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编制*_课程标准论文

论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编制*_课程标准论文

谈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编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大纲论文,高级中学论文,语文论文,全日制普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0年,国家教委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力度,印发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修订了全日制中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八科教学大纲。1992年,经过三年实验,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呈现了新形势,开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指导思想,制订了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实施了“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方针(例如,初中语文编辑出版了八套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的全面实施,呼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诞生。国家教委1993年起着手制订高中课程计划,1994年起着手制订高中各科教学大纲。下面谈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编订,涉及语文学科的主要理论问题及其不同意见,供大家研究。

1994年4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召开会议,组织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研究小组,进行各学科教学大纲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教育司聘请庄文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顾德希(北京第四中学)、朱泳燚(江苏省常熟中学)、冯启德(上海教育学院)为研究小组成员。

经过调查研究,大纲研究小组首先对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作出评价。1990年教学大纲的成绩表现如下方面。

1.“语文是人们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这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语文工具,使学生具备读、写、听、说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教育必须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与语文训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此,《大纲》作了充分和必要的阐述,指导了教学实践。

2.《大纲》概括了解放以后语文教学的主要经验,诸如文道统一、相辅相成;严格要求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课堂教学必须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作文教学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训练等。

3.《大纲》反映了最近十多年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例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发展为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结构作较为具体的分解;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大纲》吸取了当代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推动我国的语文教学,如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培养独立自学能力,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

1990年教学大纲也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1.《大纲》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不够,表现在:教育目标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教材内容有的已相当陈旧;学科知识、能力体系有待完善;所谓“基本篇目”的界定和确立不够科学。所有这些都难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求,这是造成语文教学质量老是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2.《大纲》对于语文教学性质、目的、任务的表述尚待斟酌,如“基础工具”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不如分别表述为语文的工具性质和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第一部分最后一段说的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的途径和方法,不宜放在“教学目的”中,应予挪动。

3.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加强调学以致用,提高效率,要把语文知识教好、教活,并力求转化为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大纲》提出的高中阶段知识、能力的要求欠具体,宜作进一步的分解,并与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并有所提高和发展,更好地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提高”的特点。

4.《大纲》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精华尚嫌不足,如“熟读精思”“吟诵涵泳”等,应予适当的肯定和强调;又如“多读多写”,在课外活动部分宜作适当的表述。

5.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这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大纲》应予适当的反映。另外,《大纲》仅提“学生学得了”,而不提“学生学得好”,这也是欠缺的。

6.《大纲》体例宜作适当调整,如第三部分“教材内容”,第四部分又是“作文教学”,两者并列,显得很不协调。又如第五部分“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提法不妥,因为这些不是“问题”,而大都是多年来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应作必要的改动。

研究小组根据历史和现状,面向21世纪初,提出了制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初步设想》。

首先,提出制订大纲指导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在初中基础上使他们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较高层次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使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还提出了教学内容民族化、现代化,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后高层次”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减经课业负担等要求。

第二,初步表述了语文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

第三,提出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分解设想。

第四,提出语文学科课程结构的设想。

在北京市,邀请张锐(北京师范大学)、阎立钦(首都师范大学)、舒鸿锦(景山学校)、张雪梅(西城区教研中心)、吴昌顺(第五中学)、常康(第二中学)、孙荻芬(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王国源(景山学校)等研讨《初步设想》,并且把《初步设想》分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学科的审查委员。审查委员冯钟芸、顾黄初、于漪等都提出了书面意见。

1994年12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组织各学科教学大纲编订小组,制订大纲草案。基础教育司聘请庄文中、顾德希、朱泳燚、冯启德、陈日亮(福州市第一中学)、林泽龙(海南省教科所)、孙荻芬七人为教学大纲编订小组成员。

大纲编订小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探讨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一些专家学者作了指导。张志公说:

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明确提出:语文基本过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过关。以前提初中过关,看来做不到。高中语文过关,意思是今后升入高校或者就业,语文能力不再构成障碍,不因为语文能力不够而工作不圆满。

要学以致用。今天学习,明天就要用。现在是学以致用的时代。知识有用、管用,就有兴趣。不能不要知识,把知识和能力对立起来是荒唐的。人类是靠不断增长知识而发展起来的。过去,知识难而无用,没有实效。要教必要的知识,力求不难而管用。

要改造过去的知识体系,改造成为应用系统,而不是纯理论系统。

语文教学大纲、教材要反映现代化,有现代化的精神和气味。(1994年12月13日)

冯钟芸说: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个性,体现“文化载体”。读写在高中是主要内容,要着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自学能力。高一、高二不要分科,要打好基础。

章熊说:

语文教学要实用,要进行文化教学,这是导向。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有突破,焦点是突破能力训练。现在要改善语文知识体系,要有实用性、操作性。语文是工具,是文化载体。必修课打好基础,选修课可以侧重文化教学。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制订高中教学大纲工作会议上作了指示,他指出:普通高中仍然是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制订大纲要考虑与九年义务教学相衔接,有时代特征、新面貌,适应新工时制(教学时间只有五天),面向21世纪——即从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来制定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

在工作会议期间,编订小组紧张地工作,编写了《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内部讨论稿)》,内容有:前言,一、教学目的,二、教学原则,三、教学要求,四、教学内容,五、课程结构,六、考试,七、教师。

《内部讨论稿》在一些语文教学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1)对于语文性质作了新的表述:“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2)教学目的体现了现代化的特色,也增强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容。(3)确立了语文的教学原则(五条)。(4)教学内容分解为能力训练28项,基础知识28项,强化了语言教学内容。(5)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6)取消“基本课文”。改列“推荐课文篇目”,只供编写课本自由选用,不作为高考内容。

