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尖扎县人民医院 81129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以提高AMI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 观察23例AMI患者的病情变化,认识和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有关知识,做到早期观察,对症护理,针对该病的健康指导可以对护理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结果 本组23例患者中,治愈14例,占14%,好转7例,占70%,死亡2例,占20%。结论 护士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多种监护和护理技术,以提高护理水平,对MI患者采取合理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系在冠状动脉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而降低AMI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12—2014年收治的23例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40—80岁,平均63岁,平均住院日19天。
2.护理方法
2.1饮食与休息:急性期4—12h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过渡到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提倡少量多餐,禁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严禁吸烟、饮酒。发病24h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谢绝探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病人洗漱、进餐,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心梗5—7天后可在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在帮助下入厕,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2 吸氧,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并保证给氧装置通畅。
2.3止痛治疗的护理: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并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对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安定使病人镇静,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收缩压维持在100mmhg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大小便的护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及时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如无糖尿病可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温水冲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若经上述处理后,仍有便秘者可常规应用缓泻剂,如开塞露或低盐水灌肠。排便时应有专人看护,以防病人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2.5溶栓的护理:①溶栓前应询问病人是否有脑血管疾病史,有无活动性出血或出血,近期有无大手术及外伤史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常规备好除颤仪、起搏器及急救药物(利多卡因、多巴胺)②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血型。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溶栓药物,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在溶栓过程应做到严格床头和书面的交接班,多巡视病人,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头痛、呕吐等情况,以及全身皮肤粘膜,大小便和痰液、呕吐物有无出血,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使用链激酶,应注意有无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溶栓时应避免行动脉穿刺及肌肉注射,在溶栓治疗24小时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故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早采取抢救措施。④在溶栓的30min内,每10min测血压一次,溶栓后3小时内,30min测一次,之后1小时测一次,血压平稳可根据病情延长测量间隔时间[1]。
2.6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病人可有濒死感,并治疗措施复杂,由此产生恐惧心理,而对预后的担心、对工作的顾虑、经济压力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病人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以及多疑等心理特征,故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多接触患者,尽快消除患者焦虑、孤独感,使患者在精神上及心理上处于最佳状态[2],以热情关怀的态度,真诚关注的表情,主动体贴的护理措施去为患者解除痛苦,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士方面的心理援助,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鼓励其树立自信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2.7健康指导:①建议病人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经济因素,体力活动量则必须考虑病人的年龄,心肌梗死前活动水平及体力状态等,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等,每周运动3—4天,开始时每次10—15min,逐渐延长到每天30min以上,避免剧烈活动,活动时间过长,若出现胸痛、心悸、气喘、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应减缓活动过程或停止运动②合理饮食、戒烟,并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告知家属对病人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③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定期门诊复查,若胸痛发作频繁,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有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④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出现病情变化的自救措施,教会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以备急用。⑤随身携带硝酸酯制剂药物(如硝酸甘油、丹参滴丸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病情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危及患者生命,通过对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次,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防止急性心梗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减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医学教育网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2005.9.23
[2]邢攸红,李晓霞,许秀丽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论文作者:王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溶栓论文; 病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有无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