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人积极情感的培养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军人积极情感的培养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军人积极情感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人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感教育源远流长,发展到现在支撑情感教育的核心理论观点和方法基本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观点和方法无疑是正确的、管用的。但片面强调主体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感付出,忽视工作对象接受情感的培养,形成情感主体化,必然影响情感教育的效果。因此,今天的情感教育,不仅需要以情感来促进教育,更要强调情感本身,即把教育对象积极情感的培养成为情感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积极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主体在同对象发生联系时所形成的态度和体验,是对事物和人的一种好恶倾向。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不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对社会是否有利为标准,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所谓积极情感,就是人自觉的、先进的、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有利的态度和体验。一般来说,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一是美感,即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心体验。利己主义者以实现“自我核心”获得美感,享乐主义者以追逐感官快乐获得美感,实用主义者以“方便”、“有用”获得美感。而积极的美感与这些是根本对立的,它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不仅注重仪表、容貌和举止,而且注重德识才学、兴趣情操和思想境界;它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不仅注重欣赏美的表现形式,而且注重欣赏对美的内容的分析体验;它是享受美与创造美的统一——不仅注重对美的追求和享受,而且注重对美的自我塑造。

二是义务感,即承担社会、家庭和职业责任所引起的现实感受。积极的义务感是对社会、家庭和职业负责的态度,是在得到社会关怀、家庭温暖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对社会、家庭和职业的回报和“反哺”。它以自觉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为核心,体现的是权利与义务的高度统一。人的积极义务感既有其普遍性,也各有其特殊性。比如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爱岗敬业,就是对全社会成员积极情感的要求;而诸如军人在战场上勇于流血牺牲,在平时对经济利益、安逸生活、兴趣爱好、职业选择以及天伦亲情的牺牲,则是对特殊社会成员积极情感的个性化要求。

三是集体主义情感,即对生活在其中的集体、组织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维护集体利益一致性为基础,依其感受的强弱依次表现为: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把自己定位为集体的一员;自觉遵守集体的行为规范,按照组织的要求去统一行动;关心集体的利益,积极参与集体的一切活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为集体增光添彩并自觉与损害集体的言行作斗争;深厚的同志友谊感,与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在生与死的危机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就是这种积极情感的集中反映。

四是爱国主义情感,即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际地位、发展进步进行评价时所持的主人翁态度和情感体验。它是符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取向的情感,包含对侵犯祖国利益的一切敌人的憎恶和愤恨,以及对有利于祖国的言论行为的赞颂和喜悦两方面。在和平建设时期,它表现为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和爱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在战争等非常时期,它表现为对敌恨、对己爱,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二、积极情感的意义

为什么要重视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积极情感?这是由积极情感本身的价值,以及它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一)积极情感为树立和实践崇高理想提供内在动力。树立和实践共产主义理想,除了理性的灌输和实践的教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有一种自觉的肯定、向往和追求理想的情感力量,而这一力量就是积极情感的产物。这是因为:①没有积极情感就没有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对社会生活的理智追求,而理智追求总是以情感的追求为必要条件,理智的肯定与否总是以情感上的爱憎为前提的,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注:《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5页。)积极情感是灌注于理想中的血肉,是产生不可遏止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热情和行为的动力源泉。②没有积极情感就没有对理想的实践热情。黑格尔说:“要是没有情感,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注:转引自《军人美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积极情感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之上的人的自觉要求和愿望,是人的内心指令。它可以形成变思想为行动、使动机产生效果的强大推动力。正是具有了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无数革命先烈才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去实践爱国主义的理想。反之,那些不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汉奸、卖国贼,无论怎样教育,也不会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牺牲奉献。③没有积极情感就没有追求真理实践理想的自觉精神。一切成功的教育,无不着眼于启发自觉。而自觉的积极情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目标。当这种自觉精神转化为追求和实践理想的行为时,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和极其巨大的。黄继光在战斗胜败千钧一发之际敢于以肉身堵住敌人的枪眼,徐洪刚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敢于直面歹徒的利刃,不都是积极情感所产生的自觉行为吗?可见,积极情感正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四有”新人的内在原动力。

(二)积极情感是提高个人品质的思想基础。社会结构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来临,全球信息化的形成,使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人的品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新形势下,提高人们的个人品质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应对的课题。国外教育界认为,个人品质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三方面:智商、情商和德商。而积极情感就是这三方面内容的思想基础。从智商看,积极情感使人们不但产生探索真知的自觉愿望和行动,而且把学习的目的提高到为国家、集体、社会服务的高度,更能促进人们为提高自己的智商而进行超常的努力。从情商看,积极情感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如冲动控制、愤怒控制、身处困境而不懈奋斗,这使人们在面对各种人生困惑时善于消除焦虑、抑制愤怒、缓解悲哀,并不断强化自我知觉,辨别不同的情绪感受,明确这些感受的意义,清晰地理解自我的思维、感受、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德商看,积极情感的内涵,正是我们需要受教育者树立的道德观念所应该具备的内容。当这种积极情感在人们心中巩固和强化以后,道德修养就明确了正确的目标,正确道德观念占据人们思想主导的成功率就将大大提高。

