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蜜栽培与管理_甘露子论文

甘露的栽培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甘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甘露也称甘露子,是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其地下块茎(是一短而肥厚的地下茎)味甘甜而得名甘露、地露。因其地下块茎似蚕蛹又名地蚕、草石蚕、土蛹;依其块茎形状有地区叫地螺丝菜、宝塔菜、地纽、地环、土虫草、蜗儿菜、地瓜儿。

      甘露按蔬菜种类划分,在生产上包括甘露子和银条别名银条菜、银根菜。两者植株形状相似,地下茎有所不同。甘露地下茎为短粗的蚕蛹状,银条为细长鞭状(也称地藕),两者地下茎外皮和肉质均为白色,以浓郁、细嫩的肉质著称于世,亦都是加工酱菜的上乘食材。

      甘露原产地中国,目前,华北、西北、华东地区仍有野生种分布,可以说中国是甘露的故乡。

      1 考证

      甘露子的名称见于宋代。南宋·马光祖修、周应谷纂《景定建康志》:“菜之名”已经提到甘露子。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地蚕,一名土蛹,生麦野中,方茎,窄叶有齿,根连株,形似老蚕,可菹可菇。味甘故名甘露子。”南宋·杨万里《诚斋集》:“甘露子一名地蚕”诗歌云:“呼我果,谓之果;呼我蔬,谓之蔬……高阳酒徒咀尔不摇牙。”称道它兼具水果和蔬菜二者的特征。南宋·陈景新《全芳备祖》:“果部”也收录甘露子。元·张铉《至正金陵新志》:“菜之品”收录有甘露子。元·王贞《农书》对甘露都有记载。说甘露属于蔬菜,根如累珠,味甘甜而脆,故名甘露。明·朱橚《救荒本草》:“人家园圃中多栽,叶似地瓜儿,叶甚阔,多有毛涩,其叶对节生,色微淡绿,又似薄荷叶,亦宽而皱,开红紫花,其根呼为甘露儿,形成小指而纹节甚稠,皮色黪白。味甘。采根洗净,火煠熟油盐调,食生腌食亦可。”

      甘露从一种野生植物到被驯化栽培和利用,栽培始于宋·元代,广为栽培则在明代。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食蚕即今日之甘露子也。荆湘、江淮以南野中有之,人亦栽莳。二月生苗,长者近尺,方茎对节,狭叶有齿,亦如鸡苏,但叶皱有毛耳。四月开小花成穗,一如紫苏花穗。结子如荆芥子,其根连株,状如老蚕。五月掘根蒸煮食之,味如百合。或似萝卜卤及盐菹水收之,则不黑。亦可酱渍、蜜藏。既可为菜,又可充果。”

      目前,甘露广泛栽培在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天津、甘肃、青海、四川、云南、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及广西,吉林省也有栽培,是一种味美爽口、颇受食者喜爱的蔬菜。如今长江下游的江苏等地是产甘露较多的地方。在中国北方商家呼为“甘露”,乡间呼为“地骨拉儿”,如北京六必居、北京天源的卤虾油小菜或酱八宝菜,甘露是其中的一种原料。

      1882年俄国使馆医生贝勒把中国产甘露块茎送到法国动植物引种驯化协会副会长科罗斯耐斯庄园栽培获得成功。17世纪末传入日本,1882年引到欧洲,1990年后传入美国。

      2 植物学特征

      甘露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其上密集须根及在先端有膨大成短肥螺蛳状肉质块茎,可食用。块茎长5~6cm,上有5~7个环状节,外皮及肉均为白色。茎高30~120cm,四棱方形及节间有硬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两面被贴生短硬毛,轮伞花序通常6花,多数远离排列成长5~10cm顶生假穗状花序;小苞片条形,具微柔毛;花萼狭钟状,外被具腺柔毛,10脉,齿5,三角形,具刺尖头;花冠唇形,粉红色至紫红色,筒内具毛环,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球形,具小瘤,内含黑褐色卵圆形种子1枚。

      3 生物学特性

      为短日照植物,较喜凉爽气候,茎叶生长适温为20℃~25℃。不耐高温干旱,喜湿润、怕涝,不耐霜冻,遇霜地上部枯死,以地下茎越冬。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土种植。土层温度在8℃~10℃时萌芽,土温在15℃左右出土,展叶,20℃~30℃生长旺盛,叶腋处先后开花。气温25℃~32℃地下抽生白色匍匐茎;处暑至秋分,天气转凉地上部生长缓慢,匍匐茎顶端数节开始膨大,形成块茎。待地上茎叶开始枯萎时,可随时采挖。甘露生育期250天左右,平均亩(667

