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分积累制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在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中,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历来是经济学家们关注最多的问题。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二者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都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社会保障属于收入的再分配,兼有分配和福利的经济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中国正着手建立规范与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那么关键问题就是要相应地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这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内外学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问题。乔(Chow,G.C,1993)对中国的资本形式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依靠资本积累的途径[1]。弗里德曼与豪斯曼(Freidman,B.& Hausman,L.,1998)对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获得社会保障的可能性[2]。赫斯艾恩(Hussain,1994)对目前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3];桑(Song,S.& Chu,G.,1997)则研究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老年保险问题[4];而哈(Hu,A.,1997)对重新构造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展望了它的未来[5]。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8)对定额给付的现收现付制与定额缴费的基金制的养老保险计划进行了收益对比研究,肯定了中国推行部分积累制混合模式的可能性[6]。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局等一些国际组织越来越关注世界范围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改革框架。[7]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模式的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运营、养老金征缴与支付水平等问题上,其中有一些学者对养老金替代率问题也进行了专门研究。丛树海(2002)设计了一个分层次的养老保险框架结构,研究了基于此框架的养老金缴费与支付水平[8]。杨启贤(1997)对养老金给付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养老金给付水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9]。袁志刚(2001)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选择进行了经济分析,对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两种模式的养老金征缴和给付的均衡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中国养老保险所推行的部分积累制模式进行了研究[10]。
本文对中国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制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基于此模式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并研究了适度的养老金替代率对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以及社会福利的正向影响。
2 部分积累制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非基金养老保险模式,它是假定经济总是处于代际交叠模型中,即在竞争市场中,考虑任何一个时点t,经济均由两代人组成,即年轻人和老年人。模型中的个人在寿命期内具有生存两期,如果以退休时间作为划分,退休后个人进入t+1期。现收现付制是把年轻人t期收入的一部分直接转移给从t-1期进入到t期的老年人,作为老年人的养老金。与现收现付制相反的是完全基金制,它是把年轻人在t期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基金被征缴到个人账户,在t+1期连本带利当作养老金领取,用于t+1期的消费。
中国目前采取的养老保险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即社会统筹部分实行定额给付的现收现付制;而个人账户部分则实行定额缴费的完全基金制。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保障能力来看,这种模式可以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部分积累制依然属于一种强制性养老保险体系,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一是福利经济学追求社会福利选择的帕累托最优,政府有责任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可能地享受更公平的福利;二是经济学希望经济中单个家庭或个人在消费和储蓄上实现均衡分配,尽量使福利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损失,但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可能使他们找不到最优的消费路径,过渡消费与过渡储蓄都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三是养老保险属于福利的代际分配,从双向利他主义原则来看,个人能够履行为他人支付养老金的合约,但如果采用非强制性的养老保险模式,则可能产生非合意的结果;四是采用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福利的代际转移,也可能实现福利的代内转移,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进行相对公平地分配。由此看来,部分积累制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合意安排。
3 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替代率
所谓养老金替代率,是个人t期养老金与t-1期工资的比率。一般定义为个人进入退休期所领取的养老金与进入退休期上一年度工资的比率或者是进入退休期社会平均养老金与进入退休期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个人福利损失程度或者是表示个人受保障强度的指标。养老金替代率越高,个人福利损失越少,受保障的强度也越高。
