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振兴我国管理科学的思考_管理科学论文

关于振兴我国管理科学的思考_管理科学论文

振兴我国管理科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科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尽管遇到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它始终是在变革中前进的,而且积累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大变革时期,伟大的历史转折给我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带来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以巨大的影响,从而促进了企业改革的深化,也促使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和根本性的变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我国不少企业的管理工作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出现了管理滑坡,陷入了困境。这不仅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搞活,而且也影响到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这种状况表明,变革管理,加强管理,振兴管理科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大任务。

管理科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在深化改革中,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1994年,他在视察天津时指出:“加强科学管理,是企业固本治标的大计,切不可疏忽。”1996年朱镕基同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10周年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

振兴我国管理科学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原则要求,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勇于探索创新,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进行。为此,我们认为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

198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阐明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主导性作用。在这个论断的启示下,我们应当怎样认识管理科学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呢?

按照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观点,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的。但是,当这些要素还只是彼此孤立地存在时,它们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生产系统,并有序地运转时,才能使之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这种把构成生产力的种种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使之有序地运转的过程,就是科学管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把生产力各个要素组织协调起来,形成整体合力,使之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科学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管理也是生产力。

汽车、原子弹、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先进工具、先进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创造的令人自豪的重大物质成果。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产生这些现代先进物质成果的背后,除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发明以外,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有赖于人类另一个伟大的智慧结晶——管理科学。如果只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零部件,而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组织管理工作,那么这些先进工具和先进武器将最终不可能成为现实而发挥作用和威力。

19世纪英国工业的进步得益于成功的管理。当时,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世界上第一个工厂出现在英国,世界上第一本论述管理的书出于英国人之手。但是到20世纪首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泰罗的科学管理而享誉世界。美国管理学界曾自豪地宣称: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管理革命却发生在美国。管理的成功确是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企业致胜的法宝。怪不得美国的一位权威人士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前列,是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然而,大约40年之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这个一直以理性管理发达而自豪的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日益受到资源贫乏、弹丸之地的日本的严峻挑战。1980年,日本的投资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比美国高出了一倍。来自日本的威胁使美国上下为之震惊。于是,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纷纷研究日本的成功之道。人们普遍认为,7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技术引进”和“科学管理”这两大法宝。特别是后者,由于日本创造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又具有本国特色的管理方式。对此,美国的管理学者也认为“日本人所以占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管理技能。”

综上所述,小至一个科技项目或一个物质产品开发,大至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实践一再证明,管理是现代生产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至今还有不少企业领导人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忽视和放松了管理。有的同志争投资、争设备的积极性很高,而把抓管理看作是“软任务”,劲头不足。有些同志以为搞好企业,主要要抓改革,抓了改革,管理水平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固然,在目前新旧体制交替的情况下,管理上碰到了很多新问题,确有不少困难。于是出现了“以改代管”、“以转代管”(以改革代替管理;以转换机制代替管理)的现象,把改革同管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结果,放松了管理,造成管理滑坡。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在认识上摆正改革与管理的关系,在重视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抓紧变革管理,强化管理。中央早已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管理科学。可见,强化管理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两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保证,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改革与管理又有区别,两者不能互相取代。所以,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强化企业管理,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保证改革的成果(包括企业机制的转换,企业内部各种要素的重新配置,新的相互关系的建立等)得到巩固,改善运作方式。在1996年中央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一个企业改革搞得好不好,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管理水平是不是提高了,必须克服把改革同管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做法,在推进企业改革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这方面的思想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现代管理科学,提高认识,引起重视。

2.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管理实践的经验

中国的管理科学是社会主义的管理科学。因此,振兴和建设我国管理科学应当特别重视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虽然,在较长时间里,我国的管理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但是应当肯定,建国以来管理方面的经验是很丰富的,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的特色。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过程中,他在经济管理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思想和主张更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消化吸收的。

