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李剑论文_李剑

李剑

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共收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4例,急性期静脉泵入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稳定期联合用药,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药制剂、心肌营养药物、调脂药物、抗血栓药物治疗、合并症对症治疗。结果:12个月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35.6%,急性心肌梗死3.8%,血管重建术4.8%,靶器官消融术11.5%,心源性死亡5.8%,均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末次随访SBP、DBP、HR、BNP、cTnT、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高于出院前,末次随访EF、CO低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需要综合化,重视合并症、病因的控制,联合用药,重视随访。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我国发生率高达2%,因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生率上升,冠心病发生率快速上升。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病程在10年以上的对象,并发症高达20%~30%。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对象容易出现猝死等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1]。有报道显示,约50%~60%的心肌梗死后远期死亡与心律失常有关,其中绝大多数为室性心律失常所致,成为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2]。故,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防治室性心律失常是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共收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共收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4例,其中男70例、女34例,年龄49~92岁,(70.1±6.2)岁。合并症:高血压疾病56例,心绞痛4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糖尿病18例,肺炎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16例,脂代谢紊乱15例。有介入治疗史14例,支气管炎12例。症状表现:胸闷94例,心慌81例,气短80例,胸痛46例,乏力41例,头晕35例,喘息31例,咳嗽15例,多汗14例。纳入标准:①经冠脉CT、血管造影、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检查,明确诊断;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未能获得随访,无法进行疗效评价;②拒绝参与研究。

1.2方法

1.2.1急性期

静脉泵入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5mg,0.5~1mg/min,视疗效决定是否追加应用,总剂量上限15mg,待病情控制后,换药口服,1日1次,每次5m,连续14日。静脉推注胺碘酮3~5mg/Kg,24h心电图检测,若无明显改善,继续泵入150mg,0.50~1.00mg/min,视疗效决定是否追加,最多追加1次。

1.2.2稳定期

稳定期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心电图表现、具体表现用药。①抗心律失常药物:美托洛尔57例,盐酸胺碘酮16例,慢心律片16例,普罗帕酮11例,盐酸地尔硫卓11例,比索洛尔9例,阿陀罗尔6例;②中药制剂,稳心颗粒13例,生脉饮8例,通心络胶囊8例,丹参滴丸5例,参松养心胶囊4例;③心肌营养药物,11例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滴注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在溶媒中增加环磷腺苷葡胺120mg,5%P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持续1周,9例对象给予二磷酸果糖注射液,1日1次,每次50ml+5%葡萄糖糖注射液(糖尿病对象生理盐水10ml),静脉滴注,持续7日;④15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1日10mg,1日1次,持续8周;⑤抗血栓药物治疗1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⑥其他治疗,针对肺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都给予对症治疗,如糖尿病患者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指导胰岛素药物,控制血糖,将其控制在 5.1~8.3mmol/L,若血糖>10mmol/L,静脉泵入胰岛素,1U/ml,连续2次血糖>10mmol/L,持续泵入胰岛素,初始计量1-3U/h,达标后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当血糖<5.1mmol/L时,停止泵入胰岛素,当血糖<3》9mmol/L则需要静脉应用葡萄糖,以预防低血糖。16例最终药物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反复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患者,最终采用三维标测指导下近似零X线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

1.3 观察指标

12个月后患者的预后,包括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靶器官消融术、心源性死亡等。出院前、12个月后,两组对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静息心率(HR)、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血量(CO)、二尖瓣口血流流率频率(E/A)、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分析,SBP、DBP、HR、BNP、cTnT等计量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F检验,预后指标采用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个月内,心力衰竭再住院37例(35.6%),急性心肌梗死4例(3.8%),血管重建术5例(4.8%),靶器官消融术12例(11.5%),心源性死亡6例(5.8%),均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末次随访(13.5±1.2)个月,末次随访SBP、DBP、HR、BNP、cTnT、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高于出院前,末次随访EF、CO低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防治室性心律失常是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急性期的临床治疗,以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胺碘酮是首选,其适应症较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起效速度快,适合高危对象,及早控制心律失常,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室性心律失常容易反复发作,远期预后较差。本次研究中,104例患者再住院率35.6%,急性心肌梗死3.8%,血管重建术4.8%,靶器官消融术11.5%,心源性死亡5.8%,死亡率非常高,患者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做好二级管理,重视猝死等并发症的预防。病情严重对象需要进行药学监护,特别是心功能较差的对象,联合多种药物,生理负担较大[4]。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状态较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对象。如合并房颤的对象,需要重视抗血栓治疗。积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紊乱,重视心肌缺血的控制。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必要时还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早控制。如采用RFCA治疗PSVT,控制病因,减轻心律失常对心肌损害,改善心功能。有条件的对象可尝试联合心肌营养药物防治室性心律失常[5]。

但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随访。研究中,随访后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明显的恶化,在脱离了医院专业化的治疗后,院外疾病管理质量欠佳,心肌损伤加重。故,需要加强随访,重视综合管理,合理的用药。有以下优势:①能够及时准备期的判断疗效,发现耐药,调整用药,改善疗效,如许多药物疗效容易受到基因多态性影响,及早用药有助于提高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6]。②及早发现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减轻患者躯体负担。③在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后,逐渐减量,如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并不能从中获益,需要逐渐减量。

小结: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需要综合化,重视合并症、病因的控制,联合用药,重视随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4):283-324.

[2]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3]梅阳,黄鹤.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09:942-946+951.

[4]张春英.不同剂型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7):133-135.

[5]朱波,李菊香.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的Meta分析[N].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04:65-68+91.

[6]张登科,姜述斌.三维标测系统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3):350-354.

论文作者:李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李剑论文_李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