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社会经济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经济结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研究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构与增长是对应的,而不是把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在经济增长之外。因此,本文研究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是同一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指出:“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允许的来源,但是它只是潜在的、必要的条件,本身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技术要得到高效和广泛的利用,而且说实在的,如果它自己的进步要受到这种利用的刺激,必须作出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以实现正确利用人类知识中先进部分产生的革新。”库兹涅茨所谈到的“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的和意识形态的调整”,其内涵抽象掉非经济因素都包括在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之中。为什么在不同的制度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差异有如此之大,同一种机器、同一类技术或同一数量的资金在不同制度条件下的使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密切相关性。
首先,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经济结构中包括经济制度因素,经济制度因素或经济制度结构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国家已经具备经济增长所需因素(包括创新、技术进步、教育投资、资本积累等),经济却不能如愿以偿地增长呢?美国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原因在于制度因素,即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要到引起这些现象的制度因素中去寻找。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为此,诺斯建立了一个以产权为基本概念,以制度变迁为核心,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在内的严密理论体系和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对我们研究经济增长不无借鉴意义。这里我们主要简述经济制度结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 从所有制结构来说,一方面它决定着资源及生产要素宏观层次组合的合理程度,另一方面又决定着资源及生产要素微观层次配置的有效程度,因而对经济增长的效率和速度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显然,单一的所有制形式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不能完全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不平衡性和适应弹性的不断增大,都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只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的迅速增长。同时,也只有多种所有制并存,才能丰富社会产品,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2)对于经济增长来说,经济体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这是因为m[,劳]任何经济增长都只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发生和实现。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一般来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低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其原因在于,在高度集中的、行政指令直接调节为主的、实物分配型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只能是通过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途径,以集中力量大搞重工业的方式来追求数量上的高速增长。而在较多的分散决策、以经济手段间接调控为主的、实行货币信用经济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以内涵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因而经济增长方式是大体均衡的。因此,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必然是推动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因素。
(3)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为什么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呢?这一点我们从社会经济发展史的企业组织的变化过程中能够得到证实。最初的商品生产是由单个的小商品生产者进行的,当个体的商品生产者发展到“同一个资本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时候”(《资本论》第1卷,第358页),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生产规模得到了扩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就要相应增加。当大型企业或一些较长期和较大量投资使单个的企业或一个家族不能胜任时,对生产的投资和经营管理也就要相应地实现社会化。现代股份公司作为一种社会创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必然发展起来,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资本所有权的形式。这种新型的厂商组织的产生,带来的是生产、资本、经营的进一步社会化和社会经济的更大增长。
其次,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成长模式。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宏观结构来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依赖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这是因为, 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动员及其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
(2)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转换, 经济增长又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经济增长之所以依赖于产业结构转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是依靠具有高于平均增长率的新兴产业来支撑的,而新兴产业出现的主要原因则是技术的创新。因此,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转换的这种结构效应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趋势是一致的。当今世界技术革命所引起的这种连续不断并不断加速的重大技术创新,正是我们揭示产业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论证的,近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它根植于现代技术所提供的生产函数的累积与扩散之中,一旦技术创新在某一部门出现,通过与其他部门复杂的关联,将对产业结构转换发生猛烈的激发和推动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人均国民收入发生显著变化,就会使消费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消费需求的变动又会直接拉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当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升到一定程度引起供给环境和供给因素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发生影响。
(3)经济增长越快,产业结构变换率越高。 现代经济增长区别于以往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是经济高增长率。产业结构高变动率。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必然带来人均国民收入的高收入率,引起需求结构的高变动率。尤其是当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到一定水平时,社会的投资将会全面增加,技术变革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新产业的成长将会加快和扩大,这就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高转换率。这一点对于经济正处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社会经济结构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最大缺陷是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不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经济增长只能依靠政府的强制性推动。这种社会经济结构曾在短期内动员了大量稀缺资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改变了工农业生产的结构比例。然而,这种以牺牲农业和国民消费水平为代价的高积累,必然引起工农业之间、积累与消费之间以及其他方面的结构性失调。显然,以主观决策代替市场机制难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缺乏自动协调机制,则使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日趋严重。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缺乏自动向高度化转化的能力,只能在一定层次上循环,结果使中国经济最终难以突破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窠臼。因此,促进中国经济增长首先应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重视和发挥社会经济结构的作用。
(1)现代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活力的源泉。 要使中国经济增长充满活力,就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按其本性来说,是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机制,造就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在中国不搞现代市场经济,不坚持现代市场经济观,经济增长就会缺乏活力,缺乏动力,缺乏源泉。
(2)结构创新:中国产业结构成长的支点。 中国产业结构之所以成长不足,其成长轨迹与钱纳里等人提出的“标准结构”相比出现偏差,除中国属于后起发展中国家、“大国效应”和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结构创新力度。其结果是致使中国产业结构配置超前、效益低下,产业之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较大,产业结构变动大起大落,反反复复,难以合理化和高度化,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的周期波动。因此,如何以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和加速现代经济增长,并使两者得到较好的协调,就成为中国产业结构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以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农业,协调其与现代非农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使其与传统产业融合起来,以促进现代经济增长。
(3)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 传统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速度型或者说数量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从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来说,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经济增长的速度型模式为结构效益型模式。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宏观机制的有效调控密不可分。为此我们必须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继续深化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同时,建立并完善微观经济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加企业活力,为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积极而稳妥地推行价格改革,理顺商品价格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率的市场体系,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其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要深化宏观层次的改革,建立完整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和强化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其对总供需、结构关系和产品质量的调控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还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促使政企分开,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要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政府要集中力量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总而言之,只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加快推动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