建国以来,在经济建设中,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们都特别强调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不可机械地搬用外国的经验,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他们都非常注意人的因素,强调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要搞好民主管理,强调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强调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等等,形成了我国管理工作的特色和优良传统。

从建国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实践来看,他们创造了许多很好的企业管理经验,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如被毛泽东称之为《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岗位练兵和加强“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管理,基本功),培育“铁人精神”、“孟泰精神”等企业精神和模范人物,以及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加的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和搞技术革新活动,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等。这些扎根于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现实土壤之中,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体现着我国国有企业的优势和特点,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丢掉,应当继续坚持,使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还要看到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已出现了一批象邯郸钢铁公司那样的先进国有企业,以及众多先进的集体、民营、合资、乡镇等企业,它们都创造了各有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竞争力的管理方式。对它们的宝贵经验,我们都应该好好加以总结完善,并同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创造符合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科学。

3.重视从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

在上下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知道,管理自古有之,人类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我们的祖先随着时代的前进,在改造自然、治理国家、安定社会、成就事业等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今天我们要振兴管理,发展现代管理科学,就必须挖掘、研究蕴藏在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加以批判地总结,以继承吸取其中的精华,在现代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融合和创新,从而使我们的管理科学真正做到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现代化和民族化的统一。

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在推广应用时,更应重视与国情民情结合,其中包括吸取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精华,使之既符合实际情况,又体现科学化和民族化。当代日本的管理由于做到了与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现代管理模式,从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日本的经验以及东亚“四小龙”的经验促进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一个国家要实现管理现代化,不能仅仅依靠引进别国的先进经验,还必须继承和开发本国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遗产,走外国经验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管理经验极为丰富,既有古代的、近代的,也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多年来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既有宏观的治国之道,也有微观的治生之学;涉及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古典小说、名家散文、朝廷奏折、建国方略等各个方面,不少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的哲理。从中可以看到,现代管理科学中不论宏观经济管理或微观经济管理的一些思想、原则、方法以及经营谋略、行为学说、选才用人之道、企业文化等等,都可以从我国民族文化思想宝库中直接或间接地找到有益的借鉴。

4.积极研究大胆吸收外国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经验

1984年,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的上述重要讲话,使我们在借鉴外国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的问题上,大大解放了思想,为我们振兴、发展我国的管理科学开拓了视野和思路。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还不到100年的历史。近百年来, 特别是二战结束以后,随着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在组织规模、产品结构、技术装备、信息处理、经营环境、人员素质等方面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使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管理方式面临着重大挑战,并不断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例如,由于人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变为人;由于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管理权力由集中走向分散;由于管理权力的变化,管理组织结构由从下到上逐渐缩小、权力逐级扩大的纵向体系转变为管理层次少、联系密切的横向体系;由于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由硬(刚性)管理为主,转向为软(柔性)管理为主,做到软硬兼备,刚柔相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由于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崛起,管理手段由传统技术向高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进行系统的优化管理。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这些新变化、新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国际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从管理与经营的角度, 有的人提出战后到50年代是分权管理发展的时代,60年代是跨国公司发展与管理的时代,70年代是矩阵组织和战略经营的时代,80年代是盛行企业文化的时代。”到了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又出现了“企业重建”的管理新趋势。国际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新趋势充分表明,为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近百年来企业所形成的一系列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思想观念,指导原则和方式方法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管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形势要求我们摈弃一切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立足本国而面向世界,急起直追,跟上潮流,积极地大胆地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有用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

在学习、借鉴中,除了一些可以直接采用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以外,必须牢牢把握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美国管理学家西蒙也曾提醒我们:对美国的管理经验,“必须针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调整。”美国管理学教授托马斯·彼得斯在《致中国朋友的信》中也指出:“你们创造出来的成功的解决办法,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标及现实情况,我们发现的新的解决办法则要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提倡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5.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和振兴管理

管理的内涵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前进而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进步的。所以加强和振兴管理,必须看到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着眼于管理的变革和创新。