(三)积极情感是政治教育中“以情感人”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同一个人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的情感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事物对人的意义的不同。同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情,人对它是无所谓情感的。只有某种与人的需要有关系的事物,才能引起情感的产生;而且情感的表现程度,也是根据需要的大小来确定的。这就决定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积极情感后,在接受相应的教育时,才会从内心里感到教育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才会真信、真学、真行,从教育和学习中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讲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需要通过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教育的目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发声;是发生器么?别人也须是发生器,才会共鸣。”(注:《鲁迅全集》,第1卷,战士出版社1973年版,第423页。)只注重对教育对象付出感情,不注意其积极情感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把教育的内容变成是一种外界加于对象的东西,而并不是发自对象本身的向往。还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电脑的出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之间直接的情感交流,在工作中,它总是冷冰冰地回应着人的指令,无论人是高兴还是愤怒。在工作之余,它给人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环境,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人体验着一种虚拟的情感。也许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每个人的人格和交往模式都会在这种虚拟环境中模塑化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就不会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由“前信息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时期,这种虚拟环境极大地影响了人与人的正常交往,很容易使人耽于幻想之中,沉醉于一种虚假的满足,使得情感交流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谈情感教育显然是不太可能。长此以往,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作法必然以两头都冷而告终,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存在发展的基础。

三、积极情感的培养

积极情感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创新工程,但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它也有其自身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按照这些规律探索积极情感培养的方法,也并非是不可能。

(一)把军人积极情感培养与自我教育的引导相结合,使之在自我反省中得以内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无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怎样发展变化,其效果最终都要通过人们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不仅是传播正确理论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促使人们通过自我的思想矛盾运动,达到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去克服错误的思想和理论,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引导军人在自我教育中培养积极情感。

一是自我认识。主要是军人认识自己思想、能力、气质等方面的情况,简言之,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使军人能清楚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掌握社会评价的基本标准,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节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形成合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规范和道德的积极情感。

二是自我激励。主要是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力尽所用,才有所展。这就需要人们为自己确立积极先进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需要善于为自己树立榜样,需要用成绩和贡献激励自己。不管是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还是业绩激励,包含在其中的都是先进的、积极的、进取的思想素材,人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前进的动力,而且在无意识中就使积极情感在心里扎下了根。

三是自我控制。也就是自我调节的能力,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而控制自身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使人们善于用意志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自己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情心、自尊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增强“慎独”的功夫,学会用理智驾驭感情,以积极情感战胜消极情感。

四是自我完善。就是经过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把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作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把已经培养起来的积极情感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面去,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把军人积极情感的培养与军人美育相结合,使之在身临其境中得以升华

美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净化官兵的思想,升华官兵的精神境界,激发官兵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事业心和建功立业、自觉奉献的荣誉感和奋斗精神。而这一切都是培养积极情感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美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容易为广大官兵所接受。结合美育培养军人积极情感,要特别注意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懂得美学理论,丰富道德情感。积极情感实际上就是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追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但是人们对真善美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李洪志“法轮功”邪教也打着“真善美”的幌子,实际上却是一切丑恶活动糟粕的集合。现代社会各种信息和思潮层出不穷,对官兵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学习美学知识,从中懂得什么是革命、进步的,什么是错误、消极、落后的,怎样做才是符合高尚情操。

二是丰富文体活动,陶冶高尚情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充满着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也是培养军人进取、乐观的性格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并且符合以年轻人占主体的军营群体的口味。如文艺活动突出“兵写兵、兵演兵、兵看军营”的特点,使官兵从中获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在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受到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多方面的教益。体育活动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上进精神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团结精神,使官兵在健美身体的同时,锻炼意志,增进友谊,形成自觉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是美化军营环境,营造健康氛围。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页。)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与环境发生联系和互动。美国行为心理学家J·B沃森曾说,假如给他一打儿童,他可以根据自己事先的设想把他们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环境最终将把他们变成他所设想的强盗、罪犯、律师或医生。沃森的话虽然不无偏颇,但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环境是塑造人们正确思想和情感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主动改造环境,加强“小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引导官兵积极能动地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经受考验,增强自治、自理、自控的能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健康开放的文化氛围、团结活泼的生活氛围和优美舒适的自然氛围的实践中使觉悟得到提高,反过来又从美化的环境中吸取新的精神食粮。

(三)把军人积极情感的培养与行为养成相结合,使情感在实践中得以固化

“实践是正确思想之父”。一切正确的思想都从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行动中得以检验。正如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实践环节即军人的一言一行,有其不可避免的盲目性,但我军实践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从整体上看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军人情感内在本质的对象性体现。因此积极情感的培养,也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在军人的行为养成中得到印证、改进和固化。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在官兵进入军营时强化培养积极情感的实践意识。新同志一来到部队,必然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参加不同于先前的活动,产生与地方不曾体验过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影响到一个人以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别人,用什么样的观念去指导自己的言行。这个时候通过评价他们的言行,使其获得肯定或否定的情绪体验,在其内心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这样,官兵就能意识到某些情感是积极的,是会给集体和个人带来荣誉的,进而产生羡慕、向往和追求的愿望;反之,当他们意思到某些情感是消极的,是有损于集体利益和个人成长进步的,就会产生羞耻、难过的心情,最终想方设法将其抛弃。

二是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积极情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军人的言行以及蕴藏在言行中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得最为明显真实,尤其是在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时,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任务的意义、重要性的介绍,通过表彰先进和批评后进,使官兵对接受工作任务产生神圣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官兵在完成任务后,产生对自己的积极的、肯定的评价,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自豪感,从认可工作业绩转而认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完成任务光荣作为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强化为国家、人民和军队作贡献光荣的积极情感。

三是在落实规章制度中培养积极情感。人们从规章制度中体会到的是一种群体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不服从群体压力的要求,就难以在群众中立足;相反,顺应了群体压力,就会在该群体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落实规章制度,就是要使官兵的言行不但受到道德的约束,而且要接受条令条规的检验。制度和法律对每一个人应该都是公正无私的,它所作出的肯定或否定评判,更容易让官兵接受,从这种评价中,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界限更加明显。在分清是非之后,官兵为了得到在规则范围内自由的发展空间,避免受到制度的否定和制裁,就会不断强化这种界限意识,有意识地建立自我调节的控制机制,积聚积极情感而遏制消极情感,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这就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论军人积极情感的培养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