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恐怖主义及其行为特征论文

试论网络恐怖主义及其行为特征论文

试论网络恐怖主义及其行为特征*

宋 淼 郭思德 张子墨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 101201

摘 要 :当今,网络空间的迅猛发展在为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给网络恐怖主义以滋生空间,特别是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发展为网络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实施网络恐袭提供了必要媒介和有力平台。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恐怖主义的理论内涵,通过对比分析相关领域、不同国家对于网络恐怖主义的理论解读,形成网络恐怖主义的时代概念,随后分别从行为内容、行为目的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阐释网络恐怖主义的行为特征,最后提出了我国在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方面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网络恐怖主义;行为特征;对策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下,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恐怖主义滋长与蔓延不断助力,各种类型的恐怖组织利用新技术传播暴力极端思想以及策划恐怖活动的态势愈加显现,借助网络空间内的网上传播这一重要渠道大肆开展各类恐怖活动,呈现出了网上传播与网下实施相结合,境外煽动与境内实施相联系的新特点。同时,部分恐怖分子凭借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手段,针对电脑网络和网上核心设施开展侵扰和破坏活动,借助这种看见摸不着的新型方式危害和侵犯全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网络空间成为恐怖组织笼络人心、扩大规模、秘密谋划的平台和媒介,同时也成为国际层面安全领域的难点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该携手努力,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结合近年来我国已破获的北京“10.28”、昆明“3.01”、乌鲁木齐“4.30”、“5.22”等多起暴恐案件不难发现,其中所涉案得大部分人员均有通过收听、收看网络暴恐音视频的记录,恰恰这些暴恐音视频均与网络空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充分说明网络是新时期暴恐袭击实施的关键性环节。

The normalized specific acoustic impedance of a perforated liner of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can be formulated as below:

一、网络恐怖主义的理论内涵

针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理论解读,当前在理论研究、法律规定及实践应用等层面均未形成统一共识,因此,通过梳理对于网络恐怖主义理论提出及内涵发展对于系统解读其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基地”组织建立了组织的首批网站,并借助这些网站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恐怖主义思想宣传、向网络空间内的支持者布道及建设“四大媒体中心”等。在此后的十几年期间,全世界相关恐怖组织纷纷模仿“基地”组织,先后建立了近6000个恐怖组织的网站,截止目前,全世界影响力较高的恐怖组织均建有自己的专属网站。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及“网络恐怖主义”是在1997年,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柏林·科林,他将“网络恐怖主义”解读为“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3)钻孔过程中,一般采用套管定位,钻孔直径采用φ42mm,每根导管长度2m,钻进2m后用导管螺栓连接继续钻进。

无论是潜在的网络恐怖主义威胁还是实际形成的网络恐怖主义破坏,源头均与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系统以及相关的经济物质设施密切联系,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接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全球互通性、应用功能强大、使用成本低廉且大多为匿名背对背“隐性平台”,因此,通过互联网开展传播、收集和接收恐怖活动信息的相关破坏活动的控制难度很高,形成的后果也难以预料。其中具体表现为:

面对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公共安全的实际需求,国际社会肩负着控制恐怖主义发展泛滥、维护全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最终创建和平、安全、开放、共享的网络世界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宣传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提升全人类网络反恐意识方面,必须不断创新网上网下的宣传措施和发动手段,提升去极端化效果。因此,牢固树立网络反恐意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名义,努力实现整个国际社会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休戚与共。同时,在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过程中,应不断加强网络反恐的顶层战略方案设计,通过发动国家智库和政府智囊的支撑作用,对网络恐袭可能涉猎的重点领域,组织领域专家开展深入分析与重点研究,在网络反恐顶层设计方面做出宏观战略规划。同时,全方位加强和完善反恐主义,特别是反网络恐怖主义的立法研究,不断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法律制度。

联合国在全球反恐战略中占有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国际社会各国在针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界定、社会责任认定等相关问题的认知过程中,均展现出了求同存异、尊重事实的基本原则,共同寻找分歧较小、便于行动的具体问题开展合作。目前,整个国际社会基于对暴力恐怖极端思想危险性的一致共识,集中将防范和打击暴恐音视频作为反网络恐怖主义的合作切入点和协同重点。同时,在具体协同环境建设中,充分强调国际情报合作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依托计算机的数据传递和资源集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与营造反网络恐怖主义的网状协同结构,从而共同维护国际网络空间安全。