在当前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不少企业的管理工作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当这些企业一旦进入市场,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充满风险的经营环境,投身强手如林、优胜劣汰的竞争时,深感摆脱不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种有形无形的束缚,而与新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一时又没有建立起来,于是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人才素质上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大大制约了这些企业在技术、装备、人才等方面现有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改革,切实把推进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全面搞好“三改一加强”。当企业各项自主权一旦落实到位,但是要实现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还必须善于运用管理的各项职能,有效地使用这些自主权,对各种生产经营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例如,思想观念的更新,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需要充实和建立哪些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要素之间如何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新体制下管理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一条路子来。今天我们强调加强管理,振兴管理,就是要把原有的以执行国家计划为中心的管理,变革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实现管理的创新,进而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系。因此,要求我们加强和振兴管理,必须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变革管理,在变革管理过程中去加强管理、振兴管理,把加强和振兴管理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对此,应强调以下几点:

(1)最根本的是要更新思想观念, 牢固树立以市场观念为中心的一系列新观念,包括战略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开发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资本运营观念、创新观念、法制观念等等。要增强自主自立意识,明确市场对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地位,把走向市场,投身竞争作为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

(2)要转变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发展机制、决策机制、 营销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等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各种机制。

(3)要扩展管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其管理的内容必然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有所增加和扩展。主要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在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管理体制的同时,充实和建立适应于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包括经营决策体制、技术开发体制、营销服务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审计监督体制等。在改进和完善我国传统管理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经济责任制、基础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制度等)的同时,要建立和强化经营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资产经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术进步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培训。积极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管理系统。与此同时要加强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培育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精神文化力量来引导、统一职工思想观念,使之成为职工共同的群体意识,从管理深层规范企业行为,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这就为改进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4)要明确管理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下达的计划;经过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加强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赢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总之,我们现在加强和振兴管理是为了实现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要求的现代化管理,使之成为既能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能与国际接轨,又体现中国特色的先进管理。

6.提高人员素质,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人不仅是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的主体。“以人为中心”已成为现代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是由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所决定的。所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很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其原因固然很多,但说到底还在于人员素质不适应。我们不少企业高中层的经营管理人员对计划体制下的生产管理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的内行,如今企业进入市场,投身于竞争,就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们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缺乏认识,更缺乏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对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套经营管理,既无现成的经验可搬,更无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践经验,对现代企业制度又往往一知半解,这种状况必然导致观念落后,领导不力,决策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善等许多问题。所以,要加强管理、振兴管理,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育和造就一支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这是改进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保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

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员,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特别是那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对他们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使他们在思想政治水平、管理能力、业务知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实现企业目标,为国贡献中实现其人生价值。新的形势要求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国内外经营和竞争浪潮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自觉锻炼,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思想强、经济管理知识丰富、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开拓型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为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迅速壮大发展,应建立区别于一般党政干部的经营管理者的成长机制,制定一套包括培养、选聘、监督、考核、评价和奖惩等内容的制度和办法。同时,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约束机制,尊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社会地位,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科学地评价他们的经营业绩,热情地关怀和支持他们。

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带好队伍,一方面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千方百计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职工的智力开发,舍得花本钱培养人才,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文化素质。企业广大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

振兴管理科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工商管理、科学技术、生产经营、经济、财贸、金融、法律、人文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和一系列专业,仅靠少数人的智慧和经验,或仅靠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需要采取官、产、学三结合的方式,组织多支专业队伍,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如各级政府中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官员队伍、从事管理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队伍、从事管理教学的各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各经济管理协会、企业管理协会、行业管理协会、企业文化研究会、科学普及协会等社会团体中的专家队伍以及从事管理咨询业务的专家队伍等等,再加上广大企业的中高级领导人员,把以上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协同作战,使他们集中精力于振兴中国管理科学这个伟大目标,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为建设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兴国之道”工程而不懈努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标签:;  ;  ;  ;  ;  ;  ;  

关于振兴我国管理科学的思考_管理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