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篮球教学;中学体育;教学评价
篮球是中学体育的重要一环,学好篮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篮球教学当中又存在着重娱乐轻教学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学生篮球技能较差,并且动作很不规范,没能起到锻炼体能,提升素质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必须要了解目前篮球教学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高质量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一、中学体育课篮球教学现状
近年来各个中学都加强了对篮球教学的力度,篮球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篮球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观念没有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篮球教学存在“形式主义”,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篮球锻炼,忽视了篮球教学的指导思想,即终身体育意识。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的模仿,缺乏师生的互动,另外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压制了学生篮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激励作用不明显,多以量化来判断学生的成绩,不利于学生对篮球的学习。
二、中学体育课篮球教学策略
(1)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当前的篮球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运动技术教学和锻炼身体这一层面当中。篮球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要和社会的长期发展相一致,在篮球的教学当中应该融入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篮球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心理素质,从而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体育技术,起到强身健体的功能,还涉及到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以及学生的品德、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教学当中必须要提升篮球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进行分类,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初学者,教师应该将娱乐性融入到篮球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有一定篮球基础甚至球技教好的学生,应该加强该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对抗性,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配合能力,有侧重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性。随着近几年篮球教学模式的发展,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开始从娱乐化向专业性进行转变,“反馈---矫正”成为了目前篮球教学的核心,将差生和中等生作为教学的重要对象,着重提升学生的篮球标准动作和传球投篮技巧,同时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教学的问题所在,明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运用在了篮球教学当中,利用网络、媒体等设备,在理论教学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升教学的直观性。
(4)教学模式的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在中学的篮球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学生在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以及态度来对学生的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以此为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与相同水平的学生组成队伍进行对抗练习,从而降低高水平学生对低水平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
(5)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教学评价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教师的一个评价就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作用,消极的评价则会起阻碍的作用,篮球的学习除了要有好的球技以外,还离不开良好的身体素质。提升身体素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短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学生在放学回家以后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项目来为篮球打好基础,通过智能手机等工具将自己锻炼的项目,录制成视频发到交流群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篮球是中学体育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教好篮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来说中学篮球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学存在“形式主义”,局限于篮球的技能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社会的长期发展相一致;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采用先进性和多样性,以“反馈---矫正”为核心;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注重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心理素质;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崔朕宾. 涿州市中学体育课中篮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D].成都体育学院,2016.
[2]李登蜂. 速成教学模式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杨继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篮球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论文; 体育论文; 评价论文; 身体素质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