二、网络恐怖主义的行为特征

从本质上来看,网络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行为,无疑应给予严厉的打击。为了精准实现对网络恐怖主义的防范与打击,就应当全力开展网络反恐核心能力建设。以情报分析研判、实时网络监控、受袭系统快速恢复等为核心内容的反网络恐怖主义,必须通过增强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来不断推动网络反恐核心能力建设。特别是在加强各国网络反恐交流协同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网络恐怖情报信息识别研判和网络恐怖活动精准打击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最终实现网络暴恐活动无处栖身的效果。另外,国际社会在网络反恐方面开展的地区合作,是展现网络反恐最佳效能的有效手段,需要通过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反恐方面的专项资助和训练,不断打牢国际社会网络反恐的每一个环节,使得网络反恐真正发挥最佳效能。

基于价差返还机制的月度集中市场模拟及参数影响分析//陈思远,王波,王佳丽,林刚,王亚骏//(16):111

(一)通过网络传播、收集和接收恐怖活动信息

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4次会议评审并通过的《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首次写入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内容,其中将“网络恐怖主义”界定为四种行为方式:第一,通过互联网资源,远程改变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以此达到实施袭击目的;第二,将互联网作为实现恐怖活动目的的重要平台加以利用;第三,借助互联网传播散布与暴恐活动有关的情况信息;第四,借助互联网搭建追求或支持暴恐活动的平台与媒介。另外,国际社会也结合自身国家网络反恐的实际情况,分别以法律界定、规范解读等不同方式针对“网络恐怖主义”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如:英国颁布的《反恐怖主义法》,其中通过“对政府或 社会利益构成影响和危害的黑客活动”的表述进行界定;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其定义为“一些非政府组织或秘密组织对信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所进行的有预谋、含有政治动机的攻击,以造成严重的暴力侵害。”

1.传播恐怖活动信息。作为网络恐怖主义最常见类型之一,传播恐怖活动信息体现为几种行为特征:一是扬言、威胁实施恐怖活动犯罪;二是蛊惑、煽动、编造及美化恐怖主义,甚至将恐怖主义合法化;三是拉拢、诱惑、招募、训练恐怖分子;四是恐怖主义募资与融资;五是散布美化、助长恐怖主义的相关材料,为恐怖主义活动实施寻找正当借口。上述这些利用网络这一无形空间来传播恐怖活动信息的行为形式,其所形成的现实危害和潜在杀伤丝毫不亚于传统的暴力形式的恐怖行为。其中部分网络恐怖主义行为,借助网络传播的快速与便捷,从酝酿、宣传、组织,甚至是实施中的每一个行为阶段均能够造成传统恐怖主义无法比拟的影响与效果。借助网络平台,恐怖分子实现暴恐音视频的传播,开展恐怖主义极端思想宣传等极端主义行为,只要这些内容进入网络空间,就会在第一时间被传播、发酵、升温,最终实现网络对于恐怖活动信息传播升级的效应。

2.收集与获取恐怖活动信息。互联网的覆盖广泛与快捷便利,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以机会和平台。在IS恐怖组织的培训讲义中明确提及:在收集和获取相关活动信息过程中,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公开方式代替隐秘非法手段,将大幅提升获取有价信息的可能性。这无疑是降低恐怖分子犯罪成本的重要方法,同时促使网络逐渐发展成为恐怖分子收集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期,在我国新疆地区暴恐犯罪呈现出了利用各种社交服务网站传播、暴恐音视频,传授实施恐怖活动方法技巧的新动态,形成的现实危害和恶劣影响是十分显现的。上述这些无形的社交平台借助网络的虚拟特性形成了安全的保护屏障,对于发现和打击恐怖主义十分不利。

(二)实施袭击范围较广泛,破坏性较大

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结合网络恐怖主义突出的行为特征,国际社会积极构建反恐安全战线,但是,由于恐怖组织呈现出的网络化、碎片化等新趋势新特点,为国际社会反恐战略的时代化发展提出了新难题,严峻紧迫的反恐形势不断倒逼国家反恐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特别是网络恐怖主义。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积极践行者,在各类国际环境中不断彰显我国的反恐战略。进入新时期,我国以新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增强人文交流,提升政治互信,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营造开展网络反恐的国际环境,共同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三)行动较为隐秘,大多采取远程遥控实施的方式

网络恐怖主义总会给人以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神秘感,有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恐慌感,与大多数网络空间的冲浪者类似,大多恐怖分子也通常只用个人网络昵称或者化名、“过客”等身份登录特定网站,这为有效实施打击和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特别是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对恐怖分子的真实身份实施查证和摸排增加了难度。另外,在网络世界里,没有物理屏障和领域边界的存在,恐怖分析和恐怖组织可以大肆地在网络上活动,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任何部位实施网络恐袭,并且多数这样的袭击均通过远程实施。与传统恐怖主义不同,远程隐秘实施的网络恐袭,无论是在对恐怖分子招募、培训等成本投入,还是对恐怖分子的体能、心理等方面的精神培养都相对比较低,这更易于巩固恐怖组织的权威地位,实现对于其崇拜追随者的拉拢和培养。

