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多。在服用降糖药物的时候更要注意,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出现躁动、精神不集中以及昏迷等症状,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要做好预防,避免出现低血糖。
1、糖尿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1)药物的剂量。降糖药物都会标明药物服用的剂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毒,减少药物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药物的服用剂量准确,才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大量服用降糖药不但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还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能大量服用,以防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2)药物的种类。一般口服的降血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3)服用药物的时间。大多数的降糖药物都是在餐前二十分钟至三十分钟服用,这样可以在人体内营造药物环境,在就餐后发挥出作用,让血糖保持稳定。
(4)对症用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比如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选择服用优降糖不但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还会让高胰岛素血症加重。
(5)根据患者的健康情况和体质用药,比如肥胖的患者,可以选用葡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抑制剂,这类药物不会让体重增加。
2、低血糖的病因
(1)餐后低血糖。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第二,功能性低血糖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2型糖尿病在早期的时候进餐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第四,滋养性低血糖症。第五,糖类代谢酶先天性缺乏,比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空腹低血糖。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药物性,比如注射胰岛素、水杨酸、磺脲类降糖药物、饮酒等。第二,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胰岛素瘤等。第三,胰外肿瘤。第四,胰岛素拮抗激素的缺乏,比如缺乏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第五,重症疾病,比如心力衰竭、营养不良、肾衰竭、肝衰竭等。
3、低血糖的表现
(1)自主神经过度兴奋。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颤抖、饥饿、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初期主要表现为思维和语言迟钝、嗜睡、精神不集中、头晕、易怒、躁动、行为怪异等,严重的会出现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4、低血糖的危害
1.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严重糖尿病病人,容易在午夜发生中度低血糖,而后对抗胰岛素激素增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等,出现反跳性高血糖,也就是苏木杰现象,让血糖产生波动,加重病情。
2会对心血管系统形成刺激,让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
3反复长期低血糖会给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害,让患者的性格发生变化,甚至会让患者最终痴呆或者精神失常。
4低血糖患者昏迷时间过长可能会致死。
5、低血糖的预防
(1)一定要合理应用胰岛素,不可自行改变注射剂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同时要对血糖进行监测。
(2)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体质进行选择,比如优降糖的降糖效果较强,而且作用的时间也比较久,因此这种药物一定要慎用,以防形成低血糖反应和其他副作用。
(3)在注射胰岛素或者服用降血糖药物后要进食,不要空腹饮酒。
(4)适当的加餐。对于一些经常出现低血糖的人,要少食多餐,有效避免餐前低血糖,而且晚上加餐还可以预防第二天早上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5)运动要适量,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一定不要在空腹的情况下做剧烈的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但是不可以过量,运动要根据自身体质进行,逐渐改变运动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剂量,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品,注射胰岛素要在就餐前注射,一定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
论文作者:周小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低血糖论文; 胰岛素论文; 药物论文; 剂量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降糖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