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张广娟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张广娟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在要求学生充分朗读,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和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和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呼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朗读为学生铺设起一艘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帆船。

关键词:语文教改;语文教学;朗读作用

朗读教学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是语文积累的重要方式,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体现语文教育改革的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地认识到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此,我对语文朗读教学作了初步研究。其作用不可小视。

一、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是语感,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判断,是一种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任何人不可能根据词语的理性含义的相关语法规则来理解句子,而必须凭借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程环节这些层面上。如上《孔乙已》时,我叫了几位同学起来朗读,有学生仅然将“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读成是“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并且读错的地方太多。现在的中学生,不会读书的大有人在,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报刊杂志,读不出节奏,读不出情感,甚至结结巴巴,读完一篇文章,脑海是一片茫然,感悟不出文章的底蕴。造成学生读书能力差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分析讲解以及机械地修改病句,划分句子成分,语法之类的训练上,学生几乎没有朗读时间,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次要位置,学生语感能力自然极差。由此,继承和发扬朗读教学,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朗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

语文教学围绕高、中考这一指挥棒,重讲轻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学科正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学科。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受到社会功利观念的影响,只对智力方面去发展而忽视审美教学,造成学生审美能力差,只懂应试不懂审美的现状。利用初中三年的时间对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进行全面的鉴赏教学,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并有专门的美学文章,它要求语文教师利用朗读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因此我们更应该强调朗读。因为朗读正能艺术地表现课文的内容,使学生较为直接地获得美感体验。朗读不仅可以把字面意思完整地,艺术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运用语气、语调等那些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底蕴,通过朗读把这些言外之意恰当地表现出来,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读朱自清的《春》一课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呈现出一幅春草图。由“偷偷地”和“钻”感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感受到春草的质地和色彩,感悟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坐、躺、打、踢、赛、捉”一系列动词,感悟出春天带给孩子的欢乐和欣喜。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朗读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性情,也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文中句子的长短,骈散、平仄、音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等使文章寓有音乐的美感,这种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结合学生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活泼有序的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感受的快感。如教《钱塘湖春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进行品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对文章意蕴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升学,还是进入职业学校参加工作,都要具备必要的朗读能力。而仅有中小学的阅读水平是不够的,所以初中阶段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恰恰朗读就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四、朗读是背诵的基础,是语文积累的重要方式

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方式,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朗读的过程是广泛汲取语言素养的积淀的良好语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质优美的文章,自然会吸纳好的表现手法和优美的词句,在今后说话、写作时自觉不自觉的模仿、应用。而且能够扎实的掌握多音多义字的意义和读音,克服滥读半边字的毛病。祖国丰富的文化精髓、脍炙人口的篇章。要靠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去记忆、流传和再创造却是相得益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领读、范读、领背和及时检查学生背诵,是指导诵读的重要手段。教师的领读特别是领背,是非常直观的指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读出语气、品味语句的内容。《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此处仅推荐古诗文中考50篇,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背诵是语文积累的一种方式,但是它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是朗读的“水到渠成”也是朗读成果的体现。

五、朗读体现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思想。

语文教学要坚持阅读教学,摒弃繁琐的分析,坚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指导读写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语言,陶冶情操,而且要坚持朗读教学就是坚持教育改革《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可体现语文教改的思想。

总之,加强朗读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审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真确的朗读培养语感,让课堂内外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校园的每一天都从琅琅的读书声开始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

[2]《让琅琅书声重返语文课堂》符冬莹

[3]《从学生的朗读谈朗读教学》那丽娟

论文作者:张广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张广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