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排水设计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室内给排水阶段和建筑给排水阶段。当前为建筑给排水阶段,该阶段设计队伍均有着较强的专业化素养,在设计水平上有着显著的突破。但是仍旧存在着管道间距、水压不足等诸多问题,设计单位必须以建筑结构特点、问题实际导向采取相应对策,从而为增强建筑质量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对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对建筑给排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要保证对所有细节都进行科学处理,从细节角度出发对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得到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我国建筑给排水得以有效发展。
1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
从最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了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居住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从给排水系统角度上来说,其对于建筑之后使用价值以及整体水平也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给排水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更加凸显。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来说,要摆脱传统设计理念,积极采用更多的新技术以及设备,进而保证建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我国建国以来,建筑给排水设计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之后经过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即给排水专业。其次是室内给排水阶段,例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审批通过就是重要标志。通过实践检验,我国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最终结合我国房屋实际特点形成了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如今建筑给排水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已经形成了独立体系,并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使得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2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给排水管道间距问题
当前很多建筑设计在给排水管线布置方面不够合理,存在间距较小的问题。相关标准规定建筑当中敷设的给水管与排水管间距如果平行埋设不能低于0.5m,如果交叉埋设则不能低于0.15m,同时给水管需要置于排水管上方,防止由于漏水污染而影响给水管线。
2.2设计时没有综合考虑管道因素
不论是给水还是排水均需要通过管道实现,很多问题也时常发生在管道上面,存在管道渗漏问题,其原因如下:①施工方面存有原因。设计时需要综合把握施工因素,可能会因施工程序的偏差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渗漏。比如没有严密地封实接口位置。②管材也是引发管道渗漏的重要因素。通常素塑料管材较少发生渗漏情况,这种材质较好。一般若管道采用金属管较容易出现渗漏问题,比如铸铁管等。③环境因素,设计时并未将气候变化存在的温差纳入考虑范围,使得管道附件受到影响。比如塑料管材会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热胀冷缩情况。④设计还应考虑管道堵塞情况,如果管道安装时未能得到合理防护便容易使水泥砂浆等误入管道当中。上述杂物进入管道可能与其他物质混合,造成三通或者弯头等位置发生堵塞。若出现堵塞便需要截断相应位置的管道,并更换管材或者是管件,而这类问题的解决通常较为困难。
2.3排水管道噪声问题
排水管道与给水管道相类似,如果设计不合理的话,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噪声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对排水管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传统使用的铸铁管道在多次及高层住宅中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主要使用的就是UPVC塑料管道。而这些材料的管道在进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与铸铁管道相比要更大,尤其是在卧室和客厅位置,这对于居民日常生活和睡眠都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
3解决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的措施
3.1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的绿色节能设计
通常,建筑屋面雨水受污染程度较小,且水质标准良好,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在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的绿色节能设计环节,可增设室内外雨水管网,集中回收雨水,将雨水引入清洁蓄水池,然后经过一系列消毒处理。经回收处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灌溉、车辆冲洗及道路清洁等方面。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扩大建筑屋面绿化面积,增设雨水回收处理系统,进而增大雨水利用率,节约水资源,缓解供应压力。
3.2引入高水平给排水设施
若想高效处理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常见的渗漏问题,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给排水设计时,要积极引入高水平给排水设施。在具体实践中选择质量水平较高而且材质品质较好的管道以及接口设施,做好节能环保的把控。同时要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贯彻落实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除此之外,要积极借鉴节能减排设计水平较高的工程方案,结合本建筑的具体情况,优化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
3.3合理选择配水器具和卫生器具
传统卫生器具在使用过程中耗水量比较大,同时其配水器的密封性和卫生效果也比较差,通常会发生漏水问题,进而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使用新型的卫生器具能够促进水资源节约,减少水资源用量。比如和老式的水龙头相比,新型卫生器具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整体用量,节水效果更为突出。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是供水系统终端设备,使用次数较为频繁,其节能性对整个排水系统具有直接影响。
3.4保障地漏设计的质量
在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地漏设计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将储存水作为水封屏障实现对异味的有效阻隔,因此,采取科学设计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其质量好坏对于后期使用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在设置地漏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避免水封出现问题,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保证质量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要保证设置的深度要在50mm以上,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防止其出现枯竭情况,这种做法对于异味产生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科学的选择材料也显得十分重要,进而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结束语
总之,给排水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部分需要得到密切关注。设计人员需要明确设计当中存在的管道间距、水压和供水量、水势和水差等常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还应积极推动节水、节能理念融入设计当中,为提升居民用水质量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欢.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88-89.
[2]赵凤成.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2):114.
[3]张军,贾学斌.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17-118.
[4]杨涛.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82.
[5]左青元.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8,4(23):36-37.
论文作者:黄德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给排水论文; 建筑论文; 管道论文; 雨水论文; 常见问题论文; 阶段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