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学术研讨会综述_工学论文

全国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学术研讨会综述_工学论文

“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工科论文,研讨会论文,繁荣论文,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1月5日,“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发起和承办,主办方为《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和北京邮电大学,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教育部的官员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东华理工学院等全国30多所理工科院校的代表。会议就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问题、历史性问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路径问题以及发展战略模式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一、关于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问题

1.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袁振国副司长在报告中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理工科优势高校面临的问题。高校要按照“四个同等重要”的要求,深入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通过提高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为社会更好地服务。为达到这个目的,迫切需要加强学科的交叉综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方法现代化的需要。学术发展史说明,很多重大成果的取得,很多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发生在交叉综合领域。为此,要淡化传统的学科观念,强化问题意识,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袁副司长还以哈佛等世界名校的文科建设为例,说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掌握了一门技术的人才,而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工科院校传统的课程设置,过分突出工程教育,而忽视了旨在提高素质、培养创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人文科学的教育内容。这既不符合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也不符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潮流。现代科学出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的新趋势,要求高等教育要突出重视文、理、工的结合,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在文学、史学、科学、外国文化、社会分析与伦理道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规定学生选修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法学等课程的学时应占总学时的20%。在这一方面,当代主要发达国家已走在前列,我国的一些高水平理工大学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的许放也认为,当代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生态、人口、经济规划、城镇建设等,内在地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二者通力合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即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已形成一系列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并在许多大规模的社会实验与社会工程中相得益彰、相互协作。工科大学加强人文学科建设,顺应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2.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的谢中起等认为,让青年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但并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全部。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社会责任、文化素养的培养,仅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考虑是不够的。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人类精神宝库,用以教化人的精神,陶冶人的德行,训练人的素养,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为此,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的心智得到充分的发展,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并对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系统的掌握,应当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

二、关于理工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历史上的学科发展

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任公伟从历史的角度谈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发展。中国古代没有今天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概念,但是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存在的,并与人文教育的内容相互融合在一起,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目的是完全协调一致的。至晚清,出于救国救亡的需要,近代意义的科学教育在中国教育中出现了。伴随着洋务运动,伴随着五四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科学教育取代传统的“文化教育”成为潮流。1909年中学开始文、理分科,大学亦出现文理分离,现代专业概念由此而生。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从引进科学概念的一开始,就有人注意到在工具性价值之外,还存在着思想方法、人文精神的价值意义。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全面接受了苏联的院系调整,将新中国的教育推上了纯粹的“专业教育”的建制与体系之中。全面而彻底的“专业化教育”,不仅使中国两千余年形成的传统教育得到了“彻底”的改造,而且也将近代以来刚刚形成的从西方教育中吸取来的科学教育的成果也隔绝与断送。

许放等也回顾了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发展历程,文理分科在建国初期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学习苏联将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直接与社会生产对口接轨的高等教育模式,对于国家集中力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各种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全盘盲目照搬苏联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违反了教育科学的原则,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从长远角度来看,严重影响了中国大学持续的、健康的发展。从1978年后,通过与麻省理工学院这样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进行比较,我们看到以理工科闻名于世的大学也具有很强的文科、人们开始醒悟到,大学想办好必须要办文科。国内一些具有远见的工科大学如华中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等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就领先于其他工科高校开始寻求文科的发展。更多的工科大学加入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行列。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2.国外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

袁振国副司长从历史的角度谈到了振兴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他提到中国教育史上文理分科的历史背景,还谈到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如美国在学科发展上走过的历程,他说,出于建设现代工业化国家的需要,美国的教育历史上也出现过文理分科。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使得美国不得不反思过于强调专业教育会带来什么,所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提倡大学教育实行通识教育,到今天,通识教育已成为美国整体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正是在美国提出通识教育的时候,我国的专业教育正在向着专业主义迅跑。

三、当前理工科高校文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

袁振国副司长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文科总体发展很好,尤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出台之后,成果丰硕,专著很多,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理工科高校的文科仍然处在一个低水平状态,学术成效不高,相互抄袭,重复建设大量存在。缺乏创新成了理工科高校文科发展进程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2.定位不准

北京工业大学的钱伟量、燕山大学的谢中起等认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中人文社科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清晰、学科种类发展贪多求全,把学科门类齐全当作综合性大学的标志;学科门类的增加采取“拼盘式”方式,忽视了大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文科院系的领导班子大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出身的人员,对文科的特有发展规律不甚了解,导致在学科建设问题上缺乏战略思考,对文科专业的发展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计划和方案,甚至不具有发展文科的积极性和紧迫感。这种工科管理思维严重束缚了文科的发展;还有一些代表提出,大学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严重缺乏与学校建设中对人文学科的严重忽略的矛盾、各学院、学科各自为政、彼此孤立,缺乏跨学科合作和文理交融的平台与机制、学科分配不公,这些也都严重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3.资源不足

北京联合大学的任公伟等大多数代表认为,当前文科发展资源不足的现象在理工科高校比较普遍,也是文科在理工科高校发展的最大障碍。学科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老师科研实践少、研究成果少、科研创新少;国家层面的科学研究项目较少研究方向和资源分散,科研系统性不足,上级科研物资投入相对匮乏,基础建设滞后,现有的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关于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路径问题

