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_大学论文

城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_大学论文

城乡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乡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3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城乡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分析其性质特点,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城乡大学生指的是城镇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以下简称“城乡大学生”)。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10月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的说明,城镇是指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课题组在前期对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和个别访谈等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自编《浙江省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就浙江省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开展实证调研。本次调查自2009年年初开始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就业择业、日常生活等方面,问卷共设选择题4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25道,多项选择题15道。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94份,有效回收率为93.1%。调查对象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温州医学院、湖州师范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学院等省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11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205名,女生1588名;70后28名,80后1974名,90后791名;一年级学生550名,二年级学生758名,三年级学生726名,四年级学生266名,硕士472名,博士21名;理科生747名,文科生1016名,工科生562名,艺术类297名,其他164名;党员531名,团员2145名,群众97名,其他21名;家庭所在地是大城市的272名,中小城市809名,乡镇678名,农村1032名;高收入家庭学生74名,一般收入2078名,低收入635名;汉族2702名,少数民族82名。我们认为,本次调查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设计中的标量、指标涉及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内涵,问卷所反映的情况能基本体现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整体面貌,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城乡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总的来说,城乡大学生政治素质颇高、政治评价积极理性、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视野开阔,对政治发展前景乐观,但政治信仰有缺失现象,城乡大学生在各项指标上略有差异。

农村大学生政治评价略高于城镇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城乡大学生思维开放、知识层次较高,对事物的评价能够保持客观理性。在政治评价方面,城乡大学生对执政党和政府近年来的工作,对我国未来政治发展,对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和自身建设均充分肯定。数据显示,在各项回答问题时农村大学生持“乐观”、“满意”等积极评价的比例略高于城镇大学生。如,在回答“党和政府能够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此您的看法是?”问题时,农村大学生同意的占95.4%,城镇大学生同意的占93.8%;在回答“您认为我国近几年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效如何?”问题时,农村的大学生认为有成效的占89.7%,城镇大学生认为有成效的占87.6%;在回答“您认为我国近几年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效如何?”问题时,农村的大学生认为有成效的占89.7%,城镇大学生认为有成效的占87.6%;在回答“您对党和政府处置拉萨‘3·14’和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的评价是?”问题时,农村大学生选择满意的占96.1%,城镇大学生选择满意的占94.9%。

城镇大学生政治信心的坚定性略高于农村大学生。个体对未来政治发展的态度是政治信心的重要内容,坚定的政治信心是基于对现实政治的满意程度,对未来政治前景的乐观判断。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城乡大学生对我国未来政治发展满怀期待,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自身建设充满信心。分别有88.9%的城镇大学生和88.7%的农村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有91.9%的城镇大学生和90.5%的农村大学生认为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农村大学生政治信仰与城镇大学生相比较为迷茫。当今社会价值多元,信仰自由,各种观念并存,这既解放思想,也滋长了各种不健康的思想,导致许多人政治信仰迷茫。青年学生思维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判断力尚弱,容易在多种选择面前迷失方向。调查显示,城乡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问题突出,只有六成城乡大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近三成的城乡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近一成的城乡大学生信仰各种宗教。调查结果显示,有31.1%的农村大学生和29.7%的城镇大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有2.2%的农村大学生和1.8%的城镇大学生选择信仰基督教等西方宗教。

城镇大学生政治视野比农村大学生更开阔。调查显示,城镇大学生对经济民生问题、民主与政治改革问题、国际国内时事等问题都要比农村大学生关注,而农村大学生仅在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的关注度方面高于城镇大学生。如在回答“你和同学谈论的中心话题最多的是?”问题时,分别有15.9%的城镇大学生和11.2%的农村大学生选择“经济民生问题”,6.2%的城镇大学生和3.3%的农村大学生选择“民主与政治改革问题”,4.9%的城镇大学生和2.8%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国际国内时事问题”。在回答“您觉得目前学校最需要加强对学生哪方面的锻炼?”问题时,分别有6.7%的城镇大学生和4.3%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国际视野”。

(二)城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城乡大学生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但在社会诚信状况评价和自身诚信意识上都不是太乐观。

