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执政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以来,理论宣传界对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共产党执政规律定义
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定义,一是侧重“执政”,二是侧重“规律”,即一些共性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要素说。李光炎认为执政规律指的是把党派的执政活动当作客体来研究,揭示出执政过程中诸要素,如执政党、人民群众、客观环境等因素,以及诸环节如何计划、组织、指挥、决策等之间客观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注:李光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桂海论丛》2002年第2期。)蒋世琳指出,执政规律主要是研究制约执政得失的主要共性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在层次上有宏观的、微观的、战略性的、策略性的。(注:蒋世琳:《政党执政规律的若干思考》,《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王新喜认为,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应研究影响共产党执政的因素,如经济建设、治安状况、人民生活、国际形势等,但其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注:王新喜:《论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1期。)
2.影响说。这种观点把党置于国家和社会的视野中来考量。如王韶兴强调,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以社会主义类型政党政治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地位、党政关系、政党关系及其运行的结果状态入手,探讨共产党影响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理论与策略、本质与特征及其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问题。(注:王韶兴:《政党文明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李勇华认为,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指运用民主和法制的原则整合、表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来实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就其外延来说,体现在执政理念、执政宗旨、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执政机制、活动方式和执政措施方法以及对执政党的监督等许多方面。(注:李勇华:《从“南方谈话”到“七一讲话”: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及其深化》,《探索》2002年第4期。)蔡长水认为,执政规律的实质指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运用民主和法制原则,表达和整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以实现自己的纲领、目标。就其范围说,是党的领导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统一。(注:宋奇、杨义芹:《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几点认识——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长水》,《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第3期。)
3.主体说。卢先福认为,执政规律是指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的活动和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向。它涉及党的执政本质、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能力等等。(注:卢先福:《研究党的执政规律的三个着力点》,《领导之友》2002年第4期。)谢新力认为,共产党执政规律指从党的执政主体地位和视角去揭示党的活动和建设规律。(注:谢新力:《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求是》2002年第11期。)
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意义
学者们认为,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总结世界范围内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的需要。王长江等认为,20世纪90年代,苏东10国共产党突然全部丧失执政地位,根本问题出在共产党内部,在于严重违背执政规律。政党的性质和政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政党的性质如何,都会因为比较好地把握了执政规律而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也会因为没有掌握执政规律而丧失执政地位。在这个问题上,历史不会偏袒任何政党。(注:梁丽萍、李红:《研究执政规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访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长江教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2.执政活动有其客观规律。张志明认为,执政党活动的若干基本方面,如政党的定位及其功能、政党的执政方式、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等都有客观规律可循,工人阶级政党也不能违背,不应该把执政党活动的基本运作机制及规律,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多党制与三权分立相提并论。(注:张志明:《为什么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中国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第8期。)
3.应对当代世界变化对共产党执政能力考验的需要。王天玺认为,加入WTO后,直接面临着全球化浪潮,中国共产党面对着一个急剧变化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适应变化,理论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华民族就有希望登上人类文明的中心舞台;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无所作为,随波逐流,共产党必然丧失执政能力,无情地被历史发展潮流所淘汰。(注:王天玺:《高扬理论创新旗帜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年第10期。)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李光炎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第一个建立共产党政权的前苏联算起,共产党执政国家的历史已有80多年,应该说研究执政规律的重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如果能够担负起这一特殊使命,就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注:李光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桂海论丛》2002年第2期。)
5.我们党立足时代前列的需要。柳建辉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执政党,无论从其辉煌的80年历史考察,还是从未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来要求,都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注:柳建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北京日报》2001年8月13日。)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方法
学者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研究阶段,主要有:
