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未知世界、新鲜事物是充满好奇的,同时也是具有极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有目的地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引导与教育,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塑幼儿的创造力、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教育游戏是当今幼儿教育中关键所在,在对幼儿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尺度,将游戏与幼儿课程很好地结合,就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这样,不仅达成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的质效,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实现了教学的目标,也能够为幼儿将来的成长发展做好铺垫。
一、什么是游戏化教学
我国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委员、学者丁海东在其著作《学前游戏论》中指出:"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从他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游戏具有以下一些特性:游戏是幼儿主观意愿的、自发的,是能够令幼儿意识上感兴趣、身心感到愉悦的活动,且游戏中设置的场景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游戏是有规则的,具有积极的制约性。"游戏化教学"是指以各种游戏为媒介,将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串起来,通过游戏把幼儿教育的任务、目标、方式、内容表现出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学会本领、提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游戏化教学" 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理念,正在被各地幼儿园广泛推广,它势必主导着幼儿教学未来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特点是寓教于乐,教师均可以在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让幼儿教育形式更加丰富。
二、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极具意义,它对幼儿的成长与素养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说明游戏对幼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自主而又快乐的活动;席勒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生的最高、最完美的境界是游戏,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可见游戏对人的重要作用。贝洛医学院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游戏不充分的或很少被抚摸的幼儿,他们的大脑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大脑要小20-30%。"游戏可以增强孩子对社会现象、自然常识、人文地理的认知。在幼儿教学中,往往需要进行涉猎五花八门的常识的讲解和介绍;这种讲解若只通过一板一眼、生硬地、抽象地说教,懵懂的幼儿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只会让幼儿对学习感到厌烦。而采取游戏的方式,效果则截然不同,因为爱玩的天性,会很容易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由此可见,只有将教学游戏化,在幼儿教育工作计划中适当地加入游戏活动元素,为孩子们创造各种各样的游戏场景,可以释放幼儿的本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幼儿通过参加游戏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幼儿知识面,促进幼儿在思维、表达、智力、认知、体能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在快乐的游戏场景中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热忱与关爱,可以消除各种社会、家庭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并提高缓解暴躁情绪的能力,使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和释压的满足感,能让他们拥有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让满满的正能量伴随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开展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游戏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
游戏的趣味性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特性,是游戏化教育的首要条件。如果游戏没有趣味性,幼儿自然不会关注教育游戏。当然,游戏也不能一味强调趣味性,而忽视其教师教学的本意,还是要应用教育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或提升幼儿的技能,这才是教育游戏的主要目的。受幼儿领会意图能力的影响,游戏规则要求要简单明了、便于运作,否则会影响到幼儿对游戏情境的感受,使其自信心不同程度受到打击,那样即使游戏的内容再有意思,游戏的形式再有吸引力,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与此同时,在游戏情景的设置中,要把游戏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基础生活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懂得一些基本的生活道理。
(二)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代表性
游戏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教学方式,幼儿容易接受,因此其内容的设定要具有代表性,在游戏设计的创新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好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幼儿的本性,新鲜感永远是幼儿追求的,百世不易的的游戏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关注的焦点。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带幼儿们到每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去亲历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还原与仿真,塑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答疑解惑,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水为什么不往高处流?教师们经常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情境的游戏,能够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也得到很好地锻炼。当然,教师的教学重点还应放在幼儿的语言表达、思维想象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的提升上,而非刻意的去为游戏而编游戏。诸如拔河、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就在于其极具代表性,它代表了团结协作。游戏中幼儿们互相帮助、齐心协力,这让幼儿们深深体会到团结协作和彼此信任的重要性,悟出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这对提升幼儿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具有积极的成长意义。
(三)游戏设计要具有选择性、评价性
首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真正的教育游戏必须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娱乐需求才能够使幼儿在教育游戏中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关注和收集幼儿对教育游戏的关注度上,注意观察幼儿对什么形式的游戏比较感兴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选择教育游戏或天马行空的想法去设计教育游戏。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其在教育游戏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这种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幼儿的种种行为表现,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点评,同时也要让幼儿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种点评能够在游戏教学后让幼儿进行反思,帮助幼儿更好的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幼儿的学习体验获得一个跃升。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为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学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海东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2] 陈鹤琴著,陈鹤琴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论文作者:吴育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幼儿论文; 游戏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游戏中论文; 能力论文; 趣味性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