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K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941(2000)01—0046—05

在我们迈向新世纪的重要历史关头,回首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喜大悲历程,不是要为曾有的辉煌抒写壮美的赞歌,也不是去为社会主义出现的低潮而悲戚伤心,而是要深刻地总结一个世纪里,社会主义运动的成败教训,澄清种种是非,找到问题的症结,以期把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新世纪,为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社会指明方向。

一、社会主义首先从落后国家突破,并未背离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劳永逸、无限美好的制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给劳动者带来了痛苦和不幸,从而引发人们对理想社会,即一种更加合理、公正的社会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如,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等。后人将这些探索和追求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绵延三百余年而不绝。这说明资本主义并不因自身的发展、进步而消除其社会不公和固有的基本矛盾,从而消除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马恩阐发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从此,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类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首先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接着是落后的社会,人们怀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限向往,开展声势浩大的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扫清制度障碍的革命运动。落后国家就是在这一背景的深刻变动中,首先从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突破出来。

首先,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因为落后国家的人民易于接受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跨越,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张,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都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落后国家不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商品倾销市场、资本投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且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危机和矛盾的最大承受者和受害者。尤其是本世纪资本主义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落后国家的人民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最底层,所受之苦是最深的,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充满了怨恨和失望,而对社会主义理想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落后国家一呼百应、风起去涌不能简单地说是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而是几百年社会主义思潮符合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社会主义之所以首先从落后国家突破,是因为那里的资本主义统治相对薄弱。一方面,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很不完善,资产阶级比较弱小;另一方面,相对于整个资本主义体系而言,落后国家是这一体系的薄弱环节;第三,落后国家往往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他们极富革命性。落后国家的上述这些主客观因素使其易于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 (P776)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的,而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总是反映为一定的阶级矛盾和冲突。先进的阶级总是要求变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解放生产力;没落的阶级则千方百计地维护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阻碍社会的变革。这种不同阶级之间的较量及其结果,自然会影响到社会形态更替的早晚和快慢。这是因为,在同一社会形态中,经济比较发达,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和民族,一方面凭借其制度的完善,统治阶级统治经验的丰富,为自身制度锻造一个坚固的“外壳”,使先进力量难以实现革命突破;另一方面,经济的发达,社会财富的雄厚,也为统治阶段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或镇压革命力量提供了物质保障,从而使旧的社会制度得以长期保存。[2](P59~61)

历史上落后国家或民族先于发达的国家或民族进入更为先进的社会形态可谓屡见不鲜。例如,中国的奴隶制并不发达,但中国却比奴隶制相对发达的欧洲早一千多年进入封建社会;同样,资本主义也并没有在封建制度发达的中国突破,而是在相对落后的欧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可见,历史跳跃性地前进并没有背离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恩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

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都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没有商品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加以固守。不可否认,由这些特征形成的苏联模式在建国之初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就,如很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打败外敌人侵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桎梏。为什么呢?

第一,现实社会主义道路和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道路都是为了通向共产主义,但是其具体路径有着根本的不同,可谓殊途同归。这就决定了现实社会主义不能照搬照抄马恩关于未来社会特征的预测。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突破,并且是同时发生。虽然他们在晚年认为俄国等东方国家在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成果”和西方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和推动的前提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他们一生都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而现实社会主义的发生,在经济上除个别国家(如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外,都是十分落后的农业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从落后国家突破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与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相比,突破的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如,在国家形态上前者多是封建性国家,后者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基础上前者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主,后者是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在文化形态上前者是封建专制文化,后者是自由民主型文化。可以说,现实社会主义发生的阶段是处于封建社会之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前这样一个阶段,是相当初级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而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这个阶段上突破后,经过过渡时期的发展而建成的合格社会主义,它是一种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很难把高级阶段的“合格”社会主义特征作为现实的“不够格”社会主义的特征。如果一定要那样做,只能束缚自己的手脚。现实社会主义的特征没有本本和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概括和总结。

第二,把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为现实社会主义的特征,使现实社会主义陷入了与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中,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阶级斗争成了一切工作的中心。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站在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如,公有制相对于私有制,按劳分配相对于按资劳配,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没有商品相对于商品充斥的社会。把这些特征作为现实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特征,必须使我们首先站在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上,去反对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当然资本主义从来就是仇视社会主义的,并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两制互不相容,处于尖锐的对立和冷战中。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患下了严重的“恐资症”,结果,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的同时也排斥了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患下了严重的“排资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就是这种排资思想的突出反映。而自己又找不出一条适合自己快速发展的道路,总以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非但没有“超英赶美”,反而被资本主义更远地甩在了后面。人民长期生活在“短缺经济”、“糊口经济”,甚至“饥饿经济”之中。[3](P5~6)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从50年代开始,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开展了一次又一次批判斗争,搞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每次批判打击的对象都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4] (P198)“恐资”、“排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反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割资本主义尾巴,等等,都是在反资本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名义下进行的。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丹增深切地指出:“我们过去落后,一个是人家封锁我们,企图把我们孤立于世界发展之外。另一方面是我们长期闭关锁国,自我封闭,只强调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斗争。总怕对外开放,对外接触会导致资本主义,看不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优势互补,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相互联系的一面。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观点,应该说是过去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失误之一。”[5] (P708)

