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的价值干预分析_心理咨询论文

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的价值干预分析_心理咨询论文

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心理咨询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9-1173(2009)03-0046-03

一、关于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与价值中立的争论

我国心理咨询领域中一直存在价值中立和价值干预的争论,价值中立的代表性观点有以下两种:一种观点认为价值中立就是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应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确保心理咨询的客观与公正,不得把私人的情感、利益掺杂进去,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咨询过程中不轻易批评对方,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对方;另一种观点认为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做出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而应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进而最终自己解决问题[1]。从以上两种定义可以看出,主张价值中立实质上是倾向于避免在咨询过程中过分干预来访者或对来访者进行价值灌输,影响来访者独立思考探索自身价值取向和做出价值判断,而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完全的价值中立。其实,不管是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干预都可归结为价值干预问题,只是二者干预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按照干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将干预分为价值中立、价值澄清、价值归因、价值选择、价值评判和价值灌输六种形式[2]。其中价值中立和价值灌输分别位于价值干预的两个极端,也就是说价值中立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干预,只不过于预的程度比较弱,而价值灌输则是把价值干预发挥到了极端。我国学者江光荣认为“几乎所有的咨询者都不否认,心理咨询要发生效力必得有价值干预”[3]。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目的以及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不可避免和必不可少。但是价值干预并不是盲目的,科学合理的价值干预要求咨询员在咨询过程中根据来访者的个人情况和具体咨询问题采用不同程度和方式的价值干预,避免价值灌输和过分的价值干涉。

二、中小学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特点

中小学心理咨询由于咨询对象以及咨询对象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对价值干预有着特殊的需求。

(一)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对象

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小学阶段(6~12岁)的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评价自己时比较模糊,同时开始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但对老师和成人的依赖使其价值判断受家长、教师、媒体宣传等影响较大,缺乏稳定的道德信念。从认知能力发展上看,其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感性经验成分,对事物的理解处于从表面的、肤浅的理解向比较本质的理解的过渡阶段。中学生(12~18岁)的心理特点是幼稚与成熟并存,其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4],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问题,如孤立地、偏激地看问题等,这一时期自我评价能力有所发展,但不够稳定和客观;自我意识增强,逆反心理明显,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独立自主,但缺乏社会经验。

与针对其他人群的咨询一样,中小学校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也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咨询员既要充分尊重学生进行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同时要促进其做出基于自身价值观的适宜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员要认识到学生的自主权是根植于学生自身的能力的。这种能力是指个人能够了解、评估和使用各种有利于做出决策的信息与资源,并能预测各项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中小学生能否做出理性而适宜的决定,受制于他们具备的知识、信息、资源和经验。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大多数中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以及不能充分认识并恰当使用自己具备的资源和信息,不具备正确地做出重大决定的能力。同时,他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未定型阶段,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端正主体意识,规范体系、目标理想与价值本位的取向。在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学生大都有依赖、服从咨询者的心理,他们带着自己的困惑来,希望咨询者能指导他们消除这些烦恼。如果咨询者照搬“价值中立”原则,不给学生以建议与是非判断标准,不帮助学生克服不正确的价值观,则只会让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更大偏差与混乱,如失去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缺乏清醒的使命意识与丧失理想的追求等。因此,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来看,咨询员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价值评判和价值引导。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类型

学校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内外早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主要问题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发展性心理咨询

这类来咨询的学生心理比较健康,无明显的心理冲突,基本适应环境。发展性心理咨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是通过咨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开掘潜质,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2.适应性心理咨询

这类来咨询的学生心理基本健康,但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许多烦恼,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通过咨询来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

3.障碍性心理咨询

这类来咨询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并已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社交恐惧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等。障碍性心理咨询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心理咨询以消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学校心理咨询应以发展咨询为主,即充分体现对心理障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以适应咨询和障碍咨询为辅,但也不能忽视后两种模式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这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根本目的。学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配合学校各方面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三)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

以教育发展为中心的咨询内容,如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影响因素,促进学生最佳发展的教育、教学手段与途径等。以校园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内容,如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调整,应试技能的提高,升学就业的选择;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某些困惑,人际交往的技巧;青春期心理困扰的解脱等。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内容,主要是常见心理疾病的初步诊断、治疗和护理问题,如口吃、遗尿、多动症;青春期的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等。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需要心理咨询的不仅是那些学习成绩差、顽皮、厌学的学生,被教师、家长认定的“好学生”也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还有那些既不起眼也不淘气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样有可能发生心理障碍[5]。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其价值观的联系,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价值干预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如果就其主次、轻重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人就是依据价值系统去评价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并以此去规范、引导自己的认识及行为。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未定型阶段,他们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不都与价值有关、都需要进行价值干预。我们认为当学生属于下列情形者,就需要咨询员对其进行价值干预:第一,对自己的价值追求不清;第二,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第三,对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和情感问题的联系不清;第四,缺乏价值选择的能力;第五,存在着与社会规范不相适应的价值观。对于需要进行价值干预的对象,咨询员的任务是进行价值评判和引导,促进其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二)尊重和接纳学生原有的价值观,承认价值取向多元化

学校阶段是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阶段,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形成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初步看法。中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迥异的观念: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学生的评价可能完全不同。这些观念可能不尽成熟和完善,但对他们来说却意义极为重大,是未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咨询员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这些价值观,理解这种价值选择背后的独特理由,真实了解其形成的具体过程,便于在咨询过程中协助其进行改变。咨询员应帮助他们分析已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部分,在合理观念的基础上消除不合理的部分,引导其向较为完善的方向发展。当然,如果学生的价值观念中有反社会的、有害于他人的成分,咨询员应保持警觉并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干预,避免有害行为的发生。

(三)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干预相区别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与学校德育、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干预有质的不同。前者注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分析这些价值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与心理问题相联系;后者注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塑造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前者承认多种价值选择的可能性,后者以统一的价值观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存有直接要求或暗示学生接受某种价值的企图。前者避免价值说教,不对学生的价值观作好坏与对错的判断;后者承担社会教化与道德教化的任务。前者是咨询者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并进行价值选择,不以品德塑造为目的,“助人自助”;后者正好相反,把某些价值观念加诸于学生身上。咨询者在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进行价值干预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将其混同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否则将违背心理咨询的目的与准则。

(四)功能干预与内容干预相结合,以功能干预为主

价值的功能干预是允许当事人进行独立的探索,自己去发现价值、选择价值。例如,帮助当事人澄清其价值追求,让其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协助当事人明确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帮助当事人认识其价值观是否存在矛盾,价值选择和自己的需要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者不一致之处;让当事人领悟其价值观与行为及情感之间的矛盾及其后果,等等[6]。所谓内容干预,是咨询员对学生原有的价值观进行影响与改变[7]。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在对他们进行价值的功能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咨询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内容干预也是必要的。当然,不管是功能干预还是内容干预,一定要符合心理咨询性质和职业要求,不可凭借咨询员的个人爱好和偏向进行不科学的干预。

(五)提高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

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者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技能和丰富的咨询经验。作为中小学的咨询员,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用正确的方法赢得学生的信任。林孟平指出:“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学位、资历、理论和技术的纯熟,而是咨询师本身的修养”[8]。因此,学校咨询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观保持高度自觉,同时充分尊重来访学生的价值观,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把一些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收稿日期]2009-02-26

标签:;  ;  ;  ;  

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的价值干预分析_心理咨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