1.哲学思维方法。耿鸣认为,要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是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体现现在: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仅靠一般思维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用哲学思维方法武装头脑,才能切实做到“三个代表”;具备哲学思维方法是当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哲学思维方法最主要的是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注:耿鸣:《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2.坚持比较研究,注重特殊与一般的统一。王长江认为,研究政党执政规律,首先必须把政党从特殊上升到一般。停留在对一个政党、一类政党的研究上,是无论如何也难以上升成理论、摸索到规律的。因此对不同类型执政党的活动、分析显得非常重要,应该扩大视野,通过对各种执政党的运作进行比较研究来把握规律。(注:梁丽萍、李红:《研究执政规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访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长江教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3.其他方法,如制度研究方法,吸收当代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等。(注:梁丽萍、李红:《研究执政规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访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长江教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障碍因素
学术理论界对此方面有所研究,如:
刘长江认为,与对革命规律的认识过程相比,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却充满更多曲折,主要在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党形成了自己关于以革命道路到党的建设的完整正确革命理论,而革命的胜利使得执政的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受到革命的理论原则的深刻影响,从而难以正确认识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刘长江:《深入研究执政规律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党建》2002年第8期。)
王长江认为主要存在两大障碍:思想上的障碍和既得利益的障碍。(注:梁丽萍、李红:《研究执政规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访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长江教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容
学术理论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容研究比较丰富,主要可归纳为以下10种观点:
1.基本原则说。宋荫荣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强化党的整合机制、密切党人民群众联系的原则;围绕执政纲领和目标、自觉加强和改进党自身建设的原则。(注:宋荫荣、唐晓清、储霞:《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第4期。)王长江认为,执政运作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利益整合原则;依法治国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党内民主原则。(注: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229页。)赵昌智、蒋伏虎、夏洪春认为,必须从时代特点和中国不断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一系列基本原则:执政理论的创新原则;执政任务的“发展与整合”原则;执政目的的执政为民原则;执政地位的民主性原则;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原则;在公务员管理上的“党管干部”和“依法管理”原则;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执政基础的以民为本原则;保持党的先进性原则。(注:赵昌智、蒋伏虎、夏洪春:《用改革精神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2.关系说。王长江认为,执政规律主要研究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内关系交互作用,特别是执政党在其中的活动规律。(注:梁丽萍、李红:《研究执政规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访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长江教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卢先福认为,研究执政规律要把握三个关系:共产党执政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共产党执政规律与其他政党执政规律的关系;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执政规律的不同特点。(注:卢先福:《研究党的执政规律的三个着力点》,《领导之友》2002年第4期。)陈爱玉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四对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党的先进性与凝聚力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注:陈爱玉:《略论我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六律说。蒋国海、于晓雷认为,执政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规律:理论创新规律;执政为民规律;发展兴国规律;从严治党规律;依法治国规律;稳定团结规律。(注:蒋国海、于晓雷:《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探索》2003年第1期。)李光炎认为应包括:理论导向律;孚众顺民律;务实创新律;总揽协调律;从严治吏律;梯队储备律。(注:李光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桂海论丛》2002年第2期。)
4.本质说。刘长江认为对执政规律的研究关键在于把握执政本质即执政为民,因为权力来自人民。要做到执政为民,每一个领导干部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共产党必须接受人民监督;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关系。(注:刘长江:《深入研究执政规律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党建》2002年第8期。)
5.根本问题说。陈进国认为探索执政规律,根本问题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核心;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则;加强制度建设是巩固执政地位的保障;抓好党风建设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注:陈进国:《探索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学术交流》2003年第1期。)
6.一般特殊说。刘魁栋认为,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首先要研究世界上一切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其次要研究一切共产党执政的共同规律,然后再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注:刘魁栋:《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上、下),《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2期。)臧乃康认为,执政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权力监督及制约规律和人民至上及授权的规律;执政的特殊规律主要是一党执政的规律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规律。对于执政规律的研究不能忽略不同性质的执政党之间也必须遵循执政的一般规律的要求。(注:臧乃康:《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讨》,《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朱明德还探讨了共产党政权不能脱离一般执政规律的作用,其客观原因是:新的人民政权脱胎于旧的剥削阶级社会,故在执政过程中不时流露出封建专制传统痕迹;新的共产党政权执政活动没有先例可循,肯定会有摇摆和闪失;新的共产党政权诞生之日起就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其主观原因有:思想理论宣传的幼稚;(注:朱明德:《浅谈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徽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路线方针政策的左右摇摆;法律制度的宽松与遗缺;民主政治发展缓慢;重意识形态,轻经济发展。
7.宏观战略说。蒋世琳主要从宏观的战略层次探讨执政规律,认为:民心是执政之基;执政党自身状况是政权得失的关键性因素;民族、宗教问题是事关国家兴衰存亡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在开放条件下执政的政党,必须审时度势制定正确有利、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注:蒋世琳:《政党执政规律的若干思考》,《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
