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妈妈身先士卒学英语,差生女儿成了全国口语冠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了论文,身先士卒论文,学英语论文,口语论文,差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儿厌学低知母亲甘做“老学生”
2008年2月15日,激烈的ACT第三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中学组决赛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举行。从普通工人家庭走出来的一名少女一举摘取大赛最高奖项——特别金奖。赛后,美国评委特地找到她,和她聊了起来。女孩英语表达流畅,熟若母语,评委问她是不是从美国回来的海归?女孩笑着说,她来北京之前,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是省城济南,是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下岗母亲一手把她培养出来的。美国评委万分诧异,连呼:“incredible! incredible!(不可思议)”
这个女孩叫王乔,母亲徐显清今年43岁,是一位下岗女工。2000年王乔在平度市常州路小学读四年级时开始接触英语,那时的她各门功课齐头并进,唯独英语每次都要拖班级的后腿。
为了让女儿学好英语,母亲徐显清软硬兼施、奖惩并用,还节衣缩食为王乔请了英语家教,可总是收效甚微。有一次,她听人说大声朗读对学英语有利,就拿起书,让女儿对着镜子大声朗读。
王乔在学习上自主性一向很强,母亲的强制安排让她产生了逆反心理,可又不敢直接对抗。她漫不经心地拿起书,胡乱念了一通,念了些什么,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徐显清不懂英语,自然无法识破女儿的小把戏。就这样,虽然王乔每天都按照母亲的要求大声朗读,可是月考成绩一下来,王乔的英语成绩还在原地踏步。徐显清一下子感到束手无策,仿佛走进死胡同。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王乔的同学打电话来向她请教一道难解的数学题,王乔一时没解答上来。放下电话,她冥思苦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足两个多小时,直到把题解出来才兴奋地跑到客厅,拿起电话,眉飞色舞地把解题思路告诉同学。看到王乔兴高采烈的样子,徐显清突然灵机一动:干吗不拜女儿为师,跟着女儿一起学英语呢?依女儿的个性,若让她当上“老师”,她的学习劲头肯定十足。再说,就算学不好,至少也能做一个合格的监工啊,女儿休想再蒙混过关!
晚上临睡前,徐显清亲热地拉过女儿的手,郑重地说:“从明天开始,老妈要学英语,你给我当老师好吗?”王乔瞪大了眼睛,诧异地盯着妈妈。徐显清又问:“你不愿意收下我这个老学生?”王乔咬紧嘴唇,面露难色,“我自己的英语都没学好,怎么教你呀!”
徐显清心里一喜,这可是王乔第一次承认英语没学好,她连忙说:“26个字母你肯定会吧,你先教我认字母啊。”王乔想了想后迟疑地点了点头。星期天上午,王乔一睁开眼睛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英语书,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念给母亲听。徐显清认认真真地跟着读,还拿出笔纸,一丝不苟地做着笔记。整整一天她都不敢有片刻放松,26个字母在她脑海里颠来倒去翻腾了一天,才勉强记住。
晚上,王乔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来检查母亲的“作业”。徐显清不仅能流利地背出26个字母,还能默写下来。王乔惊奇地睁大眼睛,久久打量着母亲,好像在审视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做完其他作业后,王乔破天荒地第一次主动拿起英语课本,认真地读了起来。遇到一个读不准的单词,还立即打电话向同学请教。
徐显清意识到,学英语的路上困难重重,可是,她已经无路可退。如果假装下去,早晚有一天会真相大白,不仅浪费女儿的宝贵时间,而且会引起她更加强烈的反感,甚至彻底厌学,更重要的是欺骗了一颗纯真童心。徐显清决定,不论未来有多艰难,一定要坚持跟女儿学英语。
一千句的说教不如一次身体力行的示范,为了教好母亲,王乔兴致高涨。本来最头疼英语课的她开始认真听课、做笔记。遇到听不明白的地方,就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连连称奇,王乔怎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慈母助推英语差生变成“尖子生”
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王乔的英语拿到满分,虽然女儿学英语的兴趣已被成功激发,但徐显清发现,光跟着女儿学显然远远不够。“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仅仅满足于从女儿那里学到的东西,如同把自己关进笼子里,无法带女儿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必须另辟蹊径,把英语学好、学透。
平时,徐显清总是把单词和新句型写在纸条上放在口袋里,可是,经常是左背右背,好不容易记住了,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一转身就又忘了。有什么办法能做到背过不忘呢?
