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力水平与经营绩效评价_投资论文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力水平与经营绩效评价_投资论文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力水平与经营业绩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企业论文,生产力论文,经营业绩论文,水平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截至1998年底,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3407家,从业人员3413 万人,总资产76105亿元,当年实现增加值11756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55.1%、69.9%和60.5 %。显然,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具生产力的重点企业。这些企业近期的表现将预示着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力水平评价

通过计算“生产力水平(PF)”,对大中型企业进行排序和分类。PF指数是由人均增加值(VAL)、平均职工人数(L)、人均固定资产净值(KL)三者的比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算出。在剔除不合理数据和极端值的影响之后,将筛选后的企业按年份分别进行排序,并分为表现好(PF值排名靠前的25%)、表现一般(PF值排名居中的50%)、表现差(PF值排名靠后的25%)三类。

从经济类型看,由于1998年企业经济类型的分类方法有较大的调整,为便于动态对比,我们将企业的经济类型进行合并。在新的分类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见表1):国有企业的表现最差, 由于其资产比重较大,因而带动了整个大中型企业生产力水平的下降;集体企业中包含富有活力的股份制企业,其资产的组合优势体现在差的企业比重逐年减少;私营企业在经历了1996年和1997年的大发展之后,1998年表现为大幅下滑,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强于内资企业,特别是1998年,外资企业中好企业增加,差企业减少,与国有企业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国有企业的资产配置效率最为低下,这种状况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 )1997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都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带有明显的恢复性,随着1998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大中型企业陷入了更为困难的境地。(3)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 台投资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内资企业,即便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配置情况甚至有所改善。(4)在1996年和1997年度取得长足发展的私营企业,正日渐平庸。分析其原因,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方面;私营企业大型化之后,经营上的灵活性有所下降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表1 大中型企业分经济类型生产力情况(以资产计) 单位:%

1995 1996

差一般好差一般好

集体企业 15.0

41.6

43.3

13.7

39.5

46.8

外商投资企业 18.5

29.0

52.5

22.7

33.8

43.4

港、澳、台投资企业

11.8

54.2

34.0

15.4

43.2

41.4

国有企业 20.5

56.7

22.7

24.0

56.7

19.3

私营企业 3.296.8 63.9

36.1

其他企业 11.4

49.8

38.9

12.8

50.9

36.2

合计 19.1

54.1

26.9

21.9

53.1

25.0

1997 1998

差一般好差一般好

集体企业 12.2

42.0

45.7

9.2

46.0

44.8

外商投资企业 21.4

35.2

43.3

17.6 36.9

45.5

港、澳、台投资企业

11.7

44.5

43.8

15.2 40.4

44.4

国有企业 23.0

56.4

20.5

24.1 58.7

17.3

私营企业 14.7

35.3

49.9

20.0 45.2

34.7

其他企业 16.2

45.9

37.9

16.9 48.5

34.6

合计 21.0

52.5

26.4

21.3 53.9

24.8

注:国有企业包括纯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企业,与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概念有较大区别;集体企业除传统意义上的集体企业之外,还包括股份合作企业和集体联营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资料整理。

由于该生产力模型偏重于现实的生产要素利用能力,对存在于行业间的生产力水平差异未予考虑,因而在企业的分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行业(如烟草)的好企业比例较高,而另一些行业(如煤炭)的差企业较多的局面。但是,如果从动态角度看,通过对不同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比例变动情况进行比较,还是可以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大中型企业的影响。

1998年,好企业份额最高的5个行业是烟草加工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其好企业的比例分别达到:93.6%、52.8%、50%、49.7%、49.7%。烟草加工业由于其特殊性,4年中好、一般和差企业的比例基本没有变动; 作为信息社会的朝阳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好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加。

1998年,差企业资产份额最高的5个行业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差企业的比例分别达到:69.3%、51.9%、51.1%、38.7%、34.2%。但是,这5个行业差企业比例的变化趋势不同, 在国家政策性的价格因素影响下,煤气和自来水两个行业逐步减少,而另外三个行业在资源性限制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差企业比例是增长的。

