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爱对策刘超论文_刘超

论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爱对策刘超论文_刘超

刘超

(福建省南平市南山中心幼儿园)

摘要:我在农村幼儿园南山中心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已有十年的光阴,在这十年的工作中,发现农村的孩子绝大部分是被大家关注的"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家庭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指导者。幼儿和父母一起的共同生活是促进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最理想、最自然的环境。

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长期没有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缺少来自父母亲方面的关爱,引导和教育,这些留守儿童的现象多表现为交际能力弱、孤僻、任性、焦虑、自卑、脾气暴躁、攻击性强、不爱讲话、不主动进行交流等。但是也有部分表现出好的一面,如: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懂事、自理能力较强等。这些将影响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些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立足于现实。以南山中心幼儿园为素材,探索一些对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留守儿童 社会性发展 关爱对策

一、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资料显示我园现目前有200名幼儿。其中留守儿童有158名,6个班中外出农民工子女占79﹪。我所在的大一班有36名幼儿。其中,父母在家的6人,占全班的16﹪,父母中一人外出打工的15人,占全班的42﹪,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15人,占全班的42﹪。全由此看出,留守儿童已不是个别的现象,亲情缺失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严重不良的后果。留守幼儿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比较容易出现社会性发展异常问题,如性格缺陷、情感冷漠、情绪不稳、行为偏差、生活学习习惯差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因素

0-6岁正好是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石。留守幼儿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不能与这些幼儿共同生活,这将给其身体发育、认知发展、个性形成以及社会性发展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非常深远。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得不到亲密的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教育,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重任偏离到祖辈肩上,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这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

幼儿园的环境,老师、监护人的关爱、教育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显得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社会性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只有家园、社会、幼儿园、教师共同发展,才能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促进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爱对策

1、创设温馨、自由的幼儿园环境和心理环境,并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在幼儿园环境中我尽量多的运用温暖的色彩材料布置幼儿园的环境,尽量提供宽敞的活动场地同时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是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根据留守儿童的独特心理,精心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比如我们可以针对留守儿童不爱说话的特点,可以用角色扮演法,让幼儿各自扮演幼儿和父母玩打电话的体验活动。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问好、交谈、问候等能力。把社会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许多社会教育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早晨入园主动与他们问好,并引导他们与同伴问好,在玩玩具和盥洗时养成人际交往和排队等社会规则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共建师幼关系,树立良好榜样

为幼儿提供良好社会行为的榜样是培养其良好社会行为最基本的方法。对留守幼儿而言,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种榜样的作用就更多地肩负在教师的身上。

首先,教师要注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提高自身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并热心的帮助别人等。创设温馨的幼儿学习环境,让孩子从中找到学习、模仿的良好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多种途径为幼儿提供分享、合作等良好行为榜样。也可以通过童话、寓言、儿歌、卡通片等讲述良好社会性行为故事,充分利用这些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文学形象来提高幼儿的认识,发展他们的同情心、内疚感等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社会性行为。

3、搭建同伴交往平台, 满足交往需求

同伴关系对于留守幼儿心理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主动为留守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环境,搭建同伴交往平台。《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还应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如:如何与人交谈、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如何帮助别人、与别人合作等。还可以带他们去参观其它班级,与其它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等。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建构活动搭建我们的幼儿园,需要和同伴共同商量搭建才能完成建构活动。同时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

4、搭建亲社会行为平台,促进家园合作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担负着与教师同样重要的教育作用,家长自身素质和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师经常电话或者其他方式联系幼儿的父母,对孩子近期在园的表现进行交流。同时,外出务工的年轻家长都有自己的微信、QQ号码,通过设立班级微信、QQ 群,家长可以在工作之余与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进行交流。适时的对代养人召开家长会。许多代养人是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它亲人,很容易对儿童造成溺爱、偏爱、包办等现象。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对代养人进行洗脑,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

我园还开展了母亲节亲子活动,其中邀请了奶奶和妈妈、阿姨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有个环节是帮奶奶、妈妈、阿姨洗脚。幼儿主动为奶奶、妈妈和阿姨端水、捶背、拿拖鞋、擦脚等,家长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会体贴人了。让家长感受到了幼儿的进步和成长,对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5、政府、社会共同合作,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共同合作。如政府与社区可以组织离退休人士与留守儿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如:成立志愿者、知心妈妈等经常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减少“留守”带来的伤害,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总之,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美丽而灿烂的花朵,花儿是需要精心呵护,需要社会高度重视的。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提高家长和监护人对孩子的监护意识和教育水平,使他们能从安全、健康、教育和心理各个方面来做好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只有投入百倍爱心,真情关注,留守儿童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著,卢濬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何侃等著.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3]姚加丽:《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2000年第Z1期。

[4]刘佰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评述.继续教育研究.2011 年第12 期

[5]刘宾,欧阳文珍著.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综述.陇东学院学报.2008

[6]http://essay.cnsece.com/article/9014.html

[7]http://www.06abc.com/topic/20120921/90484.html

论文作者:刘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  ;  ;  ;  ;  ;  ;  ;  

论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爱对策刘超论文_刘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