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汉语思维模式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因此,在英文写作教学中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英文写作;思维模式;负迁移
一、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入,语言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日常的英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下面是英文写作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几种具体差异分析。
二、英文写作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潘文国教授认为:“语言对比研究是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两种存在差异的语言的相互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间自觉或不自觉的“比较”。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下,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英汉语言对比方面,专家学者发现,由于英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思维模式、语音、书写、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都有各自显著的特征。
(一)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比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西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受思维的支配,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主要表达形式,而思维模式又影响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民族思维模式不是先天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地理位置、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思维模式也不太相同。汉语思维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含蓄性,英语重分析性、逻辑性和直观性。这种差异不仅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写作中,学生难免会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二)英汉词汇的差异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大多数英语和汉语的词都有本义和引申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涵义。此外,许多英、汉语的词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还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和情感意义。如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的文化涵义大相径庭。前者最早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主要代表了勤劳勇敢、奋发向上、幸福吉祥、太平和谐等精神。后来,“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国文化的象征。而后者主要源于凯尔特人的“红龙”,历经演变,现在主要代表“贪婪”“残暴”等邪恶的涵义。
词的情感意义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的所指对象的情感反应,另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使用者对词本身的情感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的“dog”,本意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种与狐狸、狼近缘的家养哺乳动物,但文化涵义却大不一样:汉语中绝大部分都含贬义,多半是骂人的词语,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西方人对狗情有独钟,与狗有关的俚语往往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如“a lucky dog”指“幸运儿”,“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表示“帮助一直跛脚的狗越过篱笆”,相当于汉语中的“雪中送炭”。
在英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了解中英词汇的异同,以免错用或误用词汇造成信息的误传和误解。
(三)英汉句法的差异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是一种以综合性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性发展过渡的语言,而汉语则属于以分析性为主的语言。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英汉语言本身的特点上,而且还反映在英汉语言的使用上。在句法方面,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注重语法,讲究科学分析;汉语造句则主要采用意合法,词与词的搭配灵活多变,随意赋形。英语句子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严格规范,组词造句时不仅注意名词、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动词的时、体、态、语气等的正确使用,主谓一致,词形变化等,还运用各种关系词、介词、非限定动词等将各个短语、附加成分、分句(从句)等连接成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则不受词语形态的约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主要靠词序变化、上下文、上下文语境和言外事实以及逻辑来达到明晰思路的目的。汉语的句式结构是逐个短句依次展开,句式呈流散型。
(四)英汉语篇的差异对比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语篇结构的差异。英语语篇长于条分缕析、善于演绎、注重理性、讲究逻辑思维。英语篇章通常是直线型结构,以主题句开始,先阐明自己的论点,接着对主题进行分点说明,列举支持其论点的论据。句子都与中心思想紧密相扣,在原先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中国人写作时习惯于隐伏型思维,认为文以曲为贵,喜欢以“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直觉思维,写作模式常常呈螺旋型结构,篇章常常是不直接进入正题,而是从外围问题着手,写作手法委婉曲折,主题藏于整篇文章之中,需要读者去领会、归纳和概括。因此,中国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忽视主题句的设定及其句首位置,而是先交代细节或举例说明,然后逐渐引出结论,最后以总结归纳结尾。这样的文章从英语篇章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就显得逻辑性不强,中心论点不明确。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兼顾汉语写作思维的优势,引导学生写出地道的英文文章。
三、结语:
教师在英文文章写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英语模式的培养,并善于应用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去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从心灵深处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切实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文国. 英汉对比与翻译[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2]季羡林. 对于当前学风的一些看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2.
[3]王菊泉, 郑立信.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蒋理. 英汉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在写作中的体现[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06(3):112-114.
[5]杨艳. 从英汉文化的差异看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J]. 中国教师, 2011(S2).
[6]许可. 中英文化差异下的英语写作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1):173-174.
作者简介:王晨,(1996年—)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单位为聊城大学,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英语学科教学。
论文作者:王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