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对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在呼吸道护理中行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A组),40例只接受机械排痰(B组),38例只接受雾化吸入(C组),对比观察三组患者呼吸通畅情况。结果:A组呼吸通畅总有效率为70.83%,B组为47.50%,C组为47.37%。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实施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可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其效果较单纯机械排痰、雾化吸入更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呼吸道;机械排痰;雾化吸入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盗汗、乏力、低热、消瘦、纳差、女性月经不调等;患者呼吸道有咳痰、咳嗽、胸痛、咯血与不同程度的胸闷与呼吸困难症状[1]。对肺结核患者做好呼吸道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本次研究中对48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实施了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在呼吸道护理中行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A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2~80岁(65.8±8.9)岁;40例只接受机械排痰(B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0~80岁(64.3±7.6)岁;38例只接受雾化吸入(C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3~80岁(65.3±8.2)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行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①雾化吸入:采用DRT型氧气雾化器。按照医嘱进行配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使用生理盐水+异烟肼+硫酸阿米卡星,针对痰液较多、粘稠的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在雾化杯中加入药液,安装氧气吸入装置。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口含住吸嘴,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呼吸保证深且慢。药液迅速裂解为雾粒并在呼吸道病灶分布,直接起效。吸入时间为15~20min。雾化吸入每天1~2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在雾化吸入后立即是进行机械排痰。②机械排痰:将备用物放置在床旁,对患者做好机械排痰解释工作,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协助患者取取舒适体位,做好保暖措施。使用合适的治疗头、扣击接合器,使用多频振动排痰仪,选择手动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频率。治疗头置于背部,由外向内,由下往上扣击、排痰。各个位置扣击1~2min,然后上移持续振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绀、憋气、呼吸加快与憋气、出汗加快等症状,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停止操纵并给予对应的处置。排痰过程中,患者要翻身,将呼吸道深处痰液引流到肺门部位,进而有效地将痰液排出,达到减小呼吸道损伤的目的。
B组:只接受机械排痰,方法与A组相同。C组接受雾化吸入,方法与A组相同。
1.3评价标准[1]
(1)显效:患者排痰效果良好,经听诊肺部啰音小时,呼吸音正常;(2)有效:患者痰液能够较容易地咳出,经听诊肺部并无明显湿性音,呼吸音基本正常;(3)无效:听诊有湿性音,且,并且呼吸音弱。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级别,将满意与基本满意比例作为总满意度。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呼吸通畅情况比较
A组呼吸通畅总有效率为70.83%,B组为47.50%,C组为47.37%。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P=0.026<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27<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三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A组护理满意2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83.33%;B组护理满意16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4例,总满意度65.00%;C组护理满意13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度68.4%。A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肺结核患者做好呼吸道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效排痰是一个重要手段。
实施有效的雾化吸入能够让肺泡周围、气管壁上的附着的痰液得到充分的液化,降低其黏稠度,同时雾化吸入药物可增加溶胶层深度,达到恢复纤毛活动空间的效果,加强纤毛摆动[2]。通过溶解分泌物,便于痰液的排出,同时让抗生素疗效得到提高。雾化吸入法是稀释痰液,消除支气管痉挛,使患者通气得到有效改善的有效手段。
在痰液获得稀释后,借助外力可加速支气管壁、气管上痰液的脱落,剥离的痰液实施振动排痰,能够让松动的痰液容易被咳出,让被液化的痰液按照选择方向进行移动。进而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高通气质量,减少细菌感染[3]。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对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行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雾化吸入、机械排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仅减少了患者呼吸道损伤,也使治疗更加的人性化,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由此可见,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实施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进.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5):231.
[2]郑利萍.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300.
[3]陈娜,刘丽红.振动排痰配合雾化吸入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5):104-105.
论文作者:沈丽燕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道论文; 肺结核论文; 机械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满意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