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影响论文_王晶晶1,马燕1通讯作者,董迎春2,赵保建2通讯作者

(1、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市口腔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摘 要】 目的 研究在院期间护理小组对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出院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分为加强心理护理组(试验组)和一般护理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一般护理组的老年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小组对试验组患者除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外,加强心理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体化心理辅导、团队心理交流、详细的健康宣教等,出院后随访4周。两组患者均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住院期间对老年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况,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

【关键词】 心理;护理;焦虑;抑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November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int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and general nursing group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 The routine nursing method was adopte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nursing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clinical nursing, the nursing group strengthened the conten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mainly including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am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 and detailed health publicit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4 weeks after discharge.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trial, the two groups completed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and compared 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admission. After 4 weeks, 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tri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during hospital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reduc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anxiety;depression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211-02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多种老年性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因此,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重越来越大。一般意义上认为,60岁以上就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均出现退化,尤其是神经系统,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等心理问题[1]。住院期间因为手术、治疗、环境及饮食等等不适,可能会加重心理问题[2]。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护理学专家的重视,本院近年来一直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强心理护理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入组标准: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2周以内,无精神系统疾病,能够理解评价量表各条目的含义,出院后生活可以自理。排除既往有精神系统疾病以及不配合试验的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患者中女 13 例,男 17 例;年龄 63~82 岁,平均(72.4±7.5)岁。对照组患者中女16 例,男14 例;年龄65~81 岁,平均(73.1±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验方法 试验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心理护理的内容,对照组常规护理,出院后均随访4周,两组患者均完成量表的评分。

1.2.1 加强心理护理的方法 对进入试验组的患者由专门护理小组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加强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尽可能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个体化护理。(1)个体化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患者自身的状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辅导策略,体现以患者为主、护患配合、家属支持的护理氛围,充分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情。(2)

团队心理交流:护理小组组织再院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每周一次互相交流,沟通各自对心理护理的感受和不良心理状况的缓解情况,互相鼓励。每月邀请一次出院后复诊的试验组患者参加交流活动,鼓励再院患者配合心理护理,走出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3)详细的健康宣教:住院期间,护理小组经常向试验组患者讲解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象和人体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的功能退化性改变,尤其精神系统的改变,使患者逐渐认可心理问题的本质,增强克服焦虑、抑郁的信心;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经常讲述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心理护理。

1.2.2 心理护理评价标准 采用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Zung在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这两个评价表均是临床应用较多的自我评价量表[3],因为使用简便,许多咨询门诊、精神科病房、普通病房大都采用它们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自评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1.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分析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中女 13 例,男 17 例,平均(72.4±7.5)岁。对照组患者中女16 例,男14 例,平均(73.1±6.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两组患者4周后的 SAS、SDS 评分对比,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老年患者的各种医疗问题逐渐凸显,对于他们的心理问题关注也越来越多。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4]。因病住院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焦虑、抑郁等等问题在住院期间甚至出院后会明显增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在治疗心理问题时护理的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延缓甚至避免负面心理问题的发生。

老年心理问题不一定是疾病,而是人体生理机能老化、退变的表现。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表现在大脑细微结构和多种神经递质的改变,这些改变有时会表现为焦虑、抑郁甚至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症状。机体受到疾病的侵袭时,应激反应会加重不良心理事件的发生[5]。加强心理护理小组[6]通过与患者多次沟通、交流,使患者逐步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逐渐接受机体老化的各种表现,认可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是精神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焦虑、抑郁的发生,充分的心理认知对于已经存在的焦虑,也可以在有效的心理护理下缓解。

心理护理小组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心理辅导方案。根据患者的生理节律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开展心理护理[7],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安排上午、下午或者晚上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点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心理护理效果。及时告知患者本次住院治疗的各项检查结果、治疗方案、治疗进程以及药物疗效等等情况,使患者减轻对疾病治疗的担心[8]。根据患者的家属或者陪护的配合程度,邀请共同参与构成个体化心理护理单元。实践证明个体化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同质化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缓解了患者的负面心理问题,对疾病本身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9]。

团队心理交流非常重要,人是社会化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疏解心理问题的最有效方式。老年患者尤其需要心理交流,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组建的个体化护理单元只在小范围内发挥作用,患者需要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针对心理问题,具有同样心理问题的患者更容易沟通、交流。在心里护理小组的组织下,实验组患者每周一次的心理交流有效缓解了患者对心理护理有效性的怀疑态度,缓解了患者对疾病治疗有效性的担心,缓解了患者对自身焦虑、抑郁是否会加重的担心。与以往心理护理成功的患者交流更加增强了患者的信心,许多患者在住院期间就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帮助,患者不再焦虑、抑郁[10],与家人沟通良好,社会交流良好,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同时也愿意给予别人帮助。

详细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收益[11]。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在短期看不到明显成效,出院对后患者的调查显示,许多患者能够记起健康宣教的内容,而且愿意参照执行。健康宣教书册是患者出院后喜欢翻阅的书籍之一,说明在以后的心理护理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健康宣教和宣教手册的编制。

总之,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对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况改善有明显作用,有推广价值。本次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希望以后能够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得出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高寒. 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147.

[2] 杨海燕,胡细玲,郭晓迪,等.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5):7-9.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4] 晏慧琳,卢小楠.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认知以及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1(26):48-50.

[5] 张冬玲.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171-172.

[6] 朱玉星.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34):102-104.

[7] 金明实.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8,3(34):134-136.

[8] 杨欢.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负性情绪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5(31):175-176.

[9] 严明芹,腾兆林.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0-22.

[10] 康茜.精神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2018,9(10):176-177.

[11] 何姜琴,申屠红英.健康宣教对癌症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8,25(01):7-9.

论文作者:王晶晶1,马燕1通讯作者,董迎春2,赵保建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加强心理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影响论文_王晶晶1,马燕1通讯作者,董迎春2,赵保建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