,下同)产600~1000kg,高产可达2000kg。

      4 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据徐梦、孔祥慧等(2009),以甘露子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试管苗的生根、移栽、扦插以及试管苗移植的研究,并建立起甘露子优良变异植株的无性系,达到了快速繁殖的目的。结果证明:诱导嫩茎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是1/2MS+BA0.5~1.0mg/L+2.44-D1.0mg/L;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是MS+BA 1.5mg/L+NAA 0.1mg/L;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IAA0.2mg/L+NAA0.1mg/L;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7%,扦插成活率为92%。移植的试管苗长势旺盛,秋季块茎收获量增产18%,根系增加1~2倍,入冬前枯萎时间晚7天。

      5 栽培

      整地和施基肥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方便灌溉的沙质壤土地块,栽种前,结合耕翻,每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磷肥20~30kg。破碎和平整土地后,按畦宽260cm、畦沟宽40~50cm作畦,并开好排水沟。如果是实行间作,则按间作作物实际要求进行整地。

      甘露用块茎繁殖,春分前后,土层温度在8℃以上时开始萌芽,定植期安排在清明至谷雨之间、苗高10~15cm时进行,每亩栽植6000株左右,按行距30~40cm、株距25cm,每穴1株,浇足定植水,定植深度与土坨平齐。与高秆作物间作套种的,每亩栽3000~4000株。

      施肥 定植20天左右,结合中耕除草,苗期随浇水追肥1次,亩施人粪尿500~1000kg,或复合肥30~40kg加硫酸钾5~10g,施穴肥,覆浅土,以促进茎叶生长;中期控肥,以防茎叶生长过旺,如夏季茎叶过旺要进行摘心。立夏以后植株进入旺盛期,追施人粪尿400~600kg;如夏至前后植株尚未封行,再施肥1次,肥料种类和用量同前;秋凉后要防衰,进行2次根外追肥,用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喷施,或施硫酸铵10~15kg,增加养分积累,促进块茎膨大。

      浇水 甘露生长前期温度尚低,随施肥随浇水1~2次,采用泼浇;炎热夏季高温期间,浇水次数相应增加,以保持土壤湿润,每隔3~5天于早、晚浇水,覆盖稻草或麦秸有利于保湿;立秋后天气转凉,块茎开始膨大,控制浇水,过于干旱时需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中耕除草 在苗期应进行多次中耕除草,每次雨后都需进行,以防杂草丛生。中耕深度5~6cm;在植株封行后,块茎膨大期停止中耕。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腐烂病、白粉病及红蜘蛛等。

      农业防治 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冬季深翻晒土、清除园区杂草、轮作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严格选种及复壮更新,保持优良种性,减少病害发生。连作地区进行土壤消毒,以防病毒发生,待甘露收挖后,亩用生石灰75kg撒施于土壤表层,然后进行深耕。

      药剂防治 霜霉病:防治药剂有58%金雷多米尔·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80%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80%代森锰锌500倍液、50%瑞毒霉600倍液、70%乙膦铝·锰锌500倍液、72%克露(霜脲氰+代森锰锌)500倍液、6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代森锰锌)10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600倍液、68.75%易保(噁唑菌酮+代森锰锌)1000倍液、52.5%抑快净(噁唑菌酮+霜脲氰)2000倍液、20%氟吗啉1500倍液及25%嘧菌酯(阿米西达)1000倍液等。腐烂病:用30%广枯灵600倍液或敌克松600~800倍液灌根防治。白粉病:用99%加德士敌死虫机油乳剂,或3%多氧清稀释600~900倍液喷雾防治,施药时气温不能超过35℃,宜在傍晚或清晨使用,严禁与其他农药混用,施药时间应选在块茎膨大期之前。

      红蜘蛛发生时,用20%扫螨净或哒螨酮1500倍液,或25%灭螨猛1000倍液、50%螨代治2000倍液、25%倍乐霸1000倍液喷雾防治。主要喷施叶片背面。喷药在傍晚或清晨气温低于35℃时进行。

      6 挖收和留种

      秋末冬初当地上部枯死后,即可收挖块茎;也可让块茎在地里越冬,第2年春季挖收。零星种植者,漏刨块茎即可作种,不必另外播种。

      多在当地土壤封冻前挖收,挖收时用铁锹翻挖土壤,捡拾块茎,挖收时保持块茎无机械性损伤、无泥沙、无黄斑、病斑和烂疤;挖收后适当除土、分级(一级品长4cm以上,二级品长2cm以上),然后上市销售。

      为保留良种,选大小适中、整齐、无伤残、无病虫害且具有物种特性的块茎作种,选长3~5cm、直径1cm左右的块茎留种,于室内排水良好处用湿沙土与块茎分层堆积越冬,供来年春季取出种植。

      联系电话:0431-81919599

标签:;  ;  ;  

花蜜栽培与管理_甘露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