大纲编订小组及时在北京市召开研讨会,申士昌(西城区教研中心),梁捷(北京第五中学),程汉杰(铁路一中),王国源(景山学校),张伟明(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顾振彪、王少阁、张厚感、王连云(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发了言。会后,冯启德、陈日亮、林泽龙、朱泳燚分别在上海、福州、江苏、海口召开研讨会或个别征求意见。编订小组还把《内部讨论稿》分寄语文学科审查委员。

朱绍禹同志在书面意见中说:“由于各个部分说的都是同一对象,只是转换目的、原则、要求、内容等角度,势必内容重叠、语言重复。”要求简化内容和层次。顾黄初同志在书面意见中说:“既与义务教育初中大纲相衔接,又有自己阶段性的特定要求。重视口语交际,重视文化素养,重视自学能力,重视考试规范:这几点,我尤为欣赏。”于漪同志在研讨会上说:“纯工具、纯技术性,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大纲中‘文化载体’提法好。‘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提得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提得好。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重复,教学内容太杂了,要求太高。”刘国正同志、钱梦龙同志在《征求意见稿》上批注了意见。

1995年4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再次召开制订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工作会议。柳斌同志在报告中说,要面向21世纪,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并且还提出了24字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大纲编订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的新内容和存在问题。4月19日各学科教学大纲编订小组向朱开轩、柳斌同志汇报工作。语文学科教学大纲编订小组庄文中、陈日亮汇报了如下要点。(1)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个性和特长。(2)确认语文的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个语文性质观更有利于确立教学目的,更有利于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3)高中语文教学目的以培养运用语文能力为主,全面培养读写听说能力,渗透文化教育。(4)改革陈旧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删去陈旧、重复的教学内容,改造仍需发展的教学内容,增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教学内容。吸取现代教学内容,继承汉语文的优秀传统内容。(5)建立语文教学的应用体系。知识分类分点,能力分类分级,使之有实用性、操作性。(6)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使之适应高中学生的分流;教材分科编写,系列化。

柳斌同志在听取汇报后的讲话中谈到语文学科,他说:

语文学科改革动作、力度是很大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语言实践、训练能力为中心,有很大变化。原先效率不高,同对学科的性质、任务研究不透有关系,现在有很大的变化。(陈日亮、庄文中记录)

大纲编订小组进一步研究语文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精心研究、分解了知识、能力项目,编写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会后,《征求意见稿》由基础教育司分发全国省、市、自治区教研室或教科所,分发审查委员,广泛征求意见。

1995年9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全体会议。会议期间,审查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

冯钟芸同志主持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审查工作,参加审查的有刘国正、于漪、张鸿苓、顾黄初、钟梦龙、欧阳代娜、申士昌。编订小组庄文中对课程标准作了必要说明,并转达了武夷山会议意见。

在这次审查会议之前,1995年7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福建武夷山召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讨会,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30名代表到会,评价了课程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

主要评价是:

课程标准继承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长处,语文教育观念有新的发展,对高中语文教学有导向作用;有现代气息,显示一定的前瞻性;结构比较合理,增加了新的内容。

主要意见有:

1.“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提“交际工具”是好的,但要删去“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有人提出,再加“思维工具”。

2.前言第三段讲语文教学,但语文的个性不明显。

3.教学原则第五条太杂,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有人认为此条讲教学共性,可删。可增加一条,讲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4.教学目的部分和教学原则部分要突出发展个性。

5.教学内容部分,有人认为可以把能力和知识一起说,避免重复;有人认为还是分列能力和知识好,避免淹没知识。有人提出阅读、写作的能力和阅读、写作的知识有重复。

6.应当明确提出必选课的教学内容,加强选修课的个性特征。活动课要具体化。

7.评估和考试部分要对高考起指导作用,还要写得具体些。

8.“课程标准”的特点不明显,应该再具体些,便于操作。

审查委员们对语文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等作了认真的研究,并且逐字逐句地修改了课程标准。主要修改有:1.在“教学目的”部分强化了语文素质、发展个性、培养自学能力的内容。2.“教学原则”部分增加了第六条,即“语文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促进”。3.改写了“课程结构和课时”部分。4.精心推敲了能力训练18项、基础知识22项,使之更恰当。

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基教司在京召开在京的部分审查委员和编订小组成员参加的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统稿会,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发挥课程整体效益,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吸取全国省、市、自治区教研室或教科所返回的意见,修改好递交国家教委领导审定的送审稿;决定正式定名为“教学大纲”。语文学科参加统稿会的有冯钟芸、申士昌、张鸿苓(因故请假)、庄文中、顾德希、孙荻芬。吸收十个省、市、自治区返回的对语文学科的意见,把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中基础知识精简为18项,降低了三条能力训练要求(例如删去了“发表演讲”,“有一定的说话技巧”),形成报送领导的送审稿。送审稿的内容有:前言;一、教学目的;二;教学原则;三、课程结构和课时;四、教学内容:(一)能力训练,(二)基础知识,(三)课文;五、评估和考试;六、教学设备。还有附录一、推荐选文篇目(待补),二、课外阅读书目(待补)。

按照计划,国家教委领导审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1997年秋供应高中各学科教材,在局部地区少数学校试验三年。2000年,修改大纲和教材,供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使用。

注释:

* 此文和以下两篇引用教学大纲原文的,一律以颁布的教学大纲为准。

标签:;  ;  

论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编制*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