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演变规律初探_cbd论文

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演变规律初探_cbd论文

对中国城市中心商务区演变规律的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城论文,市中心论文,规律论文,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世界范围看,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中在形态和功能内部联系最为强烈的区域,内部关系及外部影响也最为复杂和深刻。中心商务区在城市中的作用是非凡的,它一直是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活力与实力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心商务区的作用也有很大改变。

1 对西方城市中心商务区演变过程的总结

中心商务区或称为城市中心区、闹市区(downtown),是城市的核心部分,从城市产生之时起,中心商务区就存在。最初表现为城市中的主要商品交易场所,行政机构往往也座落在邻近。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中心商务区大概是化敦的西蒂(City),英国于16世纪60年代在伦敦建立了皇家交易所,形成了西蒂金融区的核心。

中心商务区的概念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当时欧美地区的工业化已全面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各国学者对城市的研究也空前活跃。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伯吉斯(E.W.Burgess)以芝加哥市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的演进规律和空间结构,在1923年发表的“城市的成长”(Growth of the City)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学说,将核心区域称为中心商务区(CBD),是以零售、办公、俱乐部、金融、宾馆、剧院等功能为核心,城市商业活动、社会生活、市民活动和城市交通的焦点。这时的大城市中心地区由工业化发展引起了办公、贸易、金融、娱乐等功能的产生,与传统的商业中心已有显著区别。

总的看来,CBD一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种重要性因时而异,CBD的不同功能也有各自不同的演变过程。

零售商业直到二战前后仍然是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功能,而且只有在市中心才能找到门槛较高的专业商店和大百货店。但50年代以来随城市功能离心化趋势的加强,情况发生很大改变。整个过程可用三阶段模式概括:①CBD主导时期(19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城市中机械化交通和大百货商店的出现标志着现代CBD的形成,在市中心建立大型售商业设施第一次成为可能,其他商店也聚集在大百货店附近,各商店形成竞争性关联关系。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CBD的零售业一直占有整个城市的主要部分。②CBD衰退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郊区化使CBD零售业在城市中份额急剧下降,由25%左右降至7%左右。到80年代,一般大都市区零售业中CBD很少能超过2~3%。③CBD恢复时期(70年代以来)。针对CBD零售业持续衰退的实际,城市政府开始寻求阻止衰退的方法,如增加CBD的特色服务、在市中心建设有竞争力的大型商城(mall)等。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二战以后的时代里,对于许多大城市而言,CBD办公事务的增长抵销了零售业衰落的影响。这种增长与社会白领阶层的迅速的扩大相伴而生。CBD内各办公事务机构之间形成强烈的互补性关联,聚集并不断扩大。这一过程持续到70年代,以旧金山为例,1976年该城市中的CBD中办公事务从业人员比例高达61%,在整个中心县办公事务从业人员总数中比重也达到61%[8]。同时办公事务的郊区化也变得很显著,到80年代,许多都市区的办公事务已经形成了几个相对集中分布的点,CBD是其中之一,与过去作为独一无二办公中心的情况相比,地位已经下降,但仍极重要。值得注意的是CBD办公事务没有出现明显的衰落的现象。

市中心的旅游、娱乐、体育活动呈增长之势。

纵观西方中心商务区的变化,它经历了一个由功能分散走向集中、又由集中趋于分散的过程,其中不同的商务活动有各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中心商务区在城市社会经济生产中的地位与50年代相比大大下降。改造与复兴中心商务区是近年来城市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

已讨诸实施的复兴CBD的途径有:倡导公共部门与私人投资者的合作,公共部门提供税费方面的优惠,以使私人投资的开发项目经济上可行;进行规划设计的创新,如建设具有全套功能的巨大建筑、建设地下购物商城、建设行人通行系统、保护与改造旧有建筑以创造最佳空间环境、设计风格别致的新建筑等。

经过几十年的分散和近年来的大规模开发,中心商务区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甚至居民的心理上仍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中心区的财政基础日渐削弱,就业水平普遍下降。中心区的经济日益依靠来自城市以外的商务人员、开会人员、旅游者来支撑。在市中心工作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这里的零售业,但这种支撑越来越有限。中心商务区仍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方面已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心商务区在演变过程中已表现出的规律对研究中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形成和演变机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与西方大不相同,所以同样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这种独特机制并与西方城市进行对比,推定我国CBD发展的总体规律。

2 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的演变机制

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城市发展通过执行指令性计划来实现,其时CBD的演变机制非常简单,几乎只有计划和行政命令能够起作用。在计划体制下,城市以发展工业为主要任务,商业服务业被压缩到最低限度,金融和其他为生产服务的办公机构作为“计划”的附属手段并大大简化,使之脱离商业属性。实际上城市中不同层次的第三产业功能均被人为抑制。作为城市第三产业功能载体的CBD在这一期间不可能有正常的发展。城市中心区的许多商业、金融设施通过行政命令方式改作工业等用途。例如解放前在上海外滩一带有100多家金融机构,解放后减为8家,30多幢银行大多数改为工厂、企业营业楼以及机关和宾馆,对商业网点也进行裁并撤减。这个时期实际上是城市中心功能丧失的时期[1]。

