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建设中的政府干预机制_文化消费论文

文化市场建设中的政府干预机制_文化消费论文

文化市场建设中的政府介入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市场论文,机制论文,政府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6X(2001)05-0030-04

文化产品需求与供给的理论分析

1.文化产品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精神需要而形成的文化产品的 需要量,外界的文化产品通过视听、感触传导到人体和大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种满 足表现在人们的精神享受,知识信息需求,认识能力提高,思维观念的转变,以及劳动力再 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文化需求主要体现为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对一定物质或服务 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文化消费有时表现为家庭或个人的个体消费行为,有时表现为 社团、企业、国家或政府的群体消费行为。根据恩格尔法则,当物质满足达到一定水平时, 文化需求才开始上升,有时甚至超过物质追求,成为需求的主要目标。

文化产品的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价格、收入水平、公众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设 施的建设、人们的闲暇时间等。

2.人们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对商品支付能力的大小,而人们的需求又具有明显的 层次性。从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需求首先表现为满足生存对必需品的需要,在此基础 上,逐层递进,形成对满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商品的需求。当然,这种需求发展的 层次性要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在人们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只能满足生存需要,无法形 成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因此,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人们产生对文化需求的经济动因。

3.公众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有着密切、递进的关系,文化产品本身 的性质决定了它主要属于满足人们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层次。通常人们的文化素质越高, 追求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意识和欲望也就越强烈,因而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对这 类文化产品的需求,需要消费者具有相当程度的人力资本,如消费能力需要专有知识的积累 来达到,而民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则需要文化教育的普及才能实现。

4.文化基础设施是影响文化需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 进文化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制约文化需求的实现 和需要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5.闲暇时间的多少是人们文化消费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所拥有的闲暇的多少直接影响着 文化需要数量。一般而论,随着人们的闲暇增多,对文化需求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另外, 在节假日和闲暇相对集中的期间,也往往会形成对文化需求的高峰。在农村,由于农作物生 产的季节性,人们闲暇量的变化对文化需求的影响更为显著。

文化产品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全部文化产品的数量。其生产 范围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①纯精神产品的创造性生产,如文化、艺术、音乐、戏剧产品的 创造,都是通过他人的创造性思维劳动生产出来的,再给人以知识、精神和信息满足。②精 神产品的相关载体。如图书馆、博物馆、舞台、报纸、书刊、乐器、电台、影视及网络等物 质产品,承载起创造性精神产品再传导给用户,转为消费。③物质生产的文化附加。其有两 层含义:一是物质生产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反映;二是物质生产过程越来越多的渗透着文化 的成分,其产品在给人以物质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以精神享受。比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 茶 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和美的内涵。

文化行业可分为两种:公益型和经营型。对于那些纯公益型的文化行业,诸如体育馆、博 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以及少数的特殊艺术院团等,必须通过国家财政或社会捐赠、赞助等 方式予以保护。对于那些经营型的文化行业,诸如体育、娱乐、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制 品、新闻出版业等,则应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因为一国一地区文化行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取决于该地区的文化产业化水平。

文化市场建设与政府干预

所谓文化市场就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和机制。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认为,完善的 自由竞争市场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通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在既定的经济资源 拥有量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全体经济行为人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帕累托最优是与完全竞争的 市 场均衡状态相一致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从本质上否定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而强调要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力量,使各类经济活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达到均衡。文化艺 术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市场中形成的文化艺术产品价格是调节文化产品供求的 最好信号,供求通过价格波动而达到均衡,同其他产品一样,是文化艺术活动中资源配置的 表现。

文化产业化,旨在保持文化功能特征的前提下,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资产 为纽带,使文化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领域,成为市场中的商品,文化企 业按产业机制运作,以实现文化商品价值增值最大化,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结合 。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和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形成文化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生产力。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 展主要内容有:

文化单位企业化管理。文化企业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求平衡,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下,以经济效益为杠杆,通过公平竞争、等价交换达到优胜劣汰, 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文化商品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够流通、交换、消费,通过培 育和发展文化市场,可以由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规模适中、结构合理 。

文化消费群体的生成。文化商品(劳务)只有为广大消费者认同,其价值才能实现,文化产 业才有持续生命力。因此,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以期生成庞大的 文化商品(劳务)消费群体。

文化产业化不是把所有的文化产品简单地置于市场中,而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使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这是文化产品区别于普通产品的特点。

1.文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所谓公共产品,如桥梁、路灯、海上的灯塔等等,其具 有如下性质:第一,非竞争性。一群消费者在消费某一公共产品时不影响其他新加入者在同 一 时点上共同消费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第二,不可分割性,如电影院上演的一部电影,不可 能在不同的观众即消费者那里进行分割。第三,增加消费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第四,非排他 性。即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以后,产品的供给者无法要求需求者向其支付费用,如城市建 筑和雕塑作品的所有者很难要求每个欣赏这些建筑和雕塑的人为此支付费用。因此,市场机 制在调节文化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时不完全有效。

2.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如博物馆艺术 品的展出和参观,文化艺术节在某个城市的举办,可以促进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 就业岗位。

3.文化活动能够对其他经济活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1992年美国纽约市市长宣布市政府将 对文化机构进行各种形式的资助。这一决策是基于一项调查,该调查指出某一文化支出将有 可能导致纽约市增长100亿美元的收入,这个增长收入包括交通收入、旅馆收入和饭店收入 。

