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吴佩欣 陈茂荣 黑龙江 哈尔滨 134600
临江市四道沟镇中小学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所辖七所村小和一个教学点。由于受到交通因素的限制,中心校没有办法到所有村小走教送课,大部分村小以前只能开设数学语文两门课,教学比较单调、乏味、枯燥,因此很多村民选择了把孩子送到了市区上学,既给村民们增加了经济负担,又让学生小小年纪离开了父母的监管,无形中多了教育管理的隐患。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让农村孩子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我校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我校以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尝试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点效果,多次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表扬。
一、借力用势,抓住契机,积极改变村小教育面貌
2013年学校积极争取到了省电教馆的“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首先在一个教学点安装使用,这个项目的优点是资源库里有全国特级教师、省内名师的课堂实录,涵盖了数语外、音体美等学科。在使用时,农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播放资源库里面的课堂教学实况,直接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运用于农村课堂,使课堂呈现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增强了农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有效性,激发了农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以往全凭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面貌,受到了农村家长和师生的欢迎。目前我校的村小和教学点一直坚持用好这个资源,它改变了村小的教育面貌。
二、用好白板,做好融合,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
2016年市教育局为我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2017年配备了录播室,安装了录课系统。教学设备的优化为我校依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提供了条件,老师们既可以从教学平台直接下载课件应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进行加工,师生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六个年级的白板使用率达到了100%。对白板由陌生到熟悉,由原来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熟练操作、灵活使用的能手,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被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所充实,课堂生态令人高兴。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观潮》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把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对于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来说,根本无法想象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壮观景象,视频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信息技术为师生们提供了更优质、更宽泛、更快捷的学习资源,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量、信息量增加了,视野开阔了,学习能力、求知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找准方向,积极探究,小微课发挥大作用
我校学生大部分以留守儿童居多,只有少部分孩子与父母一起生活,但家长们早出晚归,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辅导基本为零。而我校与第五中学共用一辆校车,早晚接送学生各三趟。乘坐早晨第三趟校车的学生无法在校上早自习,乘坐下午第一趟校车的学生没有时间接受老师的课后辅导。农村孩子的学习仅仅依靠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学习质量和效率让我们为之着急。
学校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发现了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了方便联系,为孩子配备了手机,基于这个情况,从2015年开始,学校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的系统培训,鼓励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制作成微课,并邀请了市信息化推进办公室郭连宾主任到校指导。在老师们熟练掌握了微课的设计、录制和使用后,2017年我校开始尝试用微课辅助学生的课后学习,解决学生课后学习的短板。首先班主任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建立本班的微信群,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点以及试卷中的失分点制作成一节节小微课,并为每节微课生成一个二维码,将二维码发布在微信群里。学生在家里,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微课。通过这些小微课,孩子们每天都能跟随着老师的指导进行巩固复习,弥补了学生放学后无人辅导的学习短板。
课后二维码微课是我校的一个尝试,三五分钟、七八分钟的小微课,时间短、容量小、方便快捷、生动有趣、可以随时重复学习,时间地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这都是它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特点。每天一至两个知识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连续两年的毕业考试中,语数外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数学平均分同比提高了12.3分。
老师们还将平时制作的二维码微课分类收集、保存起来,制作成码书收集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可以方便老师们随时使用,也可以备其他年级循环使用。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几年来学校尝试着依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激发了师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可贵的是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为边远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
论文作者: 吴佩欣, 陈茂荣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学生论文; 我校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农村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课后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