80年代起至今是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城市发展与CBD演变的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机制远较过去复杂,大体上可用如下几个过程加以描述:①经济过程。这是新时期城市CBD演变中的核心过程。其中,城市产业结构的转换、第三产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开发商和经营者是经济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受经济利益驱动,为追逐最大投资回报和商业利润而倾向于在市中心开发经营第三产业;逐步建立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地产市场,是经济过程实现的环境条件,为城市土地用途合乎经济规律的转变提供了可能。②反经济过程。我国城市土地实际为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占有。建国以来,我国迅速形成了一套依托“单位”解决工作、生活、家属就业甚至子女入托入学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各单位划地为牢,在内部搞自成体系的建设,从而使“单位”成为我国城市地域结构中独有的重要特征。十几年的改革对“单位制”的冲击并不明显,单位办社会的现象阻碍着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方式合乎经济规律的有序演进,结果造成城市土地资源低效使用和城市社会经济的低效运转。③市政当局的调控过程。城市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环境,也是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活动的场所,因而城市发展过程不能唯经济力量是从,市政当局通过规划及管理等调控过程,协调开发商、经营者和公众的利益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功能,对城市中心区的演变可起到一定的规定作用。理想的情形是,市正政当局应代表公众长远利益,而实际情况与理想存在距离,突出的问题是调控常为手握巨资的开发商所左右。

上述诸过程在现阶段我国城市CBD演变中形成相互影响的复杂互动关系,互动关系的集成决定CBD的演变进程。

未来城市中心区的演变机制将是对现有基础的继承与发展。产业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方向转变,将继续推动中心商务区的发展;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将规范有关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形成合理收益分配关系,保证城市中心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新的城市规划体系和模式的建立,切实增强对中心区开发活动的约束;城市区域的统一财政,保证中心商务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城市人口分布形态的变化,将促使中心商务区结构发生改变;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的发展也将影响到CBD的演变。

3 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的演变过程

西方城市CBD的演变大体上已经历了商务功能初步聚集、商务功能强化和商务功能趋于分散三个阶段,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城市CBD演变过程还远远没有完全展开,由于演变机制的特殊性,演变过程也将不完全一致。

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中心区商务功能通过恢复与发展,迅速完成了初步聚集。在这一过程中,零售商业发挥了主要作用。从整体上看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已开始进入商务功能强化时期,表现为商业功能继续加强的同时,中心区也日益变成为金融中心,其他办公事务迅速发展。以长春为例,中心区(重庆路和人民广场附近)新建的高原建筑多在20层左右,高度在70~100米之间,有北国之春大酒店、国贸中心、工商行、国际大厦、金融大厦、保险大厦,香格里拉大厦、百货大楼新楼,在建的有辉达大夏、如意大酒店、国际贸易中心等等,一幢幢多功能大体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表明长春市中心区的商务功能正在得以强化,中心商务区硬核的特征已很明显。核心边缘也建设了许多高层住宅,可容纳大量人口居住。

根据演变机制的发展变化推断,我国城市中心区商务功能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将逐渐出现分散化的趋势,居住的郊区化是基本推动力。这种分散将从零售商业开始,办公事务的分散也会有所发展。分散的程度远远低于西方城市。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具有持续发展的条件:①居民择居的郊区化趋向远不如西方强烈,未来市中心也将保持大量常住人口,有效支撑中心区商业的繁荣;②市区与郊区在行政上统一由市政府管理,中心区的再开发有可靠的财政支持;③西方城市中心区衰落的前车之鉴有助于我国城市制定正确的中心区发展政策。

4 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内部结构

总的看来,我国城市CBD内零售商业和居住是最主要的职能,以上海中心区为例,这两项职能占59.7%[1],同时办公事务也是中心区主要职能之一,表明中心区已经脱离了作为单纯零售业中心的阶段,是办公—商业—居住综合体。

与西方比较,我国城市CBD的职能层次较低,零售业以外的高级商务活动较少。但应该认识到,我国城市商业以及CBD演变机制不同于西方,致使城市中心区不但现在、即使未来也将是最主要的零售商业中心,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城市CBD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如果片面强调提高CBD职能层次,排斥零售商业,则与国情不符,不利于CBD发展。所以我国城市CBD在职能层次的提高过程中零售商业和居住将有相对西方较高的比重。

以上海为代表的少数特大城市,其中心商务区的核心正在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上海市中心区正在形成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滩至河南路的贸易总部区、河南中路至福建中路的高级服务办公区、南京路一带的中心商业区。

多数城市CBD的核心区地域分化不明显,内部零售业与金融、旅馆和其他办公事务共同形成CBD核心。但外围地域可划分出许多功能亚区,以长春为例,包括商业、住宅、行政办公、医疗、文化娱乐,文物古迹、旅馆、新闻出版、轻工业、交通枢纽、批发仓库等。其中商业和住宅范围大、分布广,每个等级的商业中心都存在。不但是城市商业网点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常住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目前中心区内的常住人口绝对数量正在逐年缓慢减少。

5 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的整体演进趋势

三种作用力叠加决定CBD的整体演进:高地价对土地用途转换的推动力,拥挤造成的排斥力,外部优势区位的吸引力。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我国城市CBD整体演进出现3种趋势:①职能层次提高。金融等高级办公职能增加,商业职能层次提高,居住职能下降,CBD核心区日渐突出;②范围向外扩展。上海最为典型,拥挤的浦西容纳不了迅速扩大的商务功能,隔江相望的东陆家嘴因浦东开发而成为优势区位,成为CBD扩展的方向;③整体向优势区位蠕移。从长春的实例看,从中心区沿同志街向南,是基础设施较好、接近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等收入较高阶层的居住地,正在成为CBD发展的方向。地价图上一级土地沿同志衔向南延伸、特别是在四分局一带成为新的一级土地的事实也可以作为佐证。而东、北部胜利大街—大马路沿线的破旧地区的更新则较缓慢,可能成为CBD整体蠕移的“遗弃地带”。

标签:;  ;  ;  ;  ;  ;  ;  

我国城市中心商务区演变规律初探_cbd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