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中论文,图书论文,技术论文,RFID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书报资料中心原生文献专栏(第72期)联 合 主 办
图书馆自动化在我国各类图书馆中正在逐步普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劳动,在此之中,图书的保护和信息识别分别由防盗磁条和条形码来实现,通过磁条、监控系统,构成了图书馆图书的防盗系统,通过条形码、图书馆管理系统完成了图书的管理和借阅。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种新的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正在逐步取代磁条和条形码,悄然进入图书馆领域。
1、RFID技术
1.1简介
RFID通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射频技术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简单说来,它包括可以发射射频信号的标签和接收信号的识读器。
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其所具备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它既可支持只读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读写工作模式,且无需接触或瞄准;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可进行高度的数据集成。另外,由于该技术很难被仿冒、侵入,使RFID具备了极高的安全防护能力,对于利用该技术的设备与物品,也具有保护防盗作用。
从概念上来讲,RFID 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条码信息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单元,利用射频信号将信息由RFID单元传送至RFID读写器。完成了对设备及图书的信息识别,从而完成对其的科学管理。
1.2 RFID技术针对于磁条和条形码的突出特点
和传统的防盗磁条相比,RFID有以下优势:
1)无线电技术与电磁技术相结合,构成了防盗系统;
2)利用方便快捷,没有繁琐的充消磁过程;
3)体积轻巧,经久耐用,不易受磁场干扰;
4)隐蔽性好,检测距离远。
和传统的条码技术相比,RFID有以下优势:
1)快速扫描: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20个RFID标签。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要为了读取精确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码的载体是纸张,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化学药品等物质有很强的抵抗性。
4)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F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存储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无线识别可以在20-30cm范围内被识别。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的容量可存储2至3000字符,RFID的最大容量则有数MB。
7)安全性:由于RFF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2、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RFID具备了条码的所有功能,并具有条码所不具备的方便性和高效率,给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带来了新的面貌。RFID技术将渗透到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以下环节,将起到重要作用。
2.1编目典藏:在新书入库以及原有书改贴RFID时使用,结合原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原有的编码规则,生成每本书的唯一标识,写入RFID芯片,贴在每本书上。传统的典藏是逐本扫描条码,然后分到不同的馆藏地点。而使用RFID扫描器,可实现图书的成批扫描,大大节省典藏时间。
2.2图书查询:读者只需采用手持式扫描机,划过书架,就可以快速地查找到相应的书籍。
2.3借还书服务:传统的借书服务需要对读者的借书证和书的条码分别扫描,对图书进行消磁,速度慢、效率低、容易疲劳。而RFID则无需类似的步骤,只要读者把证和书放在出纳台的指定区域内即可立刻完成借书和防盗安全双重任务,书和书之间可以随意叠放,同样还书的过程也相应简化。这样就使得流通工作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
RFID技术的应用,也为自助借阅提供了技术保障,读者可以完全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帮助,通过RFID设备,自主完成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工作。
2.4 馆藏管理:包括排架、整架、剔旧、查找、馆藏清点和财产统计等,这些工作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需要获得包含在条码中的馆藏书刊的识别信息。过去,由于无法直接从架上读取条码,进行这些工作一般需要大量重复的手工劳动。例如,馆藏清点时必须将厚重的书刊从高高的书架上一本本取下、翻开,读入条码后再逐本放回,工作极为繁重,对于很多人员紧张的图书馆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使用RFID以后,只要用手持RFID阅读器在书架上下扫描一遍,上述所有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不但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馆藏清点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
2.5安全防范:常规磁条只能报警,而RFID不但能够报警,还可以立即在屏幕上显示被盗书刊的有关信息,如果此人带着RFID借书证的话,其个人情况也将一并反映在屏幕上。
3、RFID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的制约因素
RFID有许多优点,是传统的条码和磁条无可比拟的,但仍然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它在图书馆界的广泛应用。
3.1标准问题
由于几大组织在RFID标准问题上的分歧,使得RFID标准的统一陷入僵局。当前标准争论主要在由美国主导的EPC和以日本为主导的UID之间展开。由于这两者的标准各不相同,使用不同的无线电频率,致使RFID的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
从整体上看,电子标签系统要能够正常工作,必须要有电子标签和识读器设备信号之间的通信协议、无线电频率的选用、电子标签编码系统和数据格式、产品数据交换协议、软件系统编程架构、网络与安全规范等多种相关标准。所以,标准化成为RFID迈向市场的关键一环。
3.2成本因素
成本是导致应用不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于条形码技术,RFID成本太高。尽管在美国,一个电子标签的价格已经降到几十美分,便仍然超出图书馆的承受能力。更何况,RFID技术不仅仅指电子标签,它包括一系列的配套设备。
3.3技术问题
这里技术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RFID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真正掌握RFID核心技术的是国外跨国公司,而目前国内只有5家制造商从事封装,2家芯片厂商从事芯片的研发,而且还无法形成批量产品,整个产业链上的中国制造商还远不够成熟。二是图书馆应用RFID的技术薄弱,多数图书馆技术人员连见都没见过RFID技术,更谈不到应用了。
4.结束语
RFID在国际上的某些图书馆已经有一定的应用,但这项技术在我国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RFID目前还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成本较高(主要指芯片费用)、侵犯隐私权(可通过无线的方式来查询和追踪)、标准不统一、差错偏高、未建立协同商务模式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该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诱人。该技术取代条形码在图书馆的应用,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