城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健康向上,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城镇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较看重地位和金钱。调查显示,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总体良好,主流价值观健康向上,在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时,分别有57.5%的城镇大学生和54.9%的农村大学生选择“社会贡献的大小”,32.1%的城镇大学生和32.9%的农村大学生选择“个人家庭的幸福”,18.7%的城镇大学生和15.1%的农村大学生选择“社会地位的高低”,7.5%的城镇大学生和4.7%的农村大学生选择“金钱的多少”。

城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城镇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发展。调查显示,城镇大学生在关注“经济民生问题”、“民主与政治改革问题”、“国际国内时事问题”、“对社会贡献大小”、“参与社会工作”等问题上都要比农村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在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方面也略高于农村大学生。如在回答“您觉得目前学校最需要加强对学生哪方面的锻炼?”问题时,7.2%的城镇大学生和6.0的农村大学生选择“思想道德素质”,9.9%的城镇大学生和9.5的农村大学生选择“社会责任感”。

城乡大学生的自我诚信意识薄弱,农村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的诚信认可以及自身诚信意识要高于城镇大学生。受当前社会风气影响,高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调查显示,只有六成左右的城乡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大多数人讲诚信,其中农村大学生占65.2%,城镇大学生占59.3%;有24.4%的城镇大学生和19.4%农村大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的同学在学习科研活动中学术抄袭现象较多。在回答“你周围的同学考试作弊吗”时,有16.9%的城镇大学生认为经常作弊,69.5%的城镇大学生认为偶尔作弊,13.5%农村大学生认为经常作弊,72%的农村大学生认为偶尔作弊。在回答“有严格的监督就讲诚信,否则就不讲”问题时,城镇大学生占民7.2%,农村大学生占了3.4%;同时有1.8%的城镇大学生选择了“只对亲人朋友讲诚信”,高于农村大学生的0.8%。

(三)城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显示,就业前途和学习压力是城乡大学生的主要困扰,城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生心理危机情况有一定差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城乡大学生的内心困扰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比城镇大学生突出。在回答“日前困扰您的最大问题是?”这一问题时,36%城镇大学生和34.6%农村大学生选择就业前途,13.6%城镇大学生和12%农村大学生选择学习压力,2.9%城镇大学生和2.0%农村大学生选择个人情感,2.4%城镇大学生和0.6%农村大学生选择健康状况,说明城镇大学生在就业前途、学习压力、个人情感、健康状况方面的困扰上要高于农村学生;30.9%农村大学生和30.1%城镇大学生选择奋斗目标不明确,12.2%农村大学生和10.2%城镇大学生选择经济拮据,5.7%农村大学生和3.2%城镇大学生选择人际关系问题,说明农村学生在奋斗目标、经济问题,尤其是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高于城镇学生。

城乡大学生在心理调适方式上差异不大,城镇大学生在查看书籍资料、参加文体活动和求助于家人方面要略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在通过网络倾诉和进行心理咨询方面要略高于城镇学生。在回答“当您苦恼难以自我调适时,您最有可能?”问题时,五成的城乡大学生选择“和老师、同学、朋友交流”,城镇大学生占48.5%,农村大学生占50%;从其他途径看,城镇大学生在查看书籍资料、参加文体活动和求助于家人方面要略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在通过网络倾诉和进行心理咨询方面要略高于城镇学生。数据显示,16.7%城镇大学生和14%农村大学生选择查看书籍,7.3%城镇大学生和6.5%农村大学生选择参加文体活动,11.4%城镇大学生和11%农村大学生选择求助于家人;4.5%农村大学生和3.9%城镇大学生选择网络倾诉,2.2%农村大学生和1.8%城镇大学生选择心理咨询。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要略低于城镇大学生,出现极端心理危机的可能性要略高于城镇大学生。在回答“您觉得目前学校最需要加强哪方面的锻炼”问题时,选择“心理调适能力”的城镇学生占了17.0%,略高于农村学生的16.2%,说明城镇学生在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的主动性方面也要高于农村学生。在大学生遇到苦恼难以调适时,5.9%的农村大学生和5.6%的城镇大学生选择“闷在心里,自己忍受”;0.4%的农村大学生和0.3%的城镇大学生选择可能会走极端。这说明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四)城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大学生整体学习态度良好,他们对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对自身成长成才的愿望比较强烈。