从家到学校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家音像店。有一段时间,店里一直播放《I Believe》这首歌。王乔每天经过,听久了,不知不觉就会唱了。对呀,如果制造一个声场,让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天天出现,不是傻瓜也能记住吗?第二天,徐显清便去了外文书店,精挑细选了一套和学习同步,适合女儿的听力资料。此后,每天早晨一睁眼,徐显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单放机,或放一段英文歌曲,或放一段短剧朗诵,或一段英语课文。慢慢地,徐显清发现,沉浸在英语声场里,背过的东西想忘都忘不掉了,王乔也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母女俩还尝试着用英语对话,互相纠正发音,经常会为一个句子反复读上几十遍。母女俩渐渐练出一口纯正的美式发音。
眼见着王乔的英语天赋被一点点开发出来,徐显清又开始研究,怎样才能让女儿的口语有“用武”之地呢?2001年暑假的一天,徐显清在报纸上看到青岛栈桥有个“英语角”,有外教在那里聊天。徐显清眼睛一亮,星期六一大早就带女儿坐车去了。徐显清拉着王乔的手,挤到人群中央,徐显清用眼神鼓励王乔主动加入聊天,王乔鼓足勇气,提了一个问题。王乔一开口,外教如同听到了乡音,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她身上,两人越聊越兴奋。聊了很久,外教突然问其他学生:“我们聊的,你们能听懂吗?”很多学生摇头,徐显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外语水平已是今非昔比,因为外教和女儿的聊天内容,她几乎能完全听懂。从此,只要有时间,母女二人就到“英语角”来,每次来都有收获。
2001年前后,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虽然未在我国上映,可是相关书籍早已在学生中炙手可热了,11岁的王乔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波特迷。徐显清心想,女儿这么热衷于追逐潮流,还能专注学习吗?不过,想起“声场”的成功经验,她转而又找到了新灵感:既然听到的都是英语,为什么不让看到的也都和英语相关呢?她立即爬起来,上网搜集《哈利·波特》的宣传海报,并且把海报彩打出来,贴到女儿的房门上。
王乔第一眼见到海报时,惊讶得使劲儿揉眼睛。再一转头看见一旁笑眯眯的母亲,不禁扑上去抱紧徐显清:“老妈,你真是这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接下来,徐显清又搜集了一些英文电影、歌曲的宣传海报,西城男孩、加菲猫等张贴画贴满了王乔的小屋。她还把房里每一件看得见的物品名字都翻译成英文,并贴上卡片。为了扩充女儿的知识面,徐显清还购置了大量英语资料,狭小房间里的3个书橱,摆满了英文书、磁带,有相当一部分是原版英文书,其中《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就是英文原版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闭上眼睛听到的是英语,睁开眼睛看到的是英语,从听觉入侵再到视觉入侵,想不学好英语都难。
2001年常州路小学组织“儿童节”演出,徐显清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练兵机会,更是让女儿大胆开口、增强自信的绝佳舞台,她便鼓励女儿出一个自己表演的英语节目。演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王乔的发音地道纯正,语言流畅易懂,表演自然娴熟,全体师生都感到惊讶不已。2002年的“儿童节”,王乔又准备了英语节目,她还没上台,同学们就一边拍手一边自发地喊起来:“王乔!王乔!”
2002年《哈利·波特》在国内上映,王乔这个小波特迷也顺利升入西关中学。教师节前,徐显清又为她编了一幕王乔版的《哈利·波特》,还特地亲手缝制了一件和电影中一模一样的黑色斗篷。演出那天,王乔再次赢得全校师生欢呼叫好,成为学校的“英语明星”。此后,王乔有了一个绰号:女波特,并且实现了从“英语差生”到“尖子生”的质的飞跃。
爱女成凤下岗母亲变成教育专家
2006年夏天,王乔如愿考上了平度市重点高中——平度二中。2007年7月,“ACT第三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预选海选赛在青岛市轰轰烈烈开始了。(ACT全称为American college test,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素有美国高考之称,是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必须参加的考试,也是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在内的世界名校广泛采纳的入学考试。)在青岛地区的海选中,当时还是高一学生的王乔从数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山东省决赛。在2007年10月19日举行的山东省总决赛中,王乔又以98.67分获得山东省赛区第一名。
2008年2月15日,ACT第三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举行。王乔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机敏睿智的表现以及如母语一般酣畅淋漓的表达,引起中外专家及评委的高度关注,最后她一举夺得中学B组特别金奖。赛后,美籍评委及台下的美籍工作人员用幽默的俚语主动与王乔打招呼,并合影留念。
女儿已经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当徐显清独自面对一屋子的英语资料时,心却像被人掏空了一样难受,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可是就在这时,有人带着孩子找上门来:“老徐呀,能不能发挥你的特长,教教我的孩子,再培养出一个全国冠军来。”
当老师,曾是徐显清童年的梦想,没想到人到中年,在人生最低潮时,竟然梦想成真了。如今,徐显清办起了一个家教中心,学生已经发展到了50名,她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工作者。放飞女儿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也许是徐显清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编后:
1975年,英国一群20岁到40岁的年轻母亲,带着她们3岁到12岁的孩子,加入到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伊凡·威林·汤玛斯创办的伊凡·汤玛斯协会。这群妈妈的共同任务是:“和孩子一起学习”。除了母语,她们还学习两到三门外语、数学、游泳以及小提琴。协会并不直接教孩子,而是指导妈妈们如何教自己的孩子。这些妈妈在25岁或40岁才开始学日语、西班牙语、拉小提琴、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和体育馆,她们做许多自己梦寐以求而孩子们嗤之以鼻的事情。
事实很快就证明:原本成绩拙劣、记性不好的妈妈们,竟轻易地教会了孩子各种知识和技能,而她们自己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博学多才。她们承认和孩子一起学习,彼此都感到幸福、轻松和骄傲,除了事半功倍地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外,母子之间的感情也得到快速的提升。伊凡·汤玛斯协会也因其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效果,得到了全球教育专家们的追捧。
本文的主人公徐显清,无疑也是创造伊凡·汤玛斯协会式奇迹的代表。她原本连ABC都不懂,却勇于从零开始学习,她把孩子的成绩好坏系在自己身上所以当女儿成绩快速提升时,妈妈竟然也成了英语高手。每个孩子都相信并依恋自己的父母,专家研究也证明:父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更为巨大。因此如果每个父母都愿意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那么,他们也一定能创造徐显清一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