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芳 新疆沙湾县第五小学 832100
最新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改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与提升。扎实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标要求。
一、整体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评价应当采取过程评价的模式,而不是有针对性的目标评价。《标准》中说: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目标评价只是关注目标完成的程度,而忽视了实施过程中对其他环节的评价。只关注目标评价不注重过程,是很难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全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过程评价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和教师的顺学而导。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所以说,过程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与事件的评价。重点是了解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不同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作用做出肯定的判断,这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评价
对于一节课的考查,一方面可以各个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用时间的比例进行分析,及分析上述各教学环节各占多少比例;另一方面,可以对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评价所服务。
三、确立符合学生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已走了13个年头的今天,我们的教学都是在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摆在面前:我们应建立一个怎样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评价建议来看,从考查教学过程活动着手,对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如何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本人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因素:
1.确立符合学生学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不论是哪一堂课,课前都要最大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达到备教材、备学情、备教学环节,既要有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又要有适合个别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而不是一个要求一个高度。这样就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不良现状。所以说,我们要有针对性的、依据学生实际学情预设教学环节,让学生既能“吃得饱”又能“消化好”。俗话说“跳一跳才够得着”才能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标准》中强调:要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有所收获。那就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环环相扣,最大限度地落实目标,使学生受益。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平等对话交流,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不单单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4.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脑细胞,活跃学生的思维,处处迸发思维的火花。那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向老师要答案,而是需要自己动脑思考获得答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思考机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杜秀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8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过程论文; 教师论文; 目标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