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的效果论文_曾珠,朱密密,张娟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阶段),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急诊科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观察阶段)。比较观察阶段与对照阶段的护理管理效果、患者的急救指标、急救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阶段的人员管理、分诊及绿色通道管理、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消毒隔离、重症患者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文件书写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患者的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应用药物的时间、血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气道管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成功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89.61%(P<0.05);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对照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49%,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护理满意度为96.34%,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85.71%(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时效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结构化团队管理;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科室对于患者的抢救以及护理管理任务较重,其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工作内容可以认为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科室的急救水平及护理质量是医院医疗水平的直接体现 [1]。由于护理人员水平不一,擅长领域不同,在急诊科对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护理人员在团队协作中多会出现分工不明确、配合默契度差、抢救无序、组织混乱等情况[2],所以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团队协同合作能力十分必要。为提升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在我院急诊科开展对照试验,探究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阶段),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观察阶段)。对照阶段的患者共77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3.3±4.5)岁。观察阶段的患者共82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5.1±3.6)岁。观察阶段与对照阶段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照研究。在研究进行阶段,急诊科护理人员包括主管护师2人,护师11人,护士5人;文化水平:本科3人,专科12人。

1.2 方法

对照阶段的急诊科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按照常规倒班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轮班安排,每班护理人员无明显的分组依据,对其实施常规急诊科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急诊护理流程的建立、急诊科相关急救知识的讲解等,通过资深护理人员现场讲授、观看网络视频等形式进行,在培训结束后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考核,确保考核通过,在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根据既往经验进行人员安排,未进行明确分工。观察阶段在急诊科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护理人员接受结构化护理培训,措施如下。

(1)组建结构化护理团队。将急诊科18名护理人员以职称作为分组基准,平均分为a、b、c三个团队,其中a队护师9人,护士1人;b队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护士2人;c队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护士2人。

(2)结构化团队管理相关培训。向护理人员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根据团队成员的分工不同,对其进行详细的责任划分,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梳理急救流程,明确各自分工,使团队成员熟练掌握急救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务求团队协作到位,提高工作效率[3]。

(3)具体实施。团队成员与医师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由组长对团队的整体工作进行调度并监督各成员的实施情况,副组长从旁协助,具体分工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并在急救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保持静脉通道的顺畅;遵医嘱给药,整个护理团队与医师做好医护配合,保证急救效率;做好急救过程的记录工作,在团队间交接班时实施结构化的沟通模式[4],避免因沟通不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阶段的护理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阶段的人员管理、分诊及绿色通道管理、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消毒隔离、重症患者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文件书写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表1)。

表1 两个阶段的护理管理效果比较(x±s,分)

2.2 两个阶段患者的急救指标比较

观察阶段患者的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应用药物的时间、血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气道管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阶段(P<0.05,表 2)。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对照阶段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阶段应用结构化团队管理,结果显示,观察阶段的人员管理、分诊及绿色通道、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消毒隔离、重症患者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文件书写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患者的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应用药物的时间、血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气道管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阶段(P<0.05)。对以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后,急诊科整体护理质量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在于结构化团队管理中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团队组长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可以对年轻护理人员进行较好的指导,通过合理安排团队成员抢救过程中的位置,对其进行合理分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的自身优势,提高急救时效性以及整个急诊团队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时效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冠琼, 陈燕玲, 徐胜蕊,等. 结构化护理团队对门诊患儿急救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1):2557-2559.

[2] 陈巧郁. 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急诊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1):124-126.

[3] 李红锋, 姚彦凤. 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2):121.

[4] 杨珍, 张宝珍, 上官美琴,等.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 2018, 32(11):1770-1773.

论文作者:曾珠,朱密密,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的效果论文_曾珠,朱密密,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