农村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城镇大学生学习动力更加现实。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城乡大学生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学习较为努力,城乡大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把自身素质提高和好找工作作为学习动力的城镇大学生要高于农村大学生,而农村大学生在远大理想的实现和家庭的要求与期望方面要高于城镇大学生。在回答“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和要学习什么?”时,88.4%的农村大学生表示同意,城镇大学生占84.9%,选择不同意的城镇大学生占15%,农村大学生占11.6%。在回答“您的学习动力来自于?”问题时,36.9%的城镇大学生和28.6的农村大学生选择自身素质的提高,36.4%的城镇大学生和37.2%的农村大学生选择远大理想的实现,25.2%的城镇大学生和25.5%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家庭的要求与期望,20.2%的城镇大学生和19.6%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好找工作。

农村大学生更加重视专业学习,城镇大学生在业余学习安排上更加丰富。调查显示,专业学习都成为城乡大学生花的时间最多的主要安排,在回答“您大部分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做什么?”问题时,47%的农村大学生和44.5%的城镇大学生选择自习或听课;在回答“在学习上,您花费时间最多的是?”问题时,72.2的农村大学生和68.2%的城镇大学生选择本专业,17.7%的城镇大学生和15.9%的农村大学生分别选择外语,9.4%的城镇大学生和7.6%的农村大学生分别选择旁听其他感兴趣的课。调查也显示,平时几乎不学习的城镇大学生要高于农村大学生,城镇学生选择几乎不学习的占4.7%,农村学生选择几乎不学习的占4.2%。

城镇大学生在选课考虑中比农村大学生更显功利。调查结果显示,自身兴趣、专业培养需要和扩大自身知识面是城乡大学生选课考虑的三大主要因素,说明城乡大学生在选课考虑时大部分是积极正确的。在回答“您对选课您主要考虑的是?”问题时,47.8%的城镇大学生和43.3%的农村大学生分别选择自己的兴趣,40.5%城镇大学生和36.6%的农村大学生分别选择专业培养的需要,19.3%城镇大学生和21.8%的农村大学生分别选择扩大自身知识面。调查也显示,城镇大学生在选课考虑中比农村大学生更显功利性,有10.5%的城镇大学生选课考虑是出于拿到学分的难易程度,高出农村大学生的1.3%,2.9%的城镇大学生选课考虑是出于是否有利于评优评奖,高出农村大学生的1.9%。

(五)城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调查表明,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城乡大学生最大的问题,也是城乡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就业成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择业时更看重发展机会和前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城乡大学生都重视就业,但城镇大学生关心就业程度、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及对就业前途的担忧程度都高于农村大学生。在“您和您周围的同学经常谈论的中心话题最多的是?”的问题调查中显示,毕业求职问题是城乡大学生仅次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热门谈论话题,城镇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26.9%和25.4%;在“目前困扰你的最大的问题”的调查中显示,就业前途是该问题中城乡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内容,城镇大学生的选择比例为36.0%,农村大学生的选择比例为34.6%。在对“当前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当前政府最应该关注大学生的问题”进行开放式调查时发现,排在首位的均是就业问题。在回答“您对自己今后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时,80.3%的城镇大学生选择同意,农村大学生选择同意的比例为75%;选择不同意的城镇大学生有19.7%,选择不同意的农村大学生有25%。

