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精神的凝聚--对几个学校案例的回顾_学校文化论文

论学校精神的凝聚--对几个学校案例的回顾_学校文化论文

论学校精神的凝炼——兼对部分学校个案的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论文,述评论文,个案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精神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在共同的情感、认知和意志中体现出来的共同氛围、行为以及价值观,是学校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如何凝炼学校精神,已成为每所学校面对的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学校精神的凝炼过程实际上是学校精神的建设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要注意凝炼出的学校精神必须是统摄全局的,而不是局部与片面的;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加的;是自洽的,而不是随意与散乱的;是现实与前瞻的统一,而不是两者的分离;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一、统摄:学校发展方向的引领

学校精神必须统摄指的是凝炼出来的学校精神应该是在学校中处于统摄地位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能够得到学校全体或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的认同,引导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统摄的就是要聚焦于能够对学校发展以及学校人才的培养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具有带动学校发展全局、引领学校发展全局作用的群体价值观念。

这种群体价值观体现着学校精神的文化价值,指向学校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可见,学校精神的凝炼要把关注点放在学校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上,因为只有学校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才能统领学校的全局。因此,统摄全局,而不是局部与片面的是学校精神的文化价值对学校精神凝炼的要求之一。在这样的过程中,要凝炼出学校当前的主流文化与先进的文化,并对学校消极而有害的文化因素进行改造,直接指出其危害,以教育学校师生员工。

学校精神的凝炼是统摄的,首先表现为对学校价值观以及学校愿景的统摄。学校价值观从其内在结构上看,包含着学校群体信念、学校群体信仰与学校群体理想。这样,学校价值观就是学校师生员工信念、信仰与理想的集合体,并统领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群体信念是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地体验了怎样做和想才有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些活动模式。当这种群体信念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的一定的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与态度时,它就上升为群体信仰。这种群体信仰犹如航标,引领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活动,并调动各种精神元素为它服务,进而促成群体理想。在这种学校的群体理想中,学校成员的这种价值意识就从心理水平上升到观念水平,形成学校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学校精神凝炼的统摄就是要对这种群体价值观进行统摄。

其次表现为对学校愿景的统摄。“使命和目标构造了学校成功的内涵。”[1]学校愿景是源于学校成员及利益相关人员的共同需要,它是学校目标、价值观以及使命构成的未来图像。从学校目标的角度而言,是学校成员都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从价值观角度而言,它告诉学校成员应该做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其产生的依据是办学愿景;从使命角度而言,它是学校存在的理由,为国家培养人才就是学校的使命之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学校的愿景,他们在管理文化上倡导以人为本,在课程文化上主张多元价值,在教研文化上提倡开放互动,在课堂文化上讲究高效智慧,在培训文化上强调和谐发展,在环境文化上注重儒雅生态。在他们看来,“崇尚科学、坚定执行、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争第一”的精神是现代城市人必须具备的精神。

二、内生: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

内生,顾名思义,就是从内部产生的;内生是与外加相对的,而外加则是指外部强加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加的,是指学校精神来源于学校自身,满足于学校发展需要。它包含有以下几种涵义:

第一,一所学校有别于其它的学校,不仅仅只是依靠校名来区分,尽管校名有时是一种品牌。学校之所以是它自己,关键就在于其办学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源于与众不同的办学历史,源于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等等,而这些就构成了学校“独有”的属性,从而决定了学校的个性,因此也就决定了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加的。