从4年来的动态情况来,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逐步替代一些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2 )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采选加工等几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每况愈下。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对这些行业的影响较大。在行业内市场化程度较低,而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改变行业性的颓势,当然不是一个“行业退出”策略所能解决的,因为这些行业基本上是由国有企业所垄断,并不存在国有企业所谓的“无序竞争借口”。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盈利及财务状况分析

根据企业的盈利及财务状况,可以将所有企业分成8类:(1)不能全额支付中间投入或增加值为负数(总产值≤中间投入)。(2 )不能支付所有工资(总产值>中间投入,毛利润≤0)。(3)不能支付所有财务费用或到期负债(0<毛利润≤财务费用)。(4)无盈利但有净现金流入(0<毛利润-财务费用≤折旧)。(5)有税前利润,而税后利润为负值。(6)0<总资产税后利润率≤5%。(7)5 %<总资产税后利润率≤15%。(8)总资产税后利润率>15%。

在此分类基础上,将8类进行合并,第1、2类视为重度亏损企业,第3、4类为中度亏损企业,第5、6为盈亏边缘企业,第7、8类为盈利企业。通过合并可以清楚地看到:1995年以来,大中型企业中处于盈亏边缘企业所占的份额始终是最大的(45%左右),其中微利企业的份额有所增加;盈利企业4年来的总趋势是减少的; 重度亏损企业的份额在波动中有所增加。但是必须看到,亏损最严重的第1类企业自1996 年以来份额逐渐下降;中度亏损企业的份额没有太大的变动。因而,我们认为:(1)对严重亏损企业的各种措施由于其所占份额的局限, 并不能明显地改变大中型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而使微亏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至少不出现财务状况继续恶化的趋势,才是解决大中型企业亏损问题的关键所在。(2)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盈利企业(含微利企业)具有明显的抗干扰能力,其4 年来保持在盈利状态的企业比例逐年增加。因此,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是解决企业经营恶化的重要环节。

表2

大中型企业盈利及财务状况分组情况 单位:%

年份

第1类 第2类 第3类 第4类 第5类 第6类 第7类 第8类

1995

1.77.46.17.114.6

30.0

22.4

10.6

1996

3.47.46.67.714.8

30.4

18.9

11.0

1997

3.17.85.38.015.7

31.5

19.5

9.1

1998

2.87.85.18.014.6

31.6

21.1

8.9

合计

2.87.65.77.714.9

30.9

20.4

9.8

资料来源:同表1。

结合有关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分组情况(见表3),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与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两者对企业的评价基本一致。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在生产力水平一般的企业中,重度亏损的企业比例较小,中度亏损的企业比例也不高,两者之和是逐年下降的;而处于盈亏边缘的企业则将近2/3。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使整个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微亏企业是问题的关键,而微亏企业中生产力水平一般的部分实现扭亏为盈则应是工作的重点。

表3 企业生产力水平与盈亏类别分组表(以资产计) 单位:%

年份 生产力水平重度亏损

中度亏损

盈亏边缘盈利

差43.2

34.3

21.7 0.8

1995一般 2.412.7

59.8 25.1

好0.21.829.9 68.1

差44.2

34.7

20.1 1.0

1996一般 2.413.0

66.4 18.3

好0.11.222.9 75.8

差46.1

31.8

21.6 0.5

1997一般 2.212.5

67.1 18.1

好0.21.529.0 69.2

差46.3

31.2

21.9 0.5

1998一般 1.812.3

65.6 20.2

好0.41.526.0 72.1

资料来源:同表1。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种评估企业表现的方法就是考察其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及负债的偿还能力)。资产的流动性衡量的是企业对流动负债或短期负债的支付能力;而所谓的负债偿还能力则是企业对其全部债务(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支付能力。用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及负债的偿还能力)评估企业的表现对银行和金融市场尤为重要。

1.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通过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比率,来衡量企业对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我们使用下面的公式估算企业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以及偿债能力指标:

