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堂论文_熊晓玲

浅谈如何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堂论文_熊晓玲

熊晓玲(湖南省桃源县马宗岭镇中学 湖南 桃源 415700)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其人格,使之通晓民族的尊严与人生的价值趋向。对于学生而言,学好思想品德是非常重要的,而对教师来说,思想品德教学要得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2-0107-0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当代德育重点已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从“培养论”向“学习论”转变,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现行教材的一个理念就是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实践、思考,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长与发展的。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研究《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理念很好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去。下面就如何优化思想品德教学提一些见解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探讨,共同进步。

一、恰当选材,给学生一个聪明的头脑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中学生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而课本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笔者就通过布置预习的方式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成语故事、幽默故事、真实故事(包括一些案例)等,由学生讲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如在讲《逆反心理》这一内容时,有一个学生讲述了“黑龙江‘好学生’杀父事件”,故事讲完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深深思考,由此学生对逆反心理危害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融入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当前的某些初中生往往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可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必要补充,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对学生分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加强自我防范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履行责任,要具备大爱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使得学生在健全心智和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三、创设激荡的情境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情境教学是一节课的灵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生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实施教学情境是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平台和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等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让学生大胆活动,培养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活动是儿童认识发展的关键,离开了儿童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就无法构建知识结构。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导致认识结构的发展。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己通过活动并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孕育了真切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来巩固和提高已有的道德认识。只有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载体,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张扬、提升,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生成和发展。如在讲解《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时,笔者首先从课堂环境开始,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课堂气氛的融洽。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了《垂直极限》《汶川地震》《盲人阳光》三段视频,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聊中学”等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内心情感的共鸣,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最后,笔者用“小明的烦恼”创设了三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对三个活动中出现问题的讨论,逐步完成了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认识,情感上进一步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最终上升到“不依赖父母,个人的将来要靠自身努力”的理性认识上来,形成“感性、理性、感性、理性”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

五、教师要转变角色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给人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决进行角色转换,要由过去的“主宰者”“传授者”“支配者”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引领者”“主持者”“激励者”“咨询者”和“顾问”等角色。教师要做到八不: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想到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自己能探索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争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错误的教师不批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学生探究起来有困难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提供资料,适时引导、讲解,指导学生获取探究问题的结论。如在讲《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时,我要求大家思考宽容要不要讲原则时,同学意见不一,这时我告诉大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好好先生,宽容不等于包容。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宽容的理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新的挑战,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活用教材,不断创新,使思想品德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只要教师树立课改新理念,使课堂教学时时处于师生互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状态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熊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堂论文_熊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