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职业心理健康与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论文_杜君

谈谈职业心理健康与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论文_杜君

杜君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301900

摘要:目的:护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1)。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护士的心理健康因素,包括工作环境、服务对象、轮换制度等,引起了人们对护士群体身心健康的关注(2)。加强对护士心理素质的重视,及时给予充分的心理咨询,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造福社会体育活动,使医院管理更加人性化。保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工作和生活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护士职业精神健康工作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的发展和医疗行业逐步向市场开放,护理工作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注。自从护理这一职业诞生以来,护士就成为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新时代,护士作为高压力群体的代表,在自己的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和应用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神健康是人们生活的精神资源,也是健康生活的精神支柱。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团体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行业,护士长期处于特殊的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和身体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除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扎实的医学理论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外,护士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水平。护士对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环境的压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结果,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水平提高,愈合和治疗效果降低,这减少了医疗经验。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1主要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通过对照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因素,以儿科护士为例。儿科环境比较嘈杂(4),尤其是儿童的哭闹声,儿童的父母会看到他们的孩子不停地哭闹,会导致产生不耐烦和焦虑。在父母的潜意识里,他们会立即向护士寻求帮助。如果护士当时不处理,孩子的父母甚至会与护士作斗争,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5)。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服务对象导致护士社会地位缺乏。由于服务对象都是病人及其家属,其负性情绪容易感染护士,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

1.1自我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心理健康(6)。外向和情绪稳定有助于心理健康。老年人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经验,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然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人,由于长期的压力,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7)。临床前线护士的工作量很大,导致护士每天都工作过度。此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无形中会给护士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导致护士出现急躁情绪失控的情况。

1.2工作轮班的护士正在高强度工作,这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白班,夜班交替,容易影响护士生活规律,引起她们生理与心理的变化,降低心理健康程度。特别是,夜班护士有很多紧急情况和较少的值班人员。这就要求护士随时保持高度紧张,导致心理问题。

1.3社会因素 如今医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达到或超过预期的高质量服务。然而,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较高,护患纠纷增多,导致护士在采取任何行动时都要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如有遗漏,可能导致投诉、拒绝处理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工作会导致紧张、疲劳和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逐渐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护理工作没有得到公众的充分肯定,护士的薪酬与回报不相匹配。护士逐渐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1.4各种考试

各类综合医院不断要求护士有明确的个人目标,并要求护士有强烈的自我激励心。大多数护士都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比如本科生,本科生的自学考试,转学护士和护士的职称考试以及继续教育课程的考试。同时,医院要求护士学习各种专业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其中检查成为必要的检查方法。多种考试,特别是考试成绩,职称和奖金,使护士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大多数护士认为考试频繁,程序复杂,难以平衡考试成绩与工作质量(8)。此外,不断变化的机器的应用迫使护士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根据文献资料,护士的情绪枯竭和压力源与瓦解维度和角色模糊性呈正相关,与角色冲突呈负相关。

1.5护患关系

目前,医疗纠纷频频发生,医患纠纷增多,病人及家属反映医务人员的殴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处理不当,会有冲突,严重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护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国内研究表明,综合医院护士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

2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被迫的,沮丧的,焦虑的和消极的。对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也表明,护士对药物依赖,性生活和环境状况的评分低于国内常规水平(9);职业压力也会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因工作特点较一般人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能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则易出现职业倦怠(10)。工作压力来自心理、生理负荷、缺乏社会活动、促进参与机会等。综上所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

3全方位干预措施:

3.1正确认识自我在工作中,护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和工作中保持自律,自立和自信。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自我表达和自身价值进行客观评价(11)。

3.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了改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使人放松心情,促进工

作的顺利进行。医院需要建立合理的工作环境,防止超载,缓解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改善夜班护士的福利,减轻他们的忧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解决护理人员数量不合理,减轻工作压力等途径,调动护士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提高护士素质和护理管理人员的向心力量护士应在掌握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心理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应积极介入心理咨询,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如心理暗示、沉默和深呼吸调节。遇有不愉快的事情,及时运用心理调节方法疏通干预,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

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积极的精力去影响护理团队。正确引导护士应对各种压力,关心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努力工作。对于不同年龄的护士,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管理者在护士之间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及时给予护士充分积极的能量关怀。

加强社会支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让人们了解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促进公众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进社区讲座宣传科普知识,健康资讯等契机,树立护士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提供进修平台,增加晋升机会。护士节和年度评估每年都会选出杰出的护士来表彰荣誉和给予奖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促进护士提供积极的条件,提供便利,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增强护士的使命感。

简而言之,人性化管理始于细节,与护士的理解,支持,和谐和爱心建立了关系,营造了护士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管理者应该从护士角度考虑并积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维护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卫生保健和护理工作质量,而且还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有一定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干预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健.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医学信息,2016,(29):111-112.

[2]王建华.人性化管理提高护士心理健康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第30卷第2期,2014.1.30:284-285.

[3]刘莉,黄伦芳.新进护士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应付方式关系及其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第32卷第12期 2015.12:2490-2492.

[4]胡佳云,贾玉梅,吴跃梅.浅议儿科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91-92.

[5]姜黎昱,赵华.儿科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J].医学信息,2013.7.19:288.

[6]周玉来,宋国林.军队和私立医院护士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第22卷第5期 2014.05:722-724.

[7]汤家彦,王佳,姜国瑞.军队女性医护人员控制点、应对方式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 2013.21(6):839-841.

[8]郎俊芝,浅谈护士职业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活质量[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 .05:14-15.

[9]曾莉,胡德英.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现状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5.12.2:77-80.

[10]苏迅,蒋萍萍.北京市部队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92-1193.

[11]何玉洁.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81-382

论文作者:杜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谈谈职业心理健康与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论文_杜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