现金流入量=利润总额+流动资产年均余额-流动负债年均余额

现金流出量=税收+财务费用+长期负债*20%

偿债能力=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以上定义的现金流入量主要包括利润总额,即增加值减去劳动成本支出;现金支出量主要包括应交税收(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管理费中的税金-补贴收入)、财务费用及部分现期要缴付的长期负债,本课题中假设所有企业的长期负债本年内需支付20%,即企业长期负债的平均偿还年限为5年。(注:以1998 年全部大中型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利用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对企业的利息支出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平均利率差约为0.5%, 以此数据对照1998年的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表,由于1998年银行利率3 次降低,我们以中间的一次,即1998年7月1日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在流动负债以一年期的高限利率计算的情况下,长期负债在3~5年的区间时,其利率差与0.5%最接近。因此,选择长期负债5年偿还的高限是合理的。)为衡量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我们将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与流动负债年平均余额的差额加到现金流入量内,从而将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存量变动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考虑在内。

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比率可以作为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项指标。如果一个企业的该项指标大于2, 那么该企业就完全有能力支付本身的短期和长期债务;如果比率小于0.5, 就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问题。据此,我们将全部企业分为好、一般、差三类。从资产的所占份额来看(见表4),大中型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呈两极分化的趋势。1998年,好、一般和差企业的比例为3∶3∶4,也就是在这一年, 差企业份额的增长明显加快,这种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4 大中型企业资产流动性分组情况 单位:%

年份 资产流动性合计

差 一般好

199533.4 40.925.8

100.0

199635.7 37.327.0

100.0

199735.5 37.027.5

100.0

199840.3 30.429.3

100.0

合计36.5 35.927.6

100.0

资料来源:同表1。

从经济类型上看(见表5),集体企业、港、澳、 台投资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逐步改善;外资企业、其他企业的趋势则相反;私营企业在经历了1996年的大发展之后,1997和1998年的资产流动性急剧恶化;国有企业呈两极分化的趋势,但其中差企业的增长明显快于好企业。

表5 大中型企业分经济类型资产流动性情况 单位:%

1995 1996

差 一般好 差一般好

集体企业 32.129.3

38.633.7

25.6 40.7

外商投资企业 25.118.7

56.128.4

29.7 41.8

港、澳、台投资企业

41.727.3

31.021.7

40.7 37.6

国有企业 35.345.0

19.739.2

40.0 20.9

私营企业 32.567.5 63.3 36.7

其他企业 16.729.8

53.518.9

25.5 55.6

合计 33.440.9

25.835.7

37.3 27.0

1997

1998

差 一般好 差一般好

集体企业 34.822.8

42.433.5

25.6

42.8

外商投资企业 38.623.4

38.032.7

30.0

37.3

港、澳、台投资企业

29.131.8

39.123.8

35.3

41.0

国有企业 37.841.0

21.244.6

32.3

23.1

私营企业 35.130.4

34.554.9

12.6

32.5

其他企业 21.126.6

52.329.7

20.4

49.9

合计 35.537.0

27.540.3

30.4

29.3

资料来源:同表1。

正如前文所说,资产流动性的变化只有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结合起来分析(见表6),才能得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1995年, 生产力水平好的企业中,资金周转方面有困难的只有8.3%,到1998年, 这一比例上升到11.5%;资金周转顺畅的企业由51.5%上升到57.8%。在生产力水平的其他两个分组中,也出现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这说明:在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供给环节上,存在着明显的非市场因素,金融部门的商业化步伐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

表6 企业生产力水平与资产流动性类别分组表(以资产计) 单位%

年份生产力水平资产流动性

差 一般好

81.0 14.4

4.6

1995 一般 32.0 49.4

18.6

好8.3

40.2

51.5

81.6 14.4

4.0

1996 一般 32.6 44.4

23.1

好8.8

39.8

51.5

81.4 12.2

6.4

1997 一般 33.0 46.4

2.06

好7.5

35.6

56.9

82.5 11.4

6.1

1998 一般 39.0 37.3

23.7

11.5 30.7

57.8

资料来源:同表1。

2.全部债务的偿还能力

在评估企业对全部债务的偿还能力时,我们选择了净资产负债率,而不是总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其实就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从金融的角度来说,企业净资产对债务的担保比例相对于总资产负债率更为直观,也更有意义。