第三,把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为现实社会主义的特征,在宣传上难以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状况。社会主义一建立,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社会主义的一切都高于资本主义,于是把未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作为现实的优势性进行宣传,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基本前提,将自己定位在各方面都已经比资本主义更高的阶段上,真的居高临下地俯视资本主义,于是坚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货真价实的,资本主义的民主是虚伪骗人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蒸蒸日上,兴旺繁荣,资本主义的经济则每况愈下,日薄西山”。[3](P5~6)这种宣传关起国门尚可,一旦国门打开,相反的事实就会使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缺乏人文关怀。为什么苏东在一夜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垮台了,说到底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没有在那里建立起来。因为现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是未来社会的,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实际,虽然人们表面上对社会主义的一切宣传都予以认同,但实际上不适合国情的观念是很难深入人心的。可见“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能够内化到人们心灵和习惯中的科学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是苏东社会主义走入低谷的深层原因”。[6](P60)

三、现实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突破后,需要更多地、大胆地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不是本国封建落后的东西

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替学说,人类社会必然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依次更替,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是对前一个社会形态的扬弃,并高于前一个社会形态。根据这一原理,资本主义必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高于封建社会。可见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建立后,除了继承本国具有普遍意义的优良传统外,更主要的是清理和批判封建的种种观念,与此同时,大胆地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

1918年4月,列宁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上, 就曾驳斥过那种认为“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7](P276)的观点。他说, “我们不能设想,除了以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而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外,还有别的社会主义。没有邮电和机器的社会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7](P258 )我们现在要向资本主义学习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不够,我们没有这些知识。”[7](P271)所以, 已经夺取政权的工人阶级,其任务就是要把资本主义所积累的一切最丰富,历史上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由资本主义的工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

斯大林继任苏共总书记后,逐步背离了列宁指引的道路。他提出的“一国建立成社会主义”和“两个平行市场”理论,过分地夸大了苏联经济的独立性,以为如果苏联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结合,就会使苏联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属品。这种理论观点指导下的苏联经济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建状态。经济崎形发展,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长期处于短缺经济之中。此外,在封闭状态下,失去资本主义文明的借鉴作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只能来自马恩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及本国的封建专制传统。因此,苏联模式中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指令性,文化上的一元统治,都可以说是封建传统治国思想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反映。我们很难说这些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后,按照苏联模式建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一边倒”政策,把资本主义完全拒之于国门外。认为“穷革命、富变修”,要以阶段斗争为纲,用“抓革命”来“促生产”所引发的一次次反资本主义复辟运动,把国民经济推向了濒于崩溃的的边缘。在排资的同时,我们对封建的东西却熟视无睹。如家长制、官本位、集权、个人崇拜等,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并内化到我们的社会机制之中,甚至到了今天也仍然在影响和阻碍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到损失。”[8](P335)

综上所述,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果不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那么相对于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而言,它就落伍了,不符合时代潮流了。社会主义之所以出现曲折与其排斥资本主义,没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将自己实际置于封建文明的熏染之下不关关系。

四、当今资本主义相对于马恩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未来社会主义特征的预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考察和归纳

马恩对未来社会特征的预测,是在分析和批判当时资本主义所能达到的高度得出的确切结论。他们是“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9] (P111 )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得出的确切结论”。[10](P420)并且他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11](P466)可见马恩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基于当时的历史事实的。而马恩逝世后,资本主义又经历了150 多年的发展,现实社会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家不曾也不可能预料到的新情况、新现象。例如:“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工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日益减少甚至消亡;阶级结构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极化,而是出现各种社会分层现象的多元化;阶级矛盾也因阶级结构的多元化和结构性失业、普遍的社会问题等不再仅仅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而是阶层的、阶级的、利益集团的、民族的和种族的、激进的和保守的等多种社会矛盾,纠缠在一起。知识经济的出现甚至使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界线进一步模糊,使得有钱人与贫困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不是财产的拥有,而是对知识的掌握。”[3](P5~6)因此,这些深刻而剧烈的变动必然影响到马恩基于当时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得出的未来社会特征的“确切结论”。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2](P693)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也必须“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13](P719)并且把“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13](P719)这样才会得出合符时代发展的确切结论。江泽民同志1997年5月29 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的深刻程度,在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充分说明了马恩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也必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动。

五、不似结论的结论:我们究竟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指明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方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14]不断地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是对普遍真理从本质上的高度概括,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的指导意义。像马克思主义为工人阶级,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基本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辩证思维的方法就具有稳定性和持久的指导意义。而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形成的具体学说则要因时因地转移,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教条主义历来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时代对一些具体事物所作出的具体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而不注重立场、观点、方法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用本本来剪裁丰富多彩的现实,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所以,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8(P143)]其次,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指明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方向。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由低级向高级,由蒙昧向野蛮、由野蛮向文明发展递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这种追求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晶,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实践,给整个人类带来的发展变化、文明进步,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今天没有任何理由不坚持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指明的这一大方向,当然,致于具体道路怎么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如果背离这一方向,就走到邪路上去了,就会丧失根本。再次,我们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地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现实社会主义从落后国家突破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因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15] (P285~286)因此,我们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4]只要合乎“三个有利于”就要大胆地试、大胆闯,“不必再削足适履式地让现实生活的生动发展服从本本的框架,而是要让本本随着现实生活的生动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16](P16 )不断地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收稿日期:1999—10—31

标签:;  ;  ;  ;  ;  ;  ;  ;  ;  ;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反思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