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宏观产业环境分析论文_王凯

山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宏观产业环境分析论文_王凯

(山西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9)

摘要:山西省能源、电源长期存在结构性问题,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是缓解和改善该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为破解山西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着重对山西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所处的宏观产业环境进行了分析,为山西省制订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高质量;环境

1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

1.1国际能源发展形势

能源清洁低碳成为全球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组织《巴黎协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本世纪下半叶为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平衡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将推动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尽快形成。世界各国重视审查调整现有能源发展战略,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能源体系向以新能源为导向的低碳能源体系过渡。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战略选择。

“十二五”以来,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原油交易市场原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全球能源市场的产出有着深远的影响。新能源开发成本持续下降,竞争优势尚未显现。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全球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1.2国内能源发展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增长动力加快转变,能源发展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粗放型能源消费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消费增速明显下降。能源消费进入中低增期。

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4.9亿吨标准煤。煤炭比重下降到60.4%。2018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

1.3山西省能源发展形势

近几年,山西大力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新常态经济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煤炭市场需求放缓,产能严重过剩,油气市场价格下跌。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供给侧看,到2017原煤、瓦斯在一次能源产量占比97.94%,水电和风电在一次能源产量占比1.23%。从消费侧看,

山西省肩负着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央电力改革九号文件”的出台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运行调控机制将得到完善,清洁能源消纳得到改善。化石能源为燃料的发电小时数将受到进一步挤压。从区域能源市场来看,京津冀地区的清洁能源占外部输电的比例逐渐增加。2018年,山西省用电量2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

从环保形势看,2017年山西省总体环境状况改善不多,局部地区污染比2016年更加严重,空气质量变差,不达标天数略有增长,防止和控制空气污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十三五”能源计划的短期目标、“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华北清洁供暖计划等政策的约束,将倒逼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加速调整。

从省内产业政策看,2018年8月,山西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分解落实[山西省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工作方案]有关任务的通知》的出台,新建、改建、扩建的用煤项目,一律实行减量或者等价替代。山西省煤炭消费总量在政策约束下将提前达到峰值。

预计到2020年,山西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重将降至80%以下。比“十二五”末下降7%。

利用能源革命的东风,山西的能源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化,并将采取新的举措促进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2国内外新能源发展形势

2.1国际新能源发展形势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最新数据,到2017年底,全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量达到167.98吉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7.44吉瓦,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6.1%。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风电装机容量和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球装机容量的比重迅速增加,近几年占新增净装机容量的50%以上。

全球各国的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已经表明,新能源在全球能源市场上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未来十年,在大多数国家,新的可再生能源可能比现有的化石燃料发电成本更低,这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转折点之一。

2.2国内新能源发展形势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气候变化和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18年年底,全国装机容量为1900千兆瓦。其中,火电1144吉瓦,占比60.2%,其余的是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

从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看,受电价补贴缺口扩大、风光水火未来集中竞价上网的顶层设计等因素影响,过去支持风能、太阳能发展的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国家在十三五中期已经对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电价进行阶梯式下调、补贴退坡、竞争配置,全面转向更灵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方法,这将对新能源产业未来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2.2.1太阳能发展形势

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0.86吉瓦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174.63吉瓦,累计和年度新增容量在世界排名第一。

光伏产业呈现出新的强劲发展势头。在技术进步、生产自动化和智能改造的共同推动下,形成了规模优势、集群优势和成本优势。我国龙头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降低到每吨6万元,零部件生产成本降低到每瓦2元或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电力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小时。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光伏在光伏产业、光伏市场、光伏技术、光伏成本甚至光伏制造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相关事项的通知”。受新政影响,光伏发电项目发展放缓,新建太阳能发电厂装机容量同比下降16.2%。同时不可避免对光伏中上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欧洲和美国发达国家保护自己的光伏产业,先后对中国实施“双反”,恶化了国际市场环境,严重抑制了我国光伏的出口,倒逼争相开发国内市场。今后,预计光伏发电将延续竞争配置的原则稳步发展,发展速度将总体放缓,预计将主要以领跑者、分布式、少部分集中电站进行布局配置,装机总规模增速下降,受此影响光伏上游制造业发展步伐放缓。

2.2.2风电发展形势

近年来,全国风电安装量迅速增加。风力发电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已逐渐改变。从早期的补充能源,快速转向替代能源的新阶段,风力发电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新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8年年底,全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84.26吉瓦时。

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并已建立了领先优势,推动了国内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升级,推动了风电设备的国际化。风电上、中、下游产业链基本实现本地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已拥有14家风电设备制造上市公司,并入选2017年中国能源集团500强,其中有6家企业中营收连续两年在100亿元以上,全球光伏设备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受国家能源局政策影响,从2019年起,全国所有新批准的集中风电项目都要实行竞价上网,确定上网电价。风电项目配置和竞价是风电行业的一种新趋势。风电行业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风电行业也正式进入了平价时代。

2.2.3生物质能发展形势

中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继续增长。虽然在全国电力供应结构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具有较大的长期发展潜力和空间。生物质发电已逐步发展成新能源板块中的新的增长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到2018年年底,生物质发电已达到17.81吉瓦,与前一年相比实现了20.7%的增长。根据“十三五”生物质发电规划数据,“十三五”生物质发电规模目标将提升至23.34吉瓦。。

