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预警系统论文,危机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01)03-0063-05
近几十年来,危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在心理学方面,已经由一些志愿人员的非专业、准专业服务,发展为一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正式职业。从针对个体心理危机进行干顾和治疗,发展到对整个社会背景下所出现的危机进行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在我国,近十几年来,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心理热线、危机干预中心、自杀预防中心等类似组织,但是危机管理及危机预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致使危机管理和危机预防的研究与社会发展极不同步。
在当今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正日益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不给予及时的引导,则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时代呼唤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探索危机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危机与心理危机
(一)危机的定义
危机(crisis)是一种改变或破坏平衡状态的现象,也可以视为系统的失衡状态。
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危机的本质是不一致、矛盾、冲突而导致的一种紧张状态。
(二)心理危机
它是由一些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心理危机包括:个体或群体面临的损失、危险、不幸、羞辱、不可控性、日常生活的崩溃、不确定性和隐性的沟通。
一系列不相关的事件,长期的、难以理解的、人为的困难都可以使危机变得复杂。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1.普遍存在。没有人能够幸免危机,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想稳定、冷静地处理任何危机不太容易,但是把握机会、设定目标、形成计划,处理问题通过努力都是能够做到的。
2.症状复杂。危机是个体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朋友交往等关系相互交织的综合反映,有一种使个体无法控制的感觉,因此,危机是复杂的。
3.无迅速的解决方法。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人,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迅速的解决方法。任何企图寻找迅速解决问题的想法,最终都可能会导致危机的加深。
4.成长和改变的动力。危机中常常包含着个体成长的种子和改变的动力。个体在成长和追求的同时,也意味着带动一个可能受挫的机制,个体如能及时调整,适应变化,则能形成动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得到成长和改变。
5.危险与机遇并存。对于正处在危机中的人来说,危机意味着危险,又蕴藏着机会。其危险在于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自杀和杀人;机会在于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危机的解决会导致积极的和建设性的结果,如增强应付能力、改变消级的自我否定、减少功能失调的行为。大学生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能够使个体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最终走向成熟。
6.具有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反映了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个人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为成为通才型的人才、身体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强、完成学业、胜任职业、继续深造、实现理想等压力下的冲突和矛盾,不是孤立的。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的应激增加了。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机制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上的引进,高校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学校的角色也从较为简单的大一统的人才观,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培养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学校的工作要更加深入、细致。因此,针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我们曾对大学生的不良心态及行为进行过调查分析,结果是:引起大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的生活事件集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关的学业、社会环境、人际交往、未来与前途这几个方面;大学生因不良心态而产生的最常见的负性情绪是忧郁、焦虑、愤怒,持续时间超过15天的负性情绪是焦虑、忧郁、无聊、空虚、痛苦;大学生常用的对负性情绪的排解方式是沉思和与别人聊天。主要表示形式:
1.肌肉紧张、头痛、心痛;
2.睡眠紊乱,无食欲,消化不良;
3.极度的焦虑;
4.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推理、判断问题;
5.抑郁,情绪低落、淡漠;
6.逃避现实,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7.社会退缩,放弃以前的兴趣;
8.愤怒、自责和羞耻。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原因
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及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当他们面临来自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和生活事件时,容易引发不良心态,从而产生一些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持续到一定时间,就可能诱发心理危机。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对其身心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1.学生成绩连续下降;
2.学习、生活、行为反常且延续时间过长(2至6周);
3.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或长期的压力情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4.亲人、恋爱、成绩、奖励等重要需要的危险、丧失;
5.家庭经济条件差造成的较大心理压力;
6.不能及时疏泄心理压力而造成的极度压抑;
7.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产生的巨大落差;
8.对教学、管理的极度不满。
三、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即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危机行为,从而使现存的危机得以解决,使危机造成的损益最小化。
(一)危机管理的基本特性
1.紧迫性和长期性。危机管理是在一种紧急状态下的管理,故具有紧迫性。危机的出现往往并非是偶然的和孤立的事件,其发生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诱因,而且某一危机的发生导致结构性的和连锁性的反应。某一危机事件的解决,也不意味着潜在危机的完全解除。因此,危机管理是一种长期的和系统的管理,应以一系列长期性的和系统化的反危机战略为着眼点。
2.不确定性。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危机行为的变化是多样化的,因而,危机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视个体或群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危机管理中,无论是在预防危机还是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3.预防性。危机管理不但要在危机出现之时或危机发生之后及时干预,而且要重视和强调通过某种预防危机和处理危机的体系,实施预防策略。
(二)危机管理系统
危机管理系统具有预防危机和处理危机的两大职能。
预防危机致力于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爆发,是一种超前的管理。早期预测是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和范围、预警指标、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以便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