8.本体说。王韵兴从共产党自身角度着手认为: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的本质和职能是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入门和关键;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及其功能是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正确认识和准备把握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要求是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中介和依托;政党监督制约规律是共产党执政规律中的重要子规律。(注:王韶兴:《政党文明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
9.基本经验说。高建生指出13年基本经济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关键点。(注:高建生:《十三年基本经验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反映》,《党建研究》2003年第2期。)
10.要点说。李君如从执政纲领、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地位的视角提出了四个要点:执政党要有理想和现实相统一的纲领;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有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要实行正确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地位,防止权力对党的侵蚀。(注:李君如:《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第9期。)张建德认为执政规律主要是指: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大力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注:张建德:《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几点认识》,《理论学刊》2002年第1期。)王乾三认为执政规律主要包括:与时俱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三个“先锋队”。(注:王乾三:《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研究》,《前沿》2002年第11期。)田斌君认为,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应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继承、丰富和发展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上下功夫;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田斌君:《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理论前沿》,2002年第21期。)
“三个代表”与共产党执政规律
学者们一致认为:“三个代表”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的认识。
1.“三个代表”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刘春鹏、王中华认为,“三个代表”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高概括,具体体现在三个“高度概括”:高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推动历史前进的规律;高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实现全面发展进步的规律;高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立于不败之地的规律。(注:刘春鹏、王中华:《“三个代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高概括》,《发展论坛》2002年第9期。)王尔玺认为“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确定了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解决了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问题;巩固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规定了共产党建设的科学标准;贯通了党的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注:王天玺:《高扬理论创新旗帜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1年第10期。)王峥认为“三个代表”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面对的三大主题,而且鲜明指出这种代表必须是“始终的”、“中国的”、必须是“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的。从规律性上讲,这实际上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始终如一、立足本国、与时俱进等优良品格。(注:王峥:《“三个代表”与共产党执政规律》,《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2.“三个代表”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的认识。黄有泰、黄象品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执政使命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党的执政宗旨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对党的执政资格提出了新的时代标准。(注:黄有泰、黄象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求是》2002年第21期。)秋石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立党、执政、兴国三者统一起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卓有成就的新探索。(注:秋石:《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求是》2003年第4期。)蔡世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规定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向、基本准则、基本要求,是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注:蔡世忠:《“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理论导刊》2001年第9期。)李勇华从“南方谈话”与“七一讲话”的比较中得出“三个代表”具有的深刻性:从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到揭示党的本质;从提出“党政分开”、“法治”到提出“依法治国”和转变“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从经济整合到政治整合;从“马列必胜”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人的全面发展”;从“制度反腐”到“从源头抓起”。(注:李勇华:《从“南方谈话”到“七一讲话”: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及其深化》,《探索》2002年第4期。)宋培基认为,江泽民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既体现了他非凡的理论勇气,也表现出鲜明的理论特色: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注:宋培基:《江泽民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几点结论
纵观学者们关于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容、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等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概念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够揭示其本质属性的定义。事实上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综合概念,对其质的规定性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内容上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如对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贡献,资产阶级执政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规律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上还不够多样化,吸收和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力度还不够大,对比较研究方法的驾驭还不够熟练;研究的视野还不够开阔,不能从历史、文化、社会、理论等多维视角来审视;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还存在囿于对领导人讲话、中国文件的注释上,缺乏创新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