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吉林 132214)
【摘要】目的:探讨探讨优质护理策略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和优质组。基础组行常规护理策略;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策略。评价:(1)满意率;(2)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3)并发症率。结果:(1)优质组患者满意率显著比基础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优质组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基础组好,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3)优质组并发症率显著比基础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策略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少循环系统、切口和肺部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感,缩短其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率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策略;冠心病患者;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17-02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威胁人类健康。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在治疗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救治效果[1]。本研究就探讨优质护理策略在78例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和优质组。所有患者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以心前区放射性疼痛、胸骨后疼痛、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和出汗等为主要症状。
其中对照纳入39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13例,年龄43~82岁,年龄平均值(64.73±5.21)岁。体重最低43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63.73±1.32)kg。
优质组纳入39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14例,年龄42~83岁,年龄平均值(64.58±5.12)岁。体重最低41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63.34±1.99)kg。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体重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纠正心律失常、强心、利尿、吸氧等治疗。
基础组行常规护理策略;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策略。(1)优化基础护理。强化晨晚间护理,病房保持干净整洁,每天打扫卫生,完善病房管理;协助患者翻身和进食,不能自理者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避免发生感染;操作技巧娴熟、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微笑服务,提升患者信任感和治疗信心,提升其依从性。(2)针对性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加强对疼痛诱因、部位和持续时间的评估,制定针对性减痛方法;各项操作轻、快、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强化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告知;掌握特殊药物治疗的注意要点,鼓励病友之间多交流;对患者进行冠心病诱因的讲解,使患者明确冠心病跟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关系,并注重饮食调节和合理运动;帮助患者控制和降低体重,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3)微笑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跟患者和家属有效沟通,提高其信任度。以微笑对待患者和家属,使其感受到被尊重,消除不良心理,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4)康复要点。对患者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生活上尽可能自理,减少长期卧床所致不良症状,以降低压疮、静脉血栓和肺血栓的发生,强化体力水平。出院后坚持室外散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康复训练以下午为宜,寒冷或高温季节避免训练,遵医嘱用药和调整药物剂量,避免饱餐、引用咖啡和浓茶;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满意率;(2)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3)并发症率。
生活质量评分包括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2]。焦虑评分按照SA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大于50分说明焦虑[3]。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1.4 数据处理
冠心病患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满意率、并发症率采取的为χ2检验(百分比表示),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采取的为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结果
2.1 满意率比较
优质组患者满意率显著比基础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基础组满意率76.92%,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9例。优质组满意率100.00%,非常满意28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0例。
2.2 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优质组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基础组好,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基础组住院时间11.53±3.44天,优质组为7.73±1.13天。基础组护理前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分别65.23±5.34分和58.53±7.44分,护理后分别为60.67±3.82分和73.23±7.66分。优质组护理前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分别65.15±5.31分和58.78±7.42分,护理后分别为40.64±1.82分和92.23±7.01分。
2.3 并发症率比较
优质组并发症率显著比基础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基础组肺部并发症6例、循环系统并发症6例,切口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43.59%;优质组肺部并发症1例、循环系统并发症1例,切口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7.69%。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对医疗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5]。优质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其在传统注重患者疾病护理的基础上,更佳注重创造性、个体化和整体性护理,注重患者心理、社会、精神层面的护理[6]。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可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充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使患者以最好的状态配合临床治疗,为患者康复创造条件[7-8]。
本研究中,基础组行常规护理策略;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策略。结果显示,优质组患者满意率显著比基础组高,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基础组好,并发症率显著比基础组低,说明优质护理策略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少循环系统、切口和肺部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感,缩短其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率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537.
[2]徐成程.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66-1967.
[3]吕文芬,李琼仙,陈海燕等.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13(5):62-64.
[4]刘瑞,马超慧.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满意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4(9):116-117.
[5]苗琳,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7):141-142.
[6]胥加艳,龚晓霞,张莉等.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3(21):2984-2986
[7]杨简,张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692-693.
[8]闫现华.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2(10):1584-1586.
论文作者:钟艳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满意论文; 基础论文; 评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