4.文化艺术活动的投入-产出和高科技方面的投入-产出经营过程相同,是一项具有高风险 的投资活动。因为在文化活动中,高投入与高产出之间并不一定具有稳定的函数关系,而是 一 种概率关系。尽管从普遍性角度来看,文化产品方面的高投入可能带来高产出,当具体到某 一种文化产品的投入-产出活动时,由于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民间在这方面的投入 往往是不充分的,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使文化产品的产出与整个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看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可能 会使这方面的投入不足,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一种非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政府 的介入是必要的。政府的介入可以规范文化市场的运行,解决外部性很强的文化产品的供求 矛盾,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产品供给对整个经济的乘数效应作用,支持民间对高风险的文化产 业的高投入,至于政府采用何种具体措施,我们将在下面阐述。

政府介入的原则和角度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第十个 五年计划期间,要“推动信息产业和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 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要扩大文化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培育和发 展我国文化市场的关键在于文化产品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然而基于文化产品的自身特点 ,为使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有序推进,政府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尤为重要,但必须掌握“适度 介入”的原则,否则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文化市场 建设。

1.应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作为竞争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文化产业发展能否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 顾社会效益,并不取决于产业发展本身。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对文化产业加强宏观管理力度 ,即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去引导、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从法律形式上确保政府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支持和许可。

2.通过经济手段给予文化产业发展相对宽松的环境。以上海为例: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文 化 市场的发展,从1994年起,上海市政府就制定了文化系统所属各企、事业单位财政列收列支 政策,各自用于市和区、县的文化发展。类似的优惠经济政策,对于上海发展文化产业来说 ,有着巨大的推动效应。江苏省可采取以下经济措施来刺激文化产业发展:如将原来属于房 地产部门的房产权和土地使用权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置换给文化部门,通过房产权和土地使 用权的转移,增加文化部门的经济实力,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 力量,包括个人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采用有效的回报方式,以增强对文化投资的吸引力。对 企业化文化单位的发展初期,可考虑予以政府补贴,使之随效益增长而不断减轻财政负担, 也可集资设立各类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角色,要政企分离,彻底 消除部门所有和地方所有的垄断观念。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应不断加大政策管理力度。首先 管好产业发展导向,通过政策与措施影响文化产业的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加强指导、协 调和监督力度,规范文化企业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服务 ,协助建立各类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让文化企业独立经营,自我发展。

3.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文化产业化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是确立各种文化事业 单位的产业主体地位。文化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产业化的进程。要依照党和政 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首先,要遵循“产权清 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逐步把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真正 把文化企业办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 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其次,扶持龙头企业,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要以市场为导向,组建 和抓好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中起到示范、带动和壮大作用。

4.金融介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化被视作纯消费部门而由财政统筹全包,这种财 政包揽一切的体制使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政府投 资和社会(包括个人)集资。社会集资方式相当广泛,包括企业投资、私人投资、彩票集资、 基金投资、个人或企业捐赠、赞助等。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确立“谁投资,谁受益” 原则,两条腿走路,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为企业投资和社会集资等多种投资渠道。要实现这 种转变,金融的介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政府应当修改相应的法规和政策,降低社会资金 进入文化产业部门的门槛,打破垄断,形成不同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竞争格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作为资本营运的载体,虽然在物质形式上 表现为人、财、物的不同的配置组合,但在这些不同的组合过程中,却需要货币资本的融通 。 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的介入就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金融在不同地域之间、 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经济活动之间以及经济过程的不同环节之间,形成 了相对稳定的渗透渠道和制约机制。文化产业发展中,各个微观文化企业应借助于各种信用 关系、渠道、手段求得自我发展。

文化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在其运营中会出现大量资金短缺行为,完全靠国家拨款解决是 不可能的。文化企业虽然可以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来实现发展,但总是受到企业有限资本的制 约。因此,随着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业发展,文化企业成长发展可以通过发行股票 、 债券或进行社会集资等直接融资方式,也可以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房地产开 发贷款、联营股本贷款、循环贷款、项目贷款、国际银团贷款、出口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来 解决资金短缺。

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同其他企业一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相信,一些文化企业无论采用 “ 注资”式增量调整,还是通过兼并、购并、联合等方式实施存量重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 下,都应该有金融部门参与,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我们认为,可在金融部门参与支持下, 组建相应的经营性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实现以文养文、多业助文和综合开发的良性 循环。甚至可将公益性与经营性文化单位捆在一起,实行公开招标,委托经营性有限责任公 司或股份制公司进行管理,以经营性收入弥补公益性支出,促使公益性与经营性文化设施同 步发展。

5.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是人才素质的提高。为 了 给文化产业提供高水准的人才支持,在促进人才流动、优化人才配置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 产业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起“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育人机制。

6.政府管理部门必须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出发点,以建立科学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机 制为核心,为文化产业化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完善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一方面要在盗 版源头和流通环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稽查上下功夫,在大案要案上下功夫,严厉打击走私、 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音像、出版等 市场的深层次管理,逐步规范以盈利或提高其他经营项目利润为目的行为,禁止未缴纳版权 使用费或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就擅自使用文化作品,切实保护创作者、出版者的合法权益。为 此,要建立音像、书籍版权有偿使用制度,音像、书籍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和版权认证制度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人们对丰富精神生活和高层次文 化的追求也将大大提高。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个人的全面发展 。新世纪已经来临,当我们在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同时,将迎来中国文化产业更大的发展机遇 。

标签:;  ;  ;  ;  ;  ;  

文化市场建设中的政府干预机制_文化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