1.以工为主,发挥自身优势,多学科综合化发展

对于如何发展理工科高校的人文学科,与会代表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立足本校学科,发挥自身优势,但除此之外,一些代表还提出了很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袁振国副司长强调,在理工科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结合现有学科优势,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袁副司长还以清华大学中文专业的设置为例,他说,有些对工科的发展很重要的课程工科开不起来,但文科可以开起来,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工程合同,科学技术的科技新闻的报道,等等。“神五”的发射,不仅要报道,还要把内在的人文内涵发掘出来,未来工科的、理科的、文科的东西,越来越交融,比如深受中国观众喜欢的《狮子王》,就是文化和科技的结合体。技术构思,不懂得人的心理,不懂得人的文化,是设计不出好的作品来的。理工科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有针对性,在理工科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发展优势,才能发展自己。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的李越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清华大学文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路,从清华大学文科发展的历程中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他认为,发展文科专业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还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并提出文科发展可以借用理工科专业的模式。

针对一些理工科高校的困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郑彦良在研讨会上也介绍了北航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功经验,他提出了“有为才有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为”,启示理工科高校的人文学科要抓住机会主动发展、要找准定位、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许放等认为,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路径,应不同于一般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的人文学科的发展,一般应有三个阶段:1.以服务为主,奠定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处于为大学中的理工科院系提供服务的阶段。主要是通过为理工科学生提供通识教育的课程,积累一定的文科师资,为下一步文科的发展打好基础。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学校还可以从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出发,要求理工科大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此积累相关的文科师资,相应地开设一些文科专业并建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教研室和院系。2.确定方向,独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文科发展应定位为在上一阶段文科发展已有个别专业或系的基础上,依托强大理工科的背景优势发展独立的、文理渗透的应用文科,同时提高学科水平。许放还提出,要发展基础文科,必须关心理工科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并努力将文科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所以在该阶段工科大学应该优先发展应用文科、交叉文科。在学科发展到一定规模基础上,应成立独立的文科类学院,以争取学科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同时,还要提高学科的水平,文科要获得高层次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培养本科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尤其是重点理工科大学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3.形成特色,走向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文科发展应定位为建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追求与一流理工科地位相当的高水平甚至一流的文科。当文科各学科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时,应逐渐从一二个文科学院发展成为多个文科学院,给予各学科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文、史、哲基础文科的发展也应该逐渐开始受到重视。该阶段是工科大学文科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许放最后还指出,国内外一些重点工科大学的文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种粗具范式的发展路径,这种路径对其他工科大学文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路径本身就是一项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不是一套固定的模式,它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所以,工科大学文科的发展除了学习他人的成功路径,抓住文科发展的一些普遍特性:如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具有特色的学科、一流的学术水平外,更应该从自身学校实际出发,找准方向,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院长孙启明在报告中指出,理工科高校的文科应从本校特色出发,有重点地发展自己,针对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学科的特色,文法学院根植信息产业,以文理渗透,工管交叉,经法并重为特色,文、史、哲、经、管、法全面发展,有重点地发展网络文化传播、网络经济、网络背景下的法律创新和公共管理信息化。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的甫玉龙认为,理工科高校的文科有着自身的优势,理工科和文科的关系不是融入,二者是平等的,相互交叉的,各自都有广阔的前景。但中国矿业大学的田霞则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校园文化的角度认为二者是相互交融的,文理工科高校应做到科学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科学化。东华理工学院的花明则认为,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应在服务本校强势专业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

2.立足本土,理论创新

袁副司长提出,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文科研究方法,要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要提高水平。要根据自身特点来确定自己的战略规划,发展自己的文化,形成我们的创新重点,融入到社会发展的主流当中去,我们的学科才会有生命力,理工科高校的文科也必须立足于本校,服务于本校,只有先把这一步做好了,才能进一步发展好自己。

五、理工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模式

1.名家带动的学科建设战略

北京工业大学钱伟量提出,名家带动的学科建设战略是工科院校发展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北工大为例,与大部分理工科院校一样,北工大原来的人文社科队伍主要是从事公共课教学的,师资队伍总体层次不高,在学术界影响不大,缺乏专门人才培养和办学经验。学校不遗余力先后引进了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原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教授,社会学所原所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原校长、著名语言学家王福祥教授分别担任了经管学院院长、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和外语学院院长。在3位名家带动下,北工大的人文社会学科在短短5年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市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

钱伟量、谢中起等提出,公共课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应当分别以服务、人才市场和科研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上,避开文、史、哲等长线人文社科人才的培养,利用文理交叉融合的优势,发挥工科特长,重点建设应用型人文社科专业。重视符合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第三产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招生计划。

代表们在会上畅所欲言,针对各自学校的情况介绍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大胆提出设想,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理工科大学文科建设的发展趋向是好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理工科大学文科的学科总体规模偏小、地位不高、资源有限。通过热烈的研讨,与会者认识到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决不能照搬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模式和路径,应按照先服务为主,奠定基础,再确定方向,独立发展,最后形成特色,走向成熟的路径,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正确地选择文科发展方向,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代表都感言此次会议使自己受益匪浅,对全国理工科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这次研讨会开得恰逢其时。会后,代表们商议成立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会理事会筹备会,希望以组织的形式,将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今后,每年都要定期举办这样的会议,真正起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

标签:;  ;  ;  ;  ;  ;  ;  

全国理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学术研讨会综述_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