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一九九六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一九九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九论文,国民经济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社会发展计划论文,全国人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1996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标基本实现,主要是:在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家重点建设进展顺利。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货币发行量没有突破计划指标,金融调控方式有了改进,提前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较多。国内市场繁荣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扶贫帮困工作取得新进展。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的来看,国家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开了一个好头。
但是,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业的基础仍很薄弱,农产品流通体制有待完善,农民负担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规模偏大,银行信贷质量不高,财政金融潜伏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资源配置效益不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货款和贷款拖欠现象仍较严重,下岗待业人员增多,部分离退休人员、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生活困难;物价涨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依然存在。这些虽然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财经委员会认为,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指导思想、方针和重点是正确的,各项指标的安排也是合适的,总的安排基本可行。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1997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好和完成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决贯彻和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把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切实放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稳中求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财经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在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两年丰收的形势下,切不可对农业有丝毫放松。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易旱易涝地区的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水土保持,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总水平。依法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粮食、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一定要十分注意保护和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搞好农产品特别是粮棉的收购和贮存,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研究适当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步伐。要把智力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狠抓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努力提高单产。在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搞好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使农村成为广阔市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全面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在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要尽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政企职责分开,切实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使企业领导有责、有权,同时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让企业真正面对市场,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责。要集中搞好一批大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小企业。要抓好对那些经营不善、长期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让善经营、懂管理、年富力强、有敬业精神、能和职工群众同甘共苦的人来管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发挥企业内在的积极性,强化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挖掘潜力,提高效益。国家在政策和信贷上应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对那些困难较大一时无法挽救的企业,能兼并的鼓励兼并,实在不能兼并的依法破产。
(三)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许多产品滞销,供过于求,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过度竞争,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不少产品又十分紧缺,要靠进口来解决。原因在于结构不合理,品种和质量上不去。经济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下决心采取切实措施,调整结构,按照市场的需求安排建设,组织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应优先考虑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科学和教育的需要,优先考虑为增加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品种技术改造的投入。在地区布局上,要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建设,推进“安居工程”的实施。为了解决“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的问题,一方面要把好项目审批关,对那些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项目,不再批准建设;另一方面,要改进投资体制,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明确投资决策责任制,改变项目有人审批、出了问题造成损失却无人负责的弊端。还要从体制上研究解决部门和地方由于政企不分,受利益驱动,只顾自己的发展,很难考虑也不愿意考虑全局的问题。
(四)更好地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贷款结构不尽合理,现金流通量偏大,是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要从紧掌握货币发行,积极推广现代结算制度,发展电子信用网络,尽量减少现金流通。今年计划确定的货币发行量要在执行中严格控制,力争有所减少。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贷款清偿力度,抑制不良贷款的上升,对违纪违规的金融活动,要给责任者以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对那些符合产业政策、效益好、周转快的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加快金融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
(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研究和解决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转换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使出口由数量型转为效益型,由注重完成创汇指标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行“以质取胜”战略。运用国际通行做法,例如反倾销等手段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对进口要加强管理,注意做好和国内生产的衔接,坚决打击走私活动。要根据新的形势,对外资进入的领域、参与程度和外资控股和收购国有企业的审批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要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引导,鼓励外商向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综合利用资源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投资,向中西部地区投资。
(六)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搞好经济总量平衡,继续降低物价上涨幅度,特别要加强对垄断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价格和成本监管,严格控制提价项目的出台,制止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提价增效。这些行业价格高,常常会推动经济总成本的上升,不利于加强自身的管理,也会造成职工的福利待遇过高,增加与其他行业的矛盾。进一步规范和整顿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当前经济往来中的资金相互拖欠比较严重,已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要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解决拖欠“有理”、有利的问题,不仅不能让拖欠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而且要让他们承担经济损失和民事责任。大力推行“再就业工程”,广开就业门路,转变择业观念,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就业问题,尤其要予以重视。加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采取措施帮助解决部分企业职工和城市低收入人员的生活困难。各个城市首先是大中城市,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把各项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更好。1997年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标及所需的投资经费,国家计划已作了安排,关键是要落实,同时有关部门要研究如何把现有条件用好,提高其实效。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继续深化各项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狠抓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现199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于顺利实施“九五”计划,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大局,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完成199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努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