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518068
摘要:码头是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堆存的主要场所。在我国东部沿海,世界级的港口码头密集,船舶作业繁忙。因此,本文对杜邦理念对码头安全生产的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杜邦理念;码头;安全生产
引言
近年来,随着集装箱码头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增长,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1杜邦理念概述
杜邦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安全业绩,与其先进的安全文化,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分不开的。杜邦公司核心安全理念主要强调“管理优先、预防为主、行为控制”三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十大安全理念”:(1)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2)各级管理人员对各自的安全负责;(3)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4)安全是员工被雇佣的必要条件;(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7)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8)工作外的安全同样重要;(9)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务;(10)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由此可见,以“管理优先、预防为主、行为控制”为核心的杜邦十大安全文化理念,既包含了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又包含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2码头生产的风险特点
码头是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堆存的主要场所。在我国东南部沿海,世界级的港口码头密集,船舶作业繁忙。码头生产活动的主要特点有:(1)连续性。我国码头实施 24h 夜不间断作业。这就要求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工序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衔接。若其中某个环节中断,这种连续性和比例性被破坏,就可能造成效率的降低,生产的减缓,甚至会造成港口压船,货物压港,生产难以进行。而且夜间作业,受灯光、照明灯条件限制,对港口安全生产造成影响;(2)复杂性。码头生产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不仅使用门机、桥吊和其它各种起重机械设备,还要使用叉车、拖车、装载机等平面运输机械在船舶、码头上交叉进行作业。在人员方面,不仅涉及到装卸工人、机械司机、库场管理人员、理货人员、修理工和调度人员等,还涉及到港口外部的货主以及铁路、海关、商检等部门和有关人员。涉及面广、内外协作关系多的特点,决定了港口生产活动的复杂性和协作性,要求码头在做好对港内生产环节协调的同时,努力加强与港外的横向联系,及时把握信息,搞好与外部各方的协调。因此,港口要同时关注港内外多方的安全;(3)不平衡性。由于客观上存在的货物到港时间、种类和数量的不平衡,以及港口内部生产薄弱环节的影响,造成了港口生产活动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安全生产上存在忙闲不均,货少时,设备和人力利用率低;货多时,设备和人力紧张。因此,港口生产组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证港口生产有节奏地均衡进行。因此,在生产活动繁忙时,尤其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 为此,码头安全生产存在很大风险主要表现在,(1)作业环境风险。码头是货物中转集散地,作业环境复杂、生产程序交叉,对工作综合性、协调性要求高。特别是从事散杂货作业的公司,由于受码头、场地、货种、机械、人员等因素影响,对生产作业协调性和机械设备的配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风险也进一步加大。(2)人机配合的风险。人与机械配合作业是码头生产的重要操作方式,譬如,桥吊、门机等大型岸边设备卸船作业,都离不开人员指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码头生产具有复杂性特点,(3)职工意识风险。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老职工自恃有经验,容易犯习惯性违章错误。
3港口码头安全生产的对策
3.1强化制度管理
一起事故发生有 80%的可能性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强化安全行为控制,对于安全生产十分必要。 (1)建立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现场管理机制 班组长是现场第一责任者。把班组管理作为重要任务,要切实转变班组长的职能,由“生产型”变为“安全生产型”,班组长要做到“四抓四不走”,“四抓”即:抓安全、抓质量、抓分配、抓交接班。“四不走”即:安全质量达不到标准不走,有事故隐患处理不好不走,现场面貌整改不好不走,全员交接班交接不好不走。 按照 PDCA 循环,建立适合港口生产的“七字诀”安全管理流程,即“讲”(班前讲)—“接”(现场接)—“分”(人员合理分工)—“查”(走动式检查)—“教”(现场示范)—“验”(工作验收)—“评”(班后评比改进)。 (2)建立以岗位标准化为核心的标准化作业机制 要全面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通过创建标准化班组、标准化车组、标准化岗位、标准化交接班,规范职工工作行为。实行安全属地管理,明确职责划分,把责任落实到区域,落实到个人,让每一名职工明确自己管什么区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并对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负责。 (3)建立以新工人、农民工等为核心的特殊人员管理机制 针对新职工、农民工等存在安全风险较大的群体,制定识别、分类、管理、奖励办法,实现对特殊人员全过程,尤其是安全过渡期的安全管理。 (4)建立以互保、联保为核心的包保机制 逐步建立、实施、推行现场作业人员互保、联保制度,把现场人员从个体联接成整体,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监督,努力做到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负责,下一道工序检验上一道工序的行为,相互制约、共同把关,形成不标准作业有人纠、违章作业有人管,发生事故共担责任的机制。
3.2规范作业流程
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坚持以“风险预控、闭合管理、持续改进”为手段,强化对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 (1)规范风险预控流程,实现超前管理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进一步增强风险辨识能力,将安全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对港口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前,都必须进行危害辨识,针对危害因素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所有生产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编制前,都必须进行现场调研和危险源辨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现场每个工序作业前,都必须进行现场危害辨识和隐患排查,只有在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隐患排除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作业。 (2)规范评价分析流程,实现持续改进 建立管理制度运行情况分析机制,通过分析、总结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效率,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实现安全管理持续提升。
3.3加强设备维保
实现设备运行“零缺陷”,对于港口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逐步建立以设备检测诊断技术为支撑、以设备状态受控为重点、以状态预知维修为主线的设备状态管理模式,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最优的设备功能、可靠性和效率。 (1)提升设备维护受控能力。加强设备“管、用、养、修”,将功夫下在现场,促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建立新设备维修模型。对生产节点进行设备梳理,按照生产和安全环境影响度进行分类,确定特定设备的维修方式。 (3)建立设备维修标准化、制度化体系。通过标准与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效地巩固创新成果,保障设备状态管理模式创新。
结语
抓好集装箱码头的安全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举,也不是少数领导和主管安全的部门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需要每个员工甚至每个家庭都来重视,形成人人懂安全,个个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杨冰霜.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集装箱化,2018,29(04):8-12.
[2]许凡.探析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120.
[3]傅国成.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措施[J].集装箱化,2016,27(07):5-8.
[4]伏胜军.杜邦理念与安全管理的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5):88-89+105.
论文作者:李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作业论文; 码头论文; 港口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设备论文; 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