危机预告是通过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防患于未然。
处理危机是根据预警系统对危机的早期预测结果,作出决策,实施处理计划,把已经发生和未发生而将要发生的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对大学生进行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知识能力,对自己和社会都有较高的期望,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大学生自身的阅历及不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给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带来了较多的心理困惑。
他们面临学习的压力,经济尚不独立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对学校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内容的适应问题;在新集体中的自我认知和评价问题;重新构建同学、朋友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异性交往、恋爱的问题;求职与考研的选择等问题。多年来,学生因压力较大,不能应对而出走、自杀等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危机管理,对于预防学生中危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使之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提高其心理素质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四、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作为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的重要环节。
(一)预警对象、范围
高校学生的预警对象,可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群体对象包括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独生子女;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
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艰难,他们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助感以及家人的高期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内心产生冲突、矛盾乃至自责。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较深的焦虑。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中,这种焦虑不仅不能得到缓解,还有可能增加或强化,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复读大学生已存在了多年。他们因为高考落榜,或未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而自卑感重。他们带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复读,对学校和自己的期望值也会更高一些。到校后的适应问题、内心中付出与得到的冲突也会更加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和焦虑也会比应届生高。
近几年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他们的总体生活水准较高。由于他们在家时或是受宠爱、溺爱、依赖性强,或是家教严格、独立性差,或是与父母缺乏心理沟通和理解,因而到大学后,不能与生理同步发展和成长,滋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心理问题。
高校中的优秀生是指学生中的干部、党员及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都较突出的学生。他们大多在中学时就有良好的学习和思想基础。到大学后,对自己要求严格,期望值高。在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同时也交织在付出与索取、老师信任与同学认可、功利目的与平常心态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旦期望与现实发生碰撞,也容易出现一些倾向性的应激问题。
此外,对一些家庭教养环境不佳,个体人格以抑郁、内向、自省为特征,思维方式特别,情绪、情感不稳定,行为冲动、异样反常的学生也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二)预警指标体系
传统的预警方法多采用事件跟踪的方法,现代则更加重视预警指标的方法。预警指标是依据对预警对象(事件、个人)的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
据调查,在大学生因不良心态所产生的负性情绪中,忧郁、焦虑、愤怒的情绪出现频繁;从持续时间来看,大于15天的负性情绪有焦虑、忧郁、无聊、空虚、痛苦;诱发的刺激源是个人学业与前途,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生活事件。因此我们选取了4组共15个预警指标作为预警信息分析的依据:①个体发展状态指标,包括学习动力、兴趣、成绩;就业信心;成长机遇;个体人格、气质特征;个人对挫折的应对方式;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②社会环境指标,包括与家庭成员、父母的关系;家庭及教养环境;对学校教学、管理、生活的满意度;对社会氛围的满意度;③人际交往指标,包括与大学同学、老师的关系和满意度;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看法和满意度;④负性情绪指标,包括负性情绪类型、强烈程度、持续时间、排解方式;刺激源;躯体症状。
通过预警指标收集信息,分析判断危机的成因、规模、类型、发生频率、强度、影响后果及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危机预测。
(三)预警信息评估
1.危机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通过对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2.预警信息分析。在对信息的分析方面,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虚假、失真的信息都会导致因预测不准,又过分偏重而出现失稳的状态。排除虚假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预警信息分析的重要方面。危机表现为个体或群之间的互动行为,人的态度和行为自始至终影响着危机的发生和进程。因此,确认与危机相关的个体或群体为预警对象,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特点,根据预警指标,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
(四)处理危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管理既强调危机出现和发生之后的及时干预,又重视预告对危机的应付,危机管理的偶然和突发性使得处理危机的应急计划的制定显得十分重要。在危机的应急计划中,包括应对危机的策略、干预危机的规则、解决危机的程度和方法等。
应急计划的宗旨在于针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选择合适的方案有效地应对危机。
应事先计划指派和组织高校危机处理小组,避免当危机出现时才临时组建的仓促和无序。可以由学校心理咨询者、管理人员、心理卫生工作者、医疗人员组成。在平静或正常时期建立、训练和使用危机处理小组,也是一种重要的预防策略。
在危机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危机处理小组作出迅速而有力的反应。危机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富有成效的危机处理小组的控制能力。高校危机处理小组的主要职责为: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危机作出反应,制定反危机的措施,与有关的机构或部门加强广泛的联系和沟通,为有效的危机管理所需的协调合作,集中调动和使用资源作好充分准备。
五、结论
大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不断地打破自身的平衡状态,寻求新的自我秩序和平衡。只要生活中仍有挑战和学习的机会存在,他们就会经历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心理危机。如果面对危机,正确应付,就可以化危机为良性危机,从而获得转机,得到发展。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都具有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生活背景和时代特点。它不是孤立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的变革、家庭的变故、个人的发展都能引发心理危机。
危机管理的实质是:认识危机中蕴含着新的生机,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危机,及时把握转机,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危机,学会面对危机,适时把握转机,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
收稿日期:200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