城乡大学生择业时受家长影响显著,城镇大学生在就业时更容易受其家长的影响。调查发现,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目前还没有引起政府和高校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中,12.7%的城镇大学生和9.6%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家长就业观念和心态问题”;在“您认为家长对您今后的择业会起到怎样的影响?”问题时,83.8%的城镇大学生和73.1%的农村大学生认为有影响。从访谈调查的情况看,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二是家长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在访谈中也发现,许多家长扮演了子女求职“决策者”的角色,有些家长宁愿让孩子在家“啃老”,也不愿他们“低就”,这也是目前导致一部分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城镇大学生择业时更加看重单位名气、工作环境等外部因素,农村大学生更看中收入待遇、符合自己特长喜好等自身因素。在“在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时,您最看重哪个因素?”问题调查中,“有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是城乡大学生看中的最重要因素,城镇大学生的选择比例为44.6%,农村大学生的选择比例为48%,说明城乡大学生在择业时整体还是比较理性的;在其他因素上,城镇大学生对专业对口、单位名气、地理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的考虑比农村大学生要高一些,城镇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这几个因素的选择比例分别是10.6%和7.7%、1.7%和0.7%、1.3%和0.5%、3.0%和1.6%;农村大学生在收入高、待遇好、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喜好等因素上的考虑比城镇大学生要高一些。农村大学生和城镇大学生这几个因素的选择比例分别是15.5%和14.6%、1.7%和0.7%、1.3%和0.5%、3.0%和1.6%。

城镇大学生进一步深造意向高于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范围更加宽泛,择业也更加务实,更愿意吃苦。调查显示,“直接就业”和“考研”是城乡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城镇大学生在选择考研、出国方面要高于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在选择直接就业、进企业、考公务员、自主创业方面要高于城镇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您会首先选择?”问题调查中,41.9%的城镇大学生和41.1%的农村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28.2%的城镇大学生和28.1%的农村大学生选择考研,7.3%城镇大学生和3.5%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而农村大学生选择“进企业”、“自主创业”、“考公务员”等方面的要高于城镇大学生,比例分别为9.3%和7.7%、3.5%和1.8%、9.9%和8.8%。调查也显示,农村大学生更愿意到基层工作或到西部贫困地区工作,在“毕业后您愿意到基层工作或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吗?”调查中,有62.0%的农村大学生表示愿意或有优惠政策愿意,58.3%的城镇大学生表示愿意或有优惠政策愿意。

(六)城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城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方式积极健康,日常交流方式丰富多样,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多数学生消费支出较为合理。

城镇大学生更善于运用现代信息交流平台,更善于各种人际交流,但在个人情感问题上要高于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更渴望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锻炼。调查数据表明,当面交流、电话交流和QQ交流是城乡大学生平时人际交流的三大主要途径。在回答“您平时主要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时事?”问题时,有43.7%的城镇大学生和39.9%的农村大学生分别选择QQ交流,8.8%的城镇大学生和3.7%的农村大学生分别选择BBS交流。在回答“您觉得目前学校最需要加强对学生哪方面的锻炼?”问题时,16.9%的农村大学生和13.0%的城镇大学生选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回答“日前困扰您的最大问题是?”这一问题时,5.7%的农村大学生和2.5%的城镇大学生选择人际关系问题,2.9%的城镇大学生和0.9%的农村大学生认为是情感问题。

城镇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更丰富,农村大学生只有在自习或听课的时间安排上高于城镇大学生。在回答“您大部分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做什么?”问题时,44.5%的城镇大学生和47%的农村大学生选择自习或听课,29.4%的城镇大学生和25.6%的农村大学生选择班级或社团工作,17.7%的城镇大学生和17.5%的农村大学生选择文体活动,12.8%的城镇大学生和8.7%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影视、跳舞、泡吧、逛街、闲聊等,4.5%的城镇大学生和2.5%的农村大学生选择陪恋人,18.2%的城镇大学生和14.6%的农村大学生选择上网或打游戏,9.5%的城镇大学生和9.1%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兼职或创业。

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农村大学生。在回答“您每月的平均消费支出(不含学费、住宿费)约为?”问题时,62.9%的城镇大学生和63.1%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平均消费支出在500—1000元,说明500—1000元是城乡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主要水平;农村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200—1000元之间,所占比例达91.4%,城镇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200—1500元之间,所占比例达94.8%。关于消费支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城乡大学生平时最主要的消费支出。农村大学生在购买生活用品、购买学习用品消费支出比例上要高于城镇大学生,城镇大学生在购买文体用品、交往应酬、考证等消费支出上要高于农村大学生。

标签:;  ;  ;  ;  ;  

城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