从2016年以来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前景将继续稳步发展。

2.2.4地热能发展形势

中国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禀赋,据国土部资料数据,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地热资源年开采量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

目前,地热浅层和水热型供暖(制冷)技术已基本成熟。低温地热发电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有待提高。全电流发电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干热岩发电系统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虽然,开发的政策制度不健全、资源的勘探普查深度不够、行业规范和标准缺位等许多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它阻碍了地热能的快速开发和利用。但是,各省(区、市)面临着降低煤炭消费、防治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要求。长期来看,必然冲破制约。

总体而言,地热能源的未来仍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坚持因地制宜、有序发展的基本原则。

2.2.5储能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储能产业发展开始成长。特别是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的发展,压缩空气储能等机械储能和化学储能等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实现多点开花,研发应用全面加速。

2017年国家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能源储存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在今后10年分两个阶段推进,分别实现即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再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2018年我国蓄能项目累计规模为1018.5兆瓦/2912.3兆瓦时,是2017年总规模的2.6倍。近年来,新投运电化学储能应用主要分布在用户侧、集中式新能源并网、辅助服务。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决定发展电化学储能后,储能市场转机已经初步显现。发展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一方面,电力市场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展尚未出现“跳跃式”因素,未来几年,储能市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3山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近况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进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能源建设,山西新能源装机容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8吉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21.7吉瓦。其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包括垃圾)和水力发电分别达到10.4吉瓦。8.6吉瓦,0.4吉瓦,2.2吉瓦,新能源约占山西装机总量的24.7%。

山西在新能源消纳水平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采取措施优化电网运行和加快电网建设后,消纳水平得到持续的改善。2018年,山西通过“煤电”家庭电力市场交易,交易了2.19亿千瓦时的新能源电力。初步显现对新能源的消纳效果。山西供电结构调整趋于合理,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3.1太阳能发电发展现状

山西省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为1.6兆瓦时/平方米。在华北地区位列第二,在内蒙古排名之后,它拥有相对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西省抓住了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良好机遇。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它从零开始发展并实现了快速增长。

山西省大力推进了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站,有序引导分布式电厂建设,通过市场竞争进行配置。推动了光伏基地的建设。

2015年以来,山西省紧跟政策步伐,积极申报了三个批次光伏基地的竞争,并取得显著成果。到2017年11月,山西省上报的大同、晋中、长治3个光伏领跑发电基地已获国家批准。光伏基地布局全国排名第一,总规模达到1.5吉瓦。

3.2风电发展现状

山西省是北方风能资源较丰富的省份。根据统计数据资料,在北部地区,70米高,风力发电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技术可开发能力为28.14吉瓦。近年来,忻州、大同、朔州晋北三市以及中南部8个地市均实现了风电装机的快速增长。

山西省在风电供暖方面进行了摸索和偿试,经前期的悉心准备,2018年10月,灵丘40万千瓦风电供热示范工程,是我国和山西省第一个风电供热工程,已投入商业运行。

3.3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山西适宜规模化开发、集中化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种类主要有:农林生物质秸秆、枝条、生物质垃圾及粪便等。技术成熟且规模利用的主要途径有生物质发电、供热、沼气。

根据山西统计数据,山西农林生物质秸秆资源总量为991.4万吨,考虑到家庭燃用、饲料、秸秆还田、加工利用及其余减量化因素,最终可获得资源总量为472.2万吨。

3.4地热能发展现状

根据《山西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山西省初步划分38个地热井田和13个地热异常区。地热井田及地热异常区分布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比重达28%,共计4.3万平方公里。山西地热资源水温特征决定了山西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用途和发展方向,定位于采暖、理疗、洗浴、温室种植、养殖等方面。粗略估算,山西地热资源量理论开发潜力为6800亿吉焦,折合标准煤230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相当于标准煤3.8亿吨。

目前,山西太原、大同、忻州、晋中、临汾、运城等地热采暖面积累计约735万平方米。

3.5储能发展现状

2017年,国家能源管理局山西监管办公室下发《关于鼓励储能企业参与山西省调峰服务的通知》,为提高山西电力系统的监管绩效,更好地吸收新能源提供了重要保障。

到2018年,山西省储能已经在风电场、火电厂、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上,进行了新能源消纳、辅助调频、辅助调峰等方面的商业应用。目前,有3个电储能联合火电厂机组调频相结合的试点项目正在稳步运行(运容量为9兆瓦/4.5兆瓦时)。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储能项目共有8个。

3.6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主要有风电、光伏等装备制造产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已形成以太原重型机械为代表的整机制造、车轮、发电机、塔楼、变速箱、法兰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光伏装备制造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一批涉及光伏装备制造上中下游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具备年产“领跑者”水平太阳能组件能2.3吉瓦的产能规模。

4.结语

山西的新能源产业紧密遵循国家的宏观和产业政策。自“十二五”期间萌芽始,到“十三五”快速发展壮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山西省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山西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可看出山西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企业战略风险形成机理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_-2014

[2]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2005

[3]我国企业战略环境下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价值工程-2012,31(3)

[4]国有企业战略环境初探企业文化(下旬刊)-2012(11)

作者简介

王凯,男,(1985年8月),汉,山西省长治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电力行业咨询和能源研究。

论文作者:王凯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  ;  ;  ;  ;  ;  ;  ;  

山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宏观产业环境分析论文_王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