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民族地区教育腾飞的新“引擎”论文_许启万

教育信息化是民族地区教育腾飞的新“引擎”论文_许启万

四川省甘孜州电化教育馆 许启万

作为一名甘孜教育人,一名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者,一名甘孜智慧教育成长的见证人,本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给甘孜民族教育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甘孜民族教育腾飞的新“引擎”。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结合部,全州行政面积15.2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辖18个县,325个乡镇,总人口116万人,每平方公里不足7人,主体民族藏族占78.24,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落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以来,甘孜州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育滞后,宗教氛围浓厚,现代教育起点低、底子薄 ,是全省最落后的教育。2010年以前,全州“三通两平台”覆盖率几乎为零,全州师生视野不广、知识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等具体困难长期成为甘孜教育内涵发展的最大障碍。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72所,在校学生177642人。面对差距,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甘孜州坚定“穷州也要办大教育”的决心,奋力推进甘孜州信息化教育阔步发展。

一、四大乘法效应,夯实甘孜智慧教育硬件基础

一是战略布局上“优先发展X优先推进”。以州委、州政府名义召开教育发展大会2次、各类教育工作现场会7次,出台了“一纲要、四意见”纲领性文件,将信息化发展作为教育底部突围、提升质量的重要引擎加以优先推进,提出了加快数字化、信息化、优质化办学进程的总体目标和“123”甘孜智慧教育创建任务,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年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的目标。

二是顶层设计上“州级统筹X分县延展”。我州在州级统筹的基础上分县延展,避免了各县盲目推进。围绕智慧教育工作维度与落点,州一级负责建设大动脉、搭建大骨架,构建教育城域专网,创办“康巴网校”,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教育信息化枢纽中心。建成州中心机房到各县(市)教育局1000M内网光路、县教育局到各学校100M内网光路、公网出口2G的高速传输通道。在州级建设的基础上,各县(市)负责校园内网建设,创设数字化、智能化教学环境,配置交互式一体机、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在州级统筹下,各县(市)形成了竞相发展之势,有力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是工作推动上“纵向督导X横向联动”。为发展教育信息化,纵向上,我们层层传导压力,专门召开现场会加以指导和推进,同时又通过康巴网校加强对各县(市)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在设备配备上,我们采取1∶1鼓励性配置政策,谁的决心大、干劲足,购买多少,州上就配套多少。横向上,各县(市)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企业)积极配合的能动局面。在利用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的基础上,我们推行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强化了州内优质课程资源的横向传播,更加贴近了农牧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形成了州内优质特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四是资金保障上“整合专项X聚合财力”。为力推教育信息化,一方面=将“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等国家、省级专项可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进行“打捆”使用,每年整合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聚合州县财力,州级每年投入2000万元,各县每年累计投入3000万元。基本形成每年投入1亿左右的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建设,搭建出了甘孜智慧教育的大体系。

通过强力推进,甘孜实现了智慧教育的广度覆盖,教育城域网全域覆盖,接入互联网光纤的乡中心校以上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7%,实现乡中心校以上有电学校网络校校通;班班通设备覆盖全州班级数的83%;同时加大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师资培训、学校管理、公众传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建成主播教室(RBL教室)43间、录播教室107间、远程师训室272间,听课教室272间。

二、两个平台并重,促进深度融合

(一)抓实A平台,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

甘孜州利用川内名校资源,通过实时采集、实时传输、实时运用,采用前端与远端“四位一体”(前端教师、把关教师、技术教师与远端教师协同)方式,搭建甘孜州学生远程就读(从幼儿园到高中)川内名校阶梯,力求产生抱团式、集团化发展(举办“分校”那样)效应。一是开展幼儿园观摩式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成都市机关三幼(金牛区三幼)前端资源,采取“1234”观摩方式(一个平台:前端学校与远端学校群建立统一的、互联互通的远程网络教学与“互动宝宝”平台;两种培训:开展远程幼师群体素质能力与家长群体育儿水平提升培训;三步进阶:实施研读、重构、垒筑三步进阶;四项观摩:开展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教研活动与家园活动、常规管理与特色文化、幼儿保育与后勤服务四项观摩),提升远端幼儿园办学水平与品质;此模式已覆盖所有城乡(镇)幼儿园。二是开展小学植入式远程网络教学。利用成都市实验小学前端资源,采取“四课循环”(读课、备课、还课、议课)、“五项植入”(常态管理、课程、教研活动、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方式,将实小优质“内核基因”植入远端学校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学习---植入---创新”的不断提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此模式已覆盖所有城镇小学及规模片区寄宿制小学。三是开展初中录播式教学。利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前端资源,采取“四个跟步”(跟步备课、跟步上课、跟步作业、跟步考试)、“四为协同”(增:增加并夯实基础;删:删减过深或刁难内容;停:停录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补:补讲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方式,通过录播前端课件与实际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远端教学提速增效;该模式已覆盖所有县城中学及规模农村初中。四是开展高中直播式教学。利用成都七中前端资源,采取“四个同时”(同时备课、同时上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四种交互”(实时交互、虚拟交互、替代交互、转移交互)方式,实现实时直播、异地同堂;该模式已覆盖所有州内高完中、单设高中。

