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10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RR、PaO2、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O2、RR、PaO2、SBP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更早,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集束化模式治疗急性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纠正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衰;短期症状;急诊集束化治疗模式;心肺功能
我们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以5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开展了关于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10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60例,女4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9.2±6.5)岁;原发疾病:42例为冠心病,36例为风湿性心脏病,20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1];②症状表现为双肺干湿性啰音、呼吸过速、紫绀、急性呼吸困难;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肾功能衰竭、重症肺炎以及严重慢性肺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实验组52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类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救治,结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制订方案,遵循2010年急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开展治疗,用药包括强心利尿剂、吗啡、扩血管药物和其他血管活性药物[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急诊集束化模式治疗,所有治疗操作和目标将在1~2h内完成:①早期控制患者血压,平均动脉压低于75mmHg,中心静脉压不超过8~15mmHg,SBP不超过110~140mmHg,尿量>0.5ml/kg·h。②2h内确保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94%,经过20min鼻导管给氧或面罩吸氧后,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仍不超过90%的患者可采取无创通气治疗,CPAP模式下调节起始参数至5cmH2O,间隔5min时间增加至1~2 cmH2O,吸氧浓度不超过40%~50%。③心律失常管理。调节快速房颤者心室率,2h内维持在110次/min,若患者有心动过缓症状,可给予临时起搏干预。④采用急诊PCI模式治疗符合PCI指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h内完成;⑤血糖管理。维持患者血糖水平不超过10mmol/L,防止血糖波动以及低血糖事件[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SaO2、RR、PaO2、SBP指标,统计症状改善时间、气管插管、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急诊集束化是目前比较新颖的一类急诊治疗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将急诊管理理念融入医疗实践,实现急救流程的量化管理与执行,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对医护人员个人工作行为有很好的约束与规范效果,急救质量得以提升[4]。我们对52例急性心衰患者实施了急诊集束化模式的救治方案,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更早,且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既往文献报道[5]相符。治疗后实验组SaO2、RR、PaO2、SBP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急诊集束化模式改善急性心衰症状,减少气管插管和临床死亡事件的优势如下:①早期快速检测有利于第一时间开展落实治疗方案;②早期药物干预阻断恶性循环,如肺水肿等等,肺顺应性和氧合效果得到改善;③无创通气治疗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氧合状态,降低呼吸做功,对患者预后恢复比较有利[6];④血糖管理可减少心脏毒性反应;心律失常控制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实现冠脉循环的早期恢复,挽救受损心肌。
综上所述,采用急诊集束化模式治疗急性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纠正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玉平.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44-45.
[2]窦伟,李燕,刘元生等.急诊舒张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机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26(1):27-30.
[3]张琳.血浆sST2联合NT-proBNP对急诊心衰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4):504-507.
[4]刘源.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86-86,87.
[5]李小宇,秦俭,梁潇等.11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045-1047.
[6]吴仲扬.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常规疗效治疗成人急性心衰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0):47-48.
论文作者:余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心衰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症状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