三、我国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主要对策

网络恐怖主义的攻击范围呈现出广泛性的突出特点,这也是其与传统恐怖手段比较大的区别之一。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社会的方方面面均与互联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从国家安全、经济、交通运输等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到导弹、军舰、飞机等重要军事设施,还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均越发依托互联网发展。但反观当今互联网本身的全球化、集享化、快捷化等突出特质也充分暴露出网络系统漏洞的客观存在,因此,网络空间是相对安全的。从某种程度上看,现实社会对网络空间的依存度越高,信息网络自身就越薄弱,网络恐怖主义可能实现的现实破坏成功率越高。所以,现实社会对网络空间的这种依存度促使恐怖分子个体看到了更广阔的袭击范围,也就是刚才谈到的从国际基础设施到重要军事设施,再到社会公共设施。

(一)树立网络反恐意识,加强网络反恐的顶层战略方案设计

综合上述各界对于“网络恐怖主义”的界定,不难发现:网络恐怖主义的理论界定通常均是在恐怖主义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建立的,具备恐怖主义的通行要素,包括如人员个体或组织、地点、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借助工具以及达到的目的等。因此,这里所提及的网络恐怖主义主要是指非官方组织或个体,有组织有预谋地通过网络并借助网络为袭击目标,以达到破坏目标所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与经济安全,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制造社会恐慌效应等目的,它是传统恐怖主义向现代化信息技术领域扩张的必然产物。

(二)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全球范围反网络恐怖主义协同环境

徐渭在《墨葡萄图》中的题画诗里把自我比作为熠熠生辉但却闲抛闲掷野藤中的颗颗明珠。这样一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栋梁才俊却半生落魄,也只能迎着萧瑟的晚风独立书斋,仰天长啸,悲叹天意弄人、时运不济。心怀鸿鹄之志,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身心俱疲的徐渭只能醉心于酣畅淋漓的水墨世界悲愤地逃离这个冰冷混沌的俗世。也许是整个时代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坛普遍地形成了一种厌世思想和愤世情怀,并由此导致了文人画家自我表现意识的加强,有如八大山人、苦瓜和尚、老莲居士、傅山、金农等。

(三)加强网络反恐能力建设,展现网络反恐的最佳效能

与传统恐怖恐怖主义的行为方式相比,网络恐怖主义利用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实现暴力破坏和思想渗透,其最终形成的危害后果是使得传统的“独狼式”恐怖主义袭击更加出其不意、难于防范,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游击战、快闪战更是频频增加、防不胜防,上述新发展新变化令新时期暴恐危害趋于严重,形势愈加严峻。借助网络空间的优势作用,网络恐怖主义使暴力极端思想的传播扩散更加快速迅猛,必然助长了更多极端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的大量生成。同时网络恐怖主义借助隐蔽的无形加密“暗网”等技术手段,在减低了恐怖活动消耗和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其自身的行动能力,缩短了策划和发动恐怖活动的周期,使得网络恐怖主义能够最大限度地打破国家和地域限制,无形中激活了分散在各地“休眠”状态的恐怖组织,加速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恐怖势力的快速聚合与迅速勾连。具体行为特征包括:

[ 注 释 ]

①高铭暄,李梅容.论网络恐怖主义行为[J].法治杂志,2015(12).

②Collin,B.:The Future of Cyberterrorism,Crime and Justice International,March 1997.

③ee United Nations Counter—Terrorism Implementation Task Force Working Group,Report on Countering the Use of theInternet for Terrorist Purposes,2009.

方:您从事图书馆工作、专业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几十年,在这过程中您肯定有太多太多的感悟,其中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④See“Dot—Com Terrorism”,The New Atlantis,Spring 2004:91-93.http:// www,thenewatlantis.corn / publica-tions / dot—terrorism.

中图分类号 :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2019)04-0042-03

作者简介 :宋淼(1979-),女,北京警察学院国保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国家安全、反恐;郭思德(1997-),男,北京警察学院侦查系,学生;张子墨(1998-),男,北京警察学院侦查系,学生。

2018年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网络恐怖主义的法律规制研究”(编号2018LLYJBJSJ039)的阶段研究成果。

标签:;  ;  ;  ;  

试论网络恐怖主义及其行为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