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现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形资产论文,现状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意味着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价值提出的频率相应增多。知识密集、人才济济、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是无形资产相对集中的单位。有必要将高校的无形资产现状作一分析,以引起对高校无形资产足够的重视,从而防止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实现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现状
1.高校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内,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方面,超过了许多国家用百年时间所做的工作。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国家的经济与技术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科技与经济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条件。但由于我国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历史尚短,宣传力度、普及程度不够,故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概念不清或淡漠,或不懂得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确定其产权归属、争取专门的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种种无形资产流失现象。(1)高校科研成果的搁置现象严重。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不是为科研而科研。但目前高校多数科研成果完成后即束之高阁,不进行推广应用,从而造成研究资源的浪费,失去了当时立题的目的和意义。科研成果搁置,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2 )高校技术开发的成果多急于发表论文。技术开发的成果不首先考虑申请专利,而是急于发表论文,从而使其中有些属于发明创造的专利技术因丧失新颖性而失去法律保护的可能性,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3 )高校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多急于鉴定。研究成果不首先考虑申请专利,而是急于申请成果鉴定和申报奖励。因鉴定、报奖相对简单,只要找部分专家利用半天的时间给予鉴定、评价,若再报奖成功,就可以获得政府部门认可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而申请专利即使花费1~2年的时间,经过严格的审查后获得专利权,也不一定获得成果奖励,因为申请科技成果奖还需要获得相当的经济效益才有资格申报,这样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职称晋升的需要看,申请专利远比申请成果鉴定和申请奖励的时间要长,且可靠性差,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专利申请的消极状态,理应申请专利的不申请,而是从既得利益出发,急于进行成果鉴定和申奖,从而使技术成果泄密,或被公开,或被利用,在无意中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4 )高校的专利和非专利成果被无偿利用。高校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成果,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人擅自使用并生产销售,产生经济效益,而无人追究,这种明显的侵权现象时有发生。(5)高校的校名被随意使用。 高校的校名经常被随意使用,任何企业或实体都可以取冠以学校名称的企业名、实体名,此结果既欺骗了民众,也侵犯了名称标记权,也就是侵犯了高校的无形资产,更严重的是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坑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职务与非职务成果的界限不明造成的流失。职务与非职务成果的界限,关系到知识产权的归属,牵扯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虽然我国专利法和技术合同法均明文规定,发明创造有职务和非职务之分,但由于智力劳动的复杂性、智力成果形态的智能性和智力劳动人员的流动性,若管理不善,很容易让职务成果向非职务成果方向转移,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3.人才流动与业余兼职造成的流失。(1 )因为高校享有培养人才的特殊权利,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进出学校,加之目前高校尚未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难免有人将学习期间的科研成果资料占为己有,从而造成无形资产流失。(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意识的加强,一些单位不惜用重金、房子、高级职称等种种手段,吸引高校的科技人才,同时,也将高校的项目和科技成果一并吸走,从而造成因人才调动而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流失。 (3)由于星期天工程师的出现,加之高校教师相对课时少,有较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高校教师业余兼职增多,以及退离体人员的再就业,很可能有意或无意中将高校的无形资产有偿或无偿地带进所兼职或再就业的单位或企业。
4.科技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中造成的流失。(1 )高校的科技成果以实验室成果居多,因缺乏中试条件,进行应用开发类的研究时,其中试或放大试验都需要企业和大公司的密切合作,以弥补高校场地和资金等条件的不足。其结果应是以提供技术方的高校为主,双方共同享受科技成果权。由于是应用开发类的成果,故申报科技成果奖励时必须附上使用成果单位经济效益的财务证明,方能报奖。合作期间若是联系不密切,就很难如愿报奖,只能作为合同中的一项条款罢了,实际上造成无偿使用高校科技成果的现实。单纯的成果转让,在多数需分次支付转让费的情况下,只能保证签约后的第一笔款能如期到位;若高校能约束对方,第二笔款也能如期到位;一旦对方掌握了所有的技术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后,其第三笔以后的款项就很难兑现。(2 )在科技合作与成果转让过程中,高校科技人员由于缺乏无形资产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把企业和公司的场地与资金看得过重,甚至视企业和公司为救世主,而无视高校所持有的校名、校誉、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将高校自己的专利或非专利技术成果的价值压低,甚至有无效益分成都不重要,只要能完成科研论文并发表即可,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无形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二、怎样正视这种现状
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现状是令人痛心的,故认识和正视它,并提出对策是当务之急。
1.完善国家对高校或各系统的知识产权的立法。面对高校无形资产严重流失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各系统、部委,均应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细则和配套措施,以确保对侵权违法者给予有效地制裁和打击,确保高校无形资产持有者的合法权益,以高涨的热情继续创造新的知识产品。新的无形资产创造得越多,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就越能促进社会进步。
2.把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知识教育正式列入高等教育计划。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牢固确立知识产权的知识,才能树立相应的无形资产观念和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唯一的投资者,产权归国家无偿调配和使用。所以,以往的教育一直未有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出的高等专门人才中,有很多是既不懂保护本国知识产权,又不知道尊重他国知识产权的“法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一切经济行为都要按国际法规办事,因而,将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列入高等教育计划之中去,使大学生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观念和意识,才不至于侵别人的权或是被人侵权。
3.宣传普及无形资产知识,增强高校无形资产观念和意识。将无形资产的普及教育纳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在高校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无形资产的有关法律、法规作为高校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树立保护学校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同等重要、同等价值的观念和意识。
4.统一领导,加强管理。各高校成立无形资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无形资产。领导小组可由校领导挂帅,由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名部门负责人参加,并明确各职能部门所辖的无形资产的内容、要求,定期研究和部署、交流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为保证落到实处,各学院(系、所、部)、单位或部门均由专人具体负责实施和处理无形资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学校、学院或单位、部门的工作日程和年度总结的内容之一,以此促进高校教职工牢固树立无形资产意识和观念。
5.建章立制,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各高校应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规章,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关无形资产管理的一系列文件,使其发生的各种不同情况、问题,均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并酌情予以奖罚,确保高校无形资产的规范化管理。高校职工素质特别是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水平,以及是否有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各部门能否有序协调地工作、并有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是制约高校无形资产价值增减的关键。故一定要重视管理干部的素质培养,使其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善学习、懂法律、精于管理,真正使高校的无形资产不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