。

1.3.4对比并发症(感染、术后形成血栓、偏瘫、死亡[4])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SPSS23.0计算,计量资料(血清炎性因子、预后情况)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后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治疗疗效、并发症)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χ2值检验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 对比疗效

2组患者球囊和支架均成功置入,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不成立,见表1。

3.讨论

颅内宽颈动脉瘤属于现阶段血管内治疗和手术夹闭治疗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难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各种类型支架的应用,梭形动脉瘤、宽颈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问题已不再是医学重难点。随着现阶段血管内治疗方法不断更新,支架在临床治疗该病中的使用率也大幅度上升。在现阶段支架治疗该病的临床实例中,较少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较严重者则直接会导致患者死亡。最新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有Trispan 技术、球囊辅助栓塞技术、三维弹簧圈网篮编织技术、双微管技术等,这几种技术各有长短,但是就总体治疗疗效来说,效果还是欠佳;并且上述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并不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的最佳治疗术式。

支架植入,导致狭窄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脑血管临床医生最大的顾虑;Neuroform EZ自膨式颅内专用支架属于现阶段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最新型技术,该支架超薄,且顺应性高;极易通过迂曲颅内血管到达载瘤血管,且它自带的开放网格设计,可以使支架网孔更大,更容易通过网孔栓塞动脉瘤;且Neuroform EZ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且Neuroform EZ支架植入对弹簧圈具有拦截防脱逸作用,可以对宽颈动脉瘤进行致密填塞,因此术后并发症较低。

大量临床实例表明:充分抗凝及支架治疗过程中操作动作轻柔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这一措施可以直接预防血栓形成。且支架治疗过程中充分肝素化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是要严格控制好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量。目前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首剂量通常为1mg/kg,且需要每隔2h加注1/2的剂量;术后需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维持半年,可以有效预防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和支架再狭窄现象。

此次研究旨在对比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抽取特定时段内的62例患者展开研究,分组基于不同治疗措施,最后发现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具有良好填塞效果,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预后情况良好,且术后感染、术后形成血栓、偏瘫的并发症仅为3.2%。

综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填塞致密,可以使动脉瘤颈和瘤体均无对比剂充盈情况,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瘤再出血或复发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正德,李松年,刘桂彪,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7,30(01):31-34+42.

[2]王龙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河北医学,2015,21(09):1474-1477.

[3]伍杰,杨铭,李俊,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04):196-199.

[4]巴华君,孙军.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785-787.

[5]刘圣,施海彬,胡卫星,等.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2):883-887.

论文作者:杨汉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支架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论文_杨汉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