我们根据净资产负债率将全部企业分为好、一般、差三类,其标准是:净资产负债率小于1为好企业,大于4为差企业,在1和4之间为一般企业。1995~1998年(见表7),好企业的资产份额从28.2%上升到34.1%,一般企业从52.3%下降到50.6%,差企业从19.5%下降到15.3%。由于在国家对部分国有企业实施增资减债的同时,金融部门又加强了坏账的总量控制,整个大中型企业的债务清偿能力有所提高。

表7 大中型企业债务清偿能力分组情况 单位:%

债务清偿能力1995 199619971998合计

差19.5 17.2 15.815.316.7

一般 52.3 52.3 54.350.652.4

好28.2 30.4 29.834.130.9

合计 100.0100.0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同表1。

从经济类型上看(见表8),外资企业的债务情况最好,1998年, 其好企业的份额超过46%;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债务清偿能力逐步改善;私营企业的清偿能力急剧下降,与1995相比,1998年私营企业中清偿能力最好的企业份额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而差企业增加了24个百分点。通过与资产流动性类别分组的对比,可以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1995年私营企业中没有资产流动性好的企业,而该年私营企业中债务清偿能力差的企业只有2.9%,好的企业达到67.2%;1996年私营企业资产流动性与债务清偿能力的变化趋势也是相反的,资产流动性趋好,而债务清偿能力下滑。以上数据显示:1995~1996年,私营企业通过举债方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资产的流动性有所改善,但必须认识到此举的滞后影响:在市场环境偏紧而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业务管理的情况下,私营企业债务清偿能力的下降将是以金融信用的降低为代价的。

表8 大型企业分经济类型债务清偿能力分组情况 单位:%

1995 1996

差一般好 差一般好

集体企业 24.1

51.4

24.522.7

53.6

23.6

外商投资企业 14.0

41.1

44.813.6

45.4

41.0

港、澳、台投资企业

31.2

44.5

24.329.9

46.2

13.9

国有企业 19.7

53.8

26.617.2

53.2

29.7

私营企业 2.930.0

67.29.753.7

36.6

其他企业 10.5

52.2

37.39.063.7

37.2

合计 19.5

52.3

28.217.2

52.3

30.4

1997

1998

差一般好 差一般好

集体企业 21.3

54.0

24.718.8

55.7

25.5

外商投资企业 12.9

40.9

46.214.6

39.3

46.2

港、澳、台投资企业

24.4

47.8

27.823.9

51.7

34.5

国有企业 15.6

57.0

27.415.4

51.7

32.8

私营企业 18.8

54.1

27.226.1

45.5

28.4

其他企业 12.6

48.8

38.713.7

49.0

37.3

合计 15.8

54.3

29.815.3

50.6

34.1

资料来源:同表1。

从行业分类情况来看,1998年债务清偿能力表现最好的5 个行业是: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含记录媒介复制),其好企业的比例分别达到:76.6%、67.1%、54.2%、51.6%、48.3%。前3个行业属于国家投资、市场垄断型企业,政府支持是其债务状况较好的重要前提,而价格机制上的限制又促使其生产力水平排名靠后;烟草加工业较为特殊,多年来整体的盈利状况使其债务清偿能力逐步提高。1998年表现最差的5 个行业是家具制造业、纺织业、皮革(含毛皮、羽绒)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加工业,其差企业的比例分别达到:35.5%、29%、28.7%、 27.6%、26.3%。从4年来的动态情况来看,金属制品业中的差企业比例呈增长态势,而其他4个行业差企业的比例都是下降的。这5个行业基本上都属于传统产业,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已经没有竞争优势可言。因此,在许多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中,这些行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必须退出的行业。

标签:;  ;  ;  ;  ;  ;  ;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力水平与经营绩效评价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