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消化道肿瘤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占大约百分之五十左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肝癌以及胃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大肠癌和胰腺癌等)中占据了第一位。近年来,大肠癌以及胰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通过早期诊断,早发现可以使消化道肿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降低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64排螺旋CT与传统CT相比在扫描速度、图像质量、射线剂量和后处理功能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弥补了传统CT的多项不足。本文研究着将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消化道肿瘤的62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资料纳入课题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64排螺旋CT诊断消化道肿瘤的准确率为95.16%,准确率与术后病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消化道肿瘤的62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资料纳入本研究。男性以及女性患者分别38例和24例,患者年龄26~75岁。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黑便史和腹部疼痛史。
1.2方法
检查前患者先进行适当准备。胃、结肠患者检查前ld口服泻药进行清肠,检查当日禁食,检查前1.5h口服甘露醇溶液。直肠检查患者检查前2h进行灌肠。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扫描电压和层厚为12kV和3.0mm。扫描后将图像导入工作站,图像重建后用SSD、MPR、VR、MIP等技术进行后处理。
1.3评价指标
选择2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通过双盲法进行阅片,所得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
肿瘤部位分别为:直肠癌、结肠癌和胃癌,分别为19、27、14例;组织学类型为中低分化腺癌、类癌和黏液腺癌,分别为48、6、8例。
2.2消化道肿瘤的64排螺旋CT表现:(1)出现胃肠壁增厚现象,其中35例患者增厚1.0~3.0cm,8例患者增厚超过3.0cm;(2)出现肠腔狭窄现象,其中31例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肠腔变窄现象,同时出现梗阻;(3)29例患者软组织形成不同形状长径在1.2~9.7cm范围内的肿块;(4)42例患者病灶周围浆膜面发生改变;(5)32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36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出现淋巴结转移;(6)17例患者出现肝脏、肾脏、肾上腺、宫颈浸润和骨转移等远处脏器转移;(7)12例患者出现腹水,其余患者无腹水。
2.3比较64排螺旋CT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64排螺旋CT诊断消化道肿瘤的准确率为95.16%,仅有4例患者因病灶较小而误诊,准确率与术后病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消化道肿瘤属于我国的一种发病率高的常见病。纤维胃肠镜和对比钡剂透视是诊断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常用方法。钡剂透视在我国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其技术发展成熟,检查时间短,患者无痛苦,其最大的优点为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消化道的蠕动情况。纤维胃肠镜的优点为真实、直观,能够得到患者的病理结果。64排螺旋CT弥补了纤维胃肠镜和对比钡剂透视无法观察周围脏器浸润情况以及肠壁外侧、深层情况的不足,满足消化道肿瘤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的信息量。
3.2 64排螺旋CT诊断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患者进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前必须对病变部位、肠壁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发生转移等情况进行明确的诊断。本组患者的64排螺旋CT表现说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肿瘤腔内、消化道管壁、软组织肿块等情况,与术后病理相比其准确率为95.16%(P>0.05)。
参考文献
[1] 邢增华. 腹部CT联合超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 杨桑杰草,吴军,周俊林,李海林,任燕. 肾细胞癌双源多层螺旋CT结果与病理的对比研究[J]. 甘肃科技. 2016(21)
[3] 姜秀坤. 探讨螺旋CT用于脑膜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1)
[4] 李胜军,王义欢,夏亮. 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01)
[5] 宁雅平.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9)
论文作者:崔鲁宁 王晶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消化道论文; 患者论文; 螺旋论文; 肿瘤论文; 病理论文; 术后论文; 胃肠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