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 探索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主要表现为皮疹2例、肝功能轻微损害4例,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自行恢复正常。对照组4例出现肝功能轻微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它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组织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在急性期,自由基是造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使患者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重建,使其回归社会、自理生活,一直是医学界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自由基清除对脑实现保护作用,国外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对脑梗塞急性期治疗安全有效[2]。为进一步观察分析其临床价值,特收集我院2016年1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 2016年12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3]。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6-73(62.3±9.0) 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72(62.6±8.8)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T/MRI等影像资料、治疗前病情程度、既往史、并发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内科治疗:用20%甘露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吸氧,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降脂治疗。实验组所有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 即加用依达拉奉30mg +0.9% 氯化钠注射液 100m L,连续治疗14d,每天2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1995) 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 NIHSS 评分标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根据治疗前后 NIHSS 的改变分为: ①基本痊愈: NIHSS 评分减少91%~100%;②进步: NIHSS 评分减少 18% ~90%;③无变化: NIHSS 评分减少在 17%以内;④恶化: NIHSS 评分增加18%以上。其中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的例数与进步的例数之和。
1.4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 NIHSS 和 ADL 评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0.0%,试验组治疗后显效例数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2。
2.2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6例(15.00%) 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2例(5.00%),肝功能轻微损害4例(10.00%),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自行恢复正常。对照组4例(10.00%) 出现肝功能轻微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供应障碍或脑组织缺血,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急性脑梗塞(ACI)目前主要依靠降纤、溶栓 、抗凝等常规手段治疗,而自由基是造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4]。研究已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有密切关系。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大量钙离子会在神经细胞内出现内流而使钙离子超载,同时自由基的大量生成以及释放兴奋性氨基酸的增多等都可以导致神经组织的损害。
依达拉奉是一种高选择性的羟自由基清除剂,有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避免神经细胞坏死,是神经保护剂。与此同时,依达拉奉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与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刺激前列腺素的生成并减轻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从而可有效发挥神经元保护效应与抗炎作用[5]。N- 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塞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依达拉奉在脑梗塞急性期应用过程中,可改善脑梗塞病灶局部周围脑血流量的减少,能明显升高脑梗塞患者发病后脑中 NAA含量。虽然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运用中体现明显的疗效,但是临床药物研究表明依达拉奉有致肝肾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有使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故在选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老年患者患有多种疾病的复杂病例,或者在本药使用过程中进行肾功能监测以避免用药的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通过对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 NIHSS 和 ADL 评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主要表现为皮疹2例、肝功能轻微损害4例,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自行恢复正常。对照组4例出现肝功能轻微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对自由基清除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华,王斌.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15-416.
[2]赵春哲,柳亚春,张静茹,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4): 5875.
[3]王维治.神经病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4.
[4] Oe K,Araki T,Nakashima A,et al.Late onset of cholesterol crystal embolism after thrombolysi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J].Intern-Med,2010,49(9):833-836.
[5]杨颂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36例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06,27(6):48.
论文作者:马承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达拉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意义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