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改革的困境与突破_mba论文

商学院改革的困境与突破_mba论文

商学院变革困境与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学院论文,困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十年来,MBA毕业生几乎毫无悬念地可以在最优秀的企业谋到高薪工作。然而,近年来,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商界的质疑不断,正把商学院教育推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明茨伯格在其《管理者而非MBA》一书中,不止一次提出对传统MBA教育的反思,即“招收错误的人,用错误的方式,获得了错误的商业实践”;彼得·圣吉甚至指出,“应该把商学院彻底毁灭,商学院对管理所造成的伤害可谓无出其右”:马云曾解雇企业里95%的MBA……商学院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只是,这并非意味着商学院就此失去“未来”。面对挑战,商学院的应对措施将决定其未来的角色。

知识速朽致理论与实践背离

一项针对中国商学院的调查显示,有67%的受调查者认为MBA毕业生保持在原有水平或者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其学习费用与毕业后的收入存在一定的错位。这与我国商学院自身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商学院教育,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后的二十多年,商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速度之快超出很多人最初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开设MBA等高等研修课程的高校有200多所。除西藏、青海等地,其余地区的高校,平均每两所就有一所开办了商学院。逐年递增的招生规模致使MBA学位明显贬值。

事实上,对商学院的质疑不止于此。尤其是王石与田朴珺的绯闻,将我国对商学院教育的批评引向一个高潮。“读商学院就是混圈子、钓金龟”的说法流行,各种小道消息不绝于耳。

与国外商学院不同程度上面临严峻的财务困境相比,我国商学院不断上调学费,竞相参加国际认证,表明我国商学院功利化心态过于明显。

“大学开办商学院确实有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些钱可以改善大学的办学条件,经济收益一般都好于兄弟院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不过如果把商学院完全办成大学的生财之道,变成改善教职工待遇的一种方式,就会让管理者和一线教授变得非常功利”。这是商学院广受非议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此为出发点的商学院注定走不长久。

此外,各商学院之间课程雷同、差异不明显也是内地商学院时常被人诟病的地方。全球范围内,拥有自己的特色课程是商学院打响品牌的必备武器,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会计等课程蜚声世界。相对于海外成熟的商学院教育,就目前来看,我国内地商学院的特色专业并不多。当然,也有不少名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信息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华东理工大学引进的“行动学习”等,但总体情况难以让人满意。

“竞争激烈迫使每个商学院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项目,”上海交大安泰商学院院长周林表示,“每个商学院的定位不同,它所侧重发展的优势项目也会不同”。

然而,商学院最被质疑的则是“学无以致其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中国对管理教育的理解,偏于学知识,但是将来的世界领导和创新是主导,仅仅学知识远远不够。传统对教育的理解狭隘,不鼓励创新,而且还约束,这是中国教育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阎海峰也指出,“究其根本,就是学习过程中书本与实践的脱节。比如,国内商学院教育管理体系,绝大多数基于西方理论基础,中国企业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遇到的问题也具有本土特点,如果单纯用西方理论套中国实践,显然无法达成教学效果,学生学到的也仅仅是理论知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高松教授的观点更加犀利,他认为,“传统的商业教育是对已知的学习,基本模式是教师通过对商业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形成知识体系,通过课堂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员。这种模式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在于‘商业知识的速朽’,一旦商业模式和管理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被总结、提炼出来,成为定势,写入课本,它就过时了”。

这几乎是全球商学院共同面临的“硬伤”:商业教育的滞后甚至脱离商业实践,商学院学到的知识无法真正被应用到商业实践,商学院对商业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削弱。商学院正由此走向“衰退”。

面对“困境”,变革成为商学院的唯一选择。明茨伯格曾经说,“美国商学院一直在追赶潮流……如果没有破产或申请人数降至零,他们是不会改革的”。眼下的窘境,或许正是商学院发生根本变革的一个机会。否则充满抱怨的MBA学生们可能会用脚投票,彻底宣判商学院死刑。

实战成商学院改革唯一方向

事实上,回归商学院教育的本源正成为我国商学院努力的方向。

“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企业家,不是为写文章而存在,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也不是为了盈利而存在,归根结底商学院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有所突破,找到可以培养出真正有用人才的方法,这才是商学院教育的本源所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吴柏均说。