第二,所谓外加有两种表现。一种不是出自学校自身的原创性文化,往往是跟风式的借用,没有自身的文化底蕴作衬托,使学校精神带有很强的“泛化”倾向。例如,“勤奋”、“求实”、“严谨”等词四处可见,尽管这样的表达无可厚非,但很难体现出各自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地理环境、办学特色等情况。第二种是编造。编造就是闭门造车,学校领导或者“专家”脑袋一拍,造几个新的名词,这不是学校精神凝炼的本意。因此,凝炼学校精神要能够沉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仔细地揣摩、体会学校的办学精髓以及精神精髓,要摒弃在学校精神凝炼过程中的功利思想,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生搬硬套地编造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内生的,首先要在学校体现。在学校中,意指要有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精神的凝炼是学校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学校中的人来完成。要通过学校校长、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探析来凝炼学校精神,所凝炼出来的学校精神还要依靠校长、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卓有成效地践行。这样,他们在学校精神凝炼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决定着他们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对学校的历史与现实,对学校各种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校园环境,对学校各种行动等的深刻观察和洞见就成为学校精神凝炼的关键所在。当然,学校精神的凝炼也要争取社会的认同。学校精神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信心,能为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其次要基于学校。这就是说学校精神的凝炼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过程中要寻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以激发出学校师生员工的活力。要吸收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精神的凝炼,让他们与学校师生员工一起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把学校精神的凝炼看作是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

最后,要概括出学校精神的词汇。概括学校精神的词汇不能随意,而应基于学校的文化积淀以及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每一个词汇反映着一到两个学校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感人至深故事或佚事,这些故事或佚事在支撑着学校精神的核心词汇。

三、自洽:教育内在要素的一致

自洽就是要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前后一致。自洽和随意与散乱相对,随意是只凭兴趣,信马由缰;散乱是指分散与混乱。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自洽的是指学校精神在凝炼的过程中学校精神表达与内涵之间,学校精神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校风、教风以及学风之间,学校精神与学校物化的文化现象之间逻辑的一致性。福柯认为,“一致性”是“一个文化得以存在的条件和组织原则。”[2]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精神凝炼必须是自洽的,而不是随意与散乱的,就是学校精神得以存在的条件和组织原则。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涵义。

首先表现为学校精神的表达与其内涵之间的一致性。一是指学校精神表达的词语应该与学校精神的实然状态相符合。上海市江宁学校在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曾涌现出许多名校长与优秀管理者,也产生过许多的名师,更有众多的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直处在上海市的前列。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江宁人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贡献个人的聪明才智,处于拼搏向上、勇争第一的工作状态之中,这就是江宁学校的“务实创新,健康向上”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3]二是指学校精神词语之间的关系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秉承了清华精神,清华精神指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就此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君子》篇中,自强不息是勉学励志,无论求学治业,都要坚忍刚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能见利而进,见难而退,要善于克己制胜。厚德载物是指待人接物,宽宏大量,责己严,责人宽。这些内容在今天仍然是合适的。”[4]

其次表现为学校精神表达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之间的一致性。北京市十一学校在学校精神凝炼的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学校精神与学校办学目标、办学价值观、学校发展观之间的一致性。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学校精神是“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是为实现十一学校“北京一流、全国示范、中国名校”的办学目标。正是这样的学校精神,才有十一学校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学校”办学价值观。[5]

第三,表现为学校精神表达与学校物化的文化现象之间逻辑的一致性。学校文化千姿百态、形式多样,但要表达其中的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就要使学校精神的凝炼与学校的环境相一致。苏州第十中学的“骊英楼”,除了纪念沈骊英女士外,还在于弘扬沈骊英女士崇尚道德与科学的精神,并希望学校的师生员工不断地弘扬这种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校将金圣叹的诗句“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书写在“骊英楼”的廊亭上,寓意是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洞察。学校中的石刻与碑刻是物化了的学校精神,诉说了学校的历史,言说了学会做人、学会求学的真谛,叙述了质朴大气的品格。[6]

四、统一:现实与前瞻协调并举

现实与前瞻的统一就是既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又要注重创新、引领发展。因此,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统一的指的就是现实与前瞻的统一。凝炼出的学校精神既能有现实的立足之处,又能引领未来的发展。