(二)抓好B平台,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

贴近农牧区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通过分类录制、分类传输、分类运用,搭建州内优质、特色资源共享平台,与A平台形成互补,力促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一是推行优质课程资源智能化传播。一方面,在州内优质学校设立导播中心,采用全自动智能化录播系统,向薄弱学校实时传播主干学科优质课程资源;另一方面,集成“一师一优课”等优质课程资源,丰富网络学习空间与“云黑板”课程视频资源。二是推行紧缺、双语学科远程教学。针对农牧区薄弱学科、双语学科,专门录制优质视频课件,开展远程录播教学。如:开发英藏汉三语读本,并实行远程网络教学。三是推行素质教育网络课堂(讲座)。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开辟德育、安全、法制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络课堂(讲座)专栏,编印《爱国》、《守法》、《感恩》教育读本并制作视频,设立中小学网络德育教育大讲堂,开展语文阅读、数学思维拓展等远程课外辅导,形成与常态教育互补的立德树人氛围。四是推行常态化远程网络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在所有学校建立师培室(中心),组建网络培训师资队伍,开展诸如“每天一小时”教师素质能力数字化交互式远程培训,力求教师培训常态化、网络化。五是推行教育工作业务数字化。采用传统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开展电子政务、学籍信息化、远程协同管理、远程网络教研、信息交流咨询、远程视频培训、异地同步赛课等教育业务,真正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教育体系。

三、三措并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城乡教师的结构层次差异,能力水平差异是甘孜教育发展的一大难点。甘孜州依托甘孜智慧教育云平台大胆突破教研和管理空间的限制,按照“名师重引领、教研空重运用、教师有特色”的思路,扭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牛鼻子,围绕推广运用核心目标,以开展培训为突破口,以强化教研为切入点,以深化反思为着力点,全力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一是抓好“教师队伍每天一小时培训”和“每周能力提升”,2015年以来累计培训教育管理者2500人次,教师156000人次,教师在培训中认真学习、积极消化前端学校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的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学者。二是创新教育科研载体和手段,开展协同教研15 次,参加教师 83600 人次,在教研中要求教师研究中要做到从“知己、知彼、知书、知法”的角度去研究的,“知己知彼”就能战无不胜,“知书知法”方能能攻无不克。从知识的深度广度高度等三个维度去研究自己,做到知己;研究学生,做到“知彼”;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研究教材,做到“知书“,研究教学,作为网络班教师要在接受前端资源时研究教法、教学手段,在集体研究中,强化协作,提升个性化教研水平,做到“知法”。只有把握了教材,了解了学情、找准了学法、明确了教法,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才能到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目的,才能让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成为研究者。三是强力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累计推“晒课”21902 节,州评审优课837节,选推荐265 节优课参加省级、部级评选。在活动中要求广大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育者,尤其是网络教育者,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接受内地优质资源“输血”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围绕“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管理者”目标,一方面,作为远端教师主要任务不是讲课,要时时都在与前端教师沟通、研讨,调节和控制各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行,确保学生最大限度的接受知识,确保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大水平提高,确保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地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科学分析、认真研究前端教学手段的利弊、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进行辅导、提供和拓展延伸,在提升自身认知的同时,指导实践,提升效益,才能当好当好“反思型实践者”。

经过几年的努力甘孜教育突飞猛进,2017年高考录取率为92.27%。其中:本科总共录取1149人,录取率为20.05%,专科总共录取4139人,录取率为72,23%。全州中考报考总数11025人,比2016年增加430人,总录取率为96.25%。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甘孜藏区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教育信息化为甘孜州提高质量提供了新动力、新手段,是甘孜民族教育发展的新“引擎”。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进一步抓好运用驱动,抓实远程教育与民族地区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民族学校信息教育更上一层楼,取得切实的效果。

论文作者:许启万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教育信息化是民族地区教育腾飞的新“引擎”论文_许启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