“MBA改革的关键,还在于认清商业现实。我们要塑造的人,必须面对企业中千头万绪的复杂工作,他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大局观,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具有整合表象解决问题的复合思维方式。”清华大学MBA中心主任高旭东也表示。

事实上商学院已经作出调整。有些商学院根据当前的商业需求在重新设计课程,甚至引进新的学习项目,他们调整研究方向、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以适应经济不确定时期商业的本质需求,为社会培养有道德、有责任的管理者。

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大等院校,将重点放在了细分能力上。“其实美国MBA教育能拥有众多优质的院校,在于他们对于MBA教育的实质认识比较清晰,就是要培养有优秀管理才能的人。但这种优秀不是通才,而是有所专攻,比如:财务、战略、物流等等。”人大商学院负责MBA项目的副院长支晓强表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认为,“商学院必须是开放的,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之本”。他们由此作出调整: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要求教授参与企业咨询、培训,从中寻找理论研究的线索和有价值的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MBA则提出了以行动学习为基础的MBA教育改造,并将其运用到基础理论学习、行动学习项目、毕业论文三个阶段,构建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改造MBA项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期实现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商学院依据当下商业现状对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不过只是对商业现实基本常识的回归,复杂的数学模型、理论假设终究不能代替商业实践中人的所作所为,商学院教育必须从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角度来考虑一个管理者及其企业与整个社会的复杂联系。

企业家不是用各种理论堆砌出来的,而一定是在实战中历练出来的。这成为中国商学院变革的方向。商学院必须担当起为未来培养领导人的使命与重任。这是商学院存在下去的理由和希望。

期望以下的案例能带来些许启示。

商学院教育新探索

——“青年商业领袖行动学习会”

“青年商业领袖行动学习会”,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学方法的一种新探索。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高松教授的话来讲,商学院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商业未知的洞察和探索,而不在于对商业已知的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引入行动学习会,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聚集创业者、投资人、教授、学员,共同探索商业的未知。

其主要是利用行动学习的工具和方法,以30个30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创业者为主体,邀请他们分享创业历程,通过这些青年创业精英、资深行业专家、知名财经观察家,三层头脑风暴激辩,通过行动学习的方式探讨商业未来新趋势。

“行动学习”的理论是由英国的瑞文斯教授提出的,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逐渐被一些世界著名的500强企业所接受和运用,包括GE、花旗银行、壳牌石油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强生公司、西门子、AT&T、IBM、杜邦。

区别于案例教学,行动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学习过程是以MBA学生作为主导,学生以行动学习小组的方式组成团队,共同帮助企业解决真实存在的管理问题。过程当中没有老师,老师的角色转变为催化师,只做引导和协助,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其二,课程的实践案例由学生自己推荐,学院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课题。案例的要求是必须是真实的,并且全体学生可以立即参与进去的,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的案例有本质区别。

其三,学员独立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制定解决方案并共同实施解决方案。

其四,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质询,主动调整,完善解决方案。

“青年商业领袖行动学习会”就以此为理论依据。

参与人员,通常包括:行动学习导师、学术专家、案例分享者(青年创业者)、参与研讨的嘉宾以及媒体观察员若干。

具体的流程、模式为:第一步,确定需要研讨的问题;第二步,案例分享者(青年创业者)进行案例背景介绍;第三步,在行动学习导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在行动学习会上,针对每一个问题都有三轮研讨:第一轮是6位主要嘉宾研讨,第二轮是学术专家和媒体观察员做点评和研讨,第三轮是在场的60余位观众共同“卷入”研讨过程,使得最终形成的是真正有智慧、有价值的东西,能够给案例分享者(创业者)带来思考。

行动学习会与一般论坛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只六位嘉宾进行研讨,在场所有观众也都是贡献观点的人,不是简单的泛泛而谈,或者头脑风暴。

华东理工大学首次“青年商业领袖行动学习会”,主要以淘宝天猫第一牛仔品牌“爱肯牛仔”联合创始人向冀先生与现场嘉宾就“爱肯牛仔O2O发展规划”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  ;  ;  ;  ;  ;  ;  

商学院改革的困境与突破_mb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