这种统一一是表现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学校精神的凝炼要以学校过去重大的事件与现在流行的故事为依据,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尊重。学校历史是宝贵的财富,是对学校发展的馈赠,是对学校师生员工成长与发展的厚爱,值得学校师生员工去真心呵护,倍加珍惜。因此,对历史的尊重一是将其化为学校的一个精神支柱,默默地去经营,从那里寻找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是寻找学校发展的动力,就是要寻找学校历史文化留下的至宝,有选择地追求卓越。这些至宝散落在学校历史之中,散落在学校故事与传说之中。三是要做好学校历史文化至宝的物化工作。要将学校的历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处,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能传情,一砖一刻都能诉说,这样,学校的历史就不仅仅是一件古董、一件装饰品,而是它们之中所寓意的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四是让学校历史文化的至宝走进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灵深处。这样,在学校历史文化的召唤下,置身于其中的学校师生员工也就秉承了这种历史文化,就会油然产生出一种归属感与责任感,从而就有了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的动力,这也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

虽然学校的历史文化是学校现在办学的根基,但要使学校的历史穿越时空流动起来,就必须要尊重学校的现实,因此,尊重历史,但绝不是背负历史;拥有历史,但绝不是拘泥于历史。对学校现实的尊重,一方面要在历史的印记上注入时代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校师生员工,因为带动学校历史跨越时空、生生不息的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对学校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站在开放与灵动的视角去看待,博古才能通今,兼学才能贯通中西;二是不要给学校历史文化贴上一些不合时宜的理论标签,要从学校的环境、教育教学的现实出发;三是历史尽管带给学校很多回忆和成就,但学校更需要在新时代的开拓与进取。

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统一的还表现为注重创新,引领发展。注重创新,才能使学校历史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活的历史;唯有创新,才能使学校在历经多少年之后,其历史文化还依然那么清新、清雅、醇厚与质朴;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的发展。引领发展体现为学校精神的发展价值。学校精神具有可以引领学校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价值。改造校园、拜访校友、编写校史就是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的优秀传统,凝炼出促进学校发展的学校精神,并以此凝聚人心,增强自信,从而更好地发展学校、提升学校,使学校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理性:教育发展规律的洞察

学校精神的凝炼表明着理性的力量。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做到统一和公正,必须有一种力量来规约全体成员的行为,来调节全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学校精神的凝炼就是这种力量地凝聚,这是由它的规范功能决定的,当它经过学校全体成员的理性思考之后,就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成为调节个体行为的一种力量,使得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行为与心理与学校精神的要求达成一致。这样,学校师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就受到了理性的制约,他们不但要在这样的规约下获得关于学校精神的知识,而且还对学校精神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辩护,以获得一致。在学校精神凝炼的过程中,学校全体成员也会体验到愉悦,这种愉悦不仅仅是对学校精神经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之后获得新的知识时所获取的精神上的某种奖赏和满足,而且是对学校精神质疑、反驳与辩护之后达成高度一致时所获得的某种自豪与幸福,它表明的是主体的一种责任、义务和自律,也是一种理性力量的体现。

学校精神的凝炼必须是理性的首先表现为学校精神使学校成员具有一种追求卓越和一流的精神动力,具有一种强烈的精神上不断超越的进取心。通过学校精神的凝炼,学校成员能够找到阻碍他们发展的问题,能够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过失;通过学校精神的凝炼,学校成员可以使教育教学得到极大的改善,并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力求做到更加审慎;通过学校精神的凝炼,学校成员就成为追求教育意义与理想的人,并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学校价值的实现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学校精神的凝炼,学校成员能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自己也对别人的生活具有一种价值的承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担负着更多的责任。

其次,表现为学校精神使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理性目的的期待。这种理性目的的期待不但表现为在追求理性目的中所展现出来的判断与推理能力,而且也展示了在实现理性目的中所采取的最佳途径的能力。

标签:;  ;  ;  ;  

论学校精神的凝聚--对几个学校案例的回顾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