为此,引入萨缪尔森(Samuleson,1958)的代际交叠模型。[11]首先给出模型的前提条件:(1)假定经济是封闭的,并且市场竞争均衡是稳态的;(2)假定每一代人在寿命期内生存两期:工作期和退休期,每个人都可以从养老保险体系中领取养老金;(3)不考虑利他主义(遗产)因素的影响。现在考察在t-1期工作的一代人,设工资总额为
把(1)式与(3)、(5)式进行比较,在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中,如果经济没有增长,基金回报率为R=n,即实际回报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否则为R=n+λ,即实际回报率等于实际工资总额增长率,即人口增长率与生产增长率之和。
4 完全基金制的养老金替代率
完全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相比,是一种基于投资的个人在生存两期的福利跨时配置。在t-1期,个人缴纳的养老金,如果存入银行,则具有储蓄的功能,那么在t期根据银行利率获得回报;如果由基金公司运营和投资,则根据投资回报率获得基金收益。本文将统一引入市场利率的概念,表示养老金的资本回报率。
从上式可知,完全基金制的养老金替代率是由市场利率r和养老金缴费率σ共同决定的。σ是预先确定的,而r是变化的,下面分析在经济处于稳态均衡状态下,最优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考虑代际交叠模型,经济由企业和个人组成,个人生存两期。在时刻t出生,并在时期t工作的人数为
其中,参数θ为时间偏好率或主观贴现率,θ总为正。
个人在t期内,无弹性地提供劳动,获得实际工资为,消费一部分收入,剩余部分进行储蓄以备在t+1期退休时消费。在t+1期,假设个人消费掉全部资产,无论是资本还是利息。个人效用最大化受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雇佣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工资,租用资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租用价格。
如果中央计划者以贴现率R作为对未来各代的效用贴现,并且只关心T+1期当前以及未来各代的效用,那么社会福利函数取下面的形式[12]:
上面的方程式就是社会福利函数最优条件,其中,(11)式表示的是代际交叠模型中代内福利配置条件,在t期年轻人的消费与老年人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然等于n+1。(12)式表示的是最优跨时配置条件,年轻一代在t期减少消费,通过增加储蓄,可凭社会贴现率R在t+1期进行效用补偿来弥补福利的损失。
稳态的资本水平满足修正黄金率,此时:
上式等同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黄金规则条件:MPK=n+δ,其中δ为资本折旧(δ=0)。它反应了这样的事实:如果中央计划者等同地关注各代人的福利,那么此时经济就达到稳态和均衡,此时人均消费水平最大。
如果考虑存在经济增长率的情形,根据索洛模型,经济达到黄金规则的稳态水平,则当资本边际产量必须满足下式,才能达到稳态的消费最大化。
MPK=σ+n+λ(15)
上式中,λ为生产增长率。如果不考虑折旧,δ=0,那么稳态的最优利率表示为:
在市场竞争均衡的条件下,完全基金制的养老金替代率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替代率是极其相似的。
5 部分积累制的养老金替代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的养老金替代率。这只是经济处于竞争稳态均衡,保证福利帕累托最优的状况。
在t期,个人的效用由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后的收入,再减去储蓄部分来决定。在t+1期,个人的效用就由上一期的储蓄水平和养老金收益水平共同决定。在代际交叠模型中,根据消费周期理论,经济中的个人具有在生存各期平均分配福利的动机,即使在退休期,个人也期望福利不损失。
如果不考虑生产率增长的情形,则养老金替代率由下式表示:
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经济是有效的并且达到稳态均衡,那么部分基金制养老金替代率就由人口增长率、生产增长率、社会统筹缴费率与个人账户缴费率动态地决定。如果保持人口增长率与生产增长率不变,缴费率(μ+σ)的高低就决定了养老金替代率的水平。如果预先设计了缴费率,那么养老金替代率就由人口增长率与生产增长率动态地决定。
从中国的人口政策来看,短期内人口增长率不会有明显提高,大体保持一个稳态的水平,因此,唯一可以考虑的因素就是通过提高生产增长率的途径来完成。
实际上,前面的模型是依据经济竞争均衡并实现资本的黄金规则,使个人消费最大化的假设建立的。如果合计缴费率为28%,则只能提供30%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它反映的是经济达到稳态与长期均衡时,经济对消费与储蓄水平的要求,因此,只是分散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结果。
根据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设计,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为20%,缴费满15年,每增加1年,养老金替代率增加0.6个百分点,总体水平控制在30%左右。如果工资增长率为3%,基金回报率为4%时,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为25.9%。这样,基于部分基金制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区间为45.9%,55.9%,(注:资料来源见国家统计局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研究课题组,本文作者是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收支均衡子课题主持人,2003.)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水平大约在45-60%之间,如果与城镇中等偏上户消费额相比,60%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是适合的。另外,养老金替代率与缴费率、缴费年限和基金回报率成正比,而与平均余命成反比。如果缴费率一定,可以通过延长退休时间来扩大缴费年限,以此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退休年龄延长5年,养老金替代率将增加30%左右。另外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增加基金回报率,从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改进养老保障水平。
表1 基于竞争均衡的养老金替代率状况*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合计缴费率为28%,养老金替代率通过(22)式计算.
资料来源:朱青.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结论
假定经济是一种政府与市场共同起作用的混合经济,中央计划者制定强制性养老保险计划,并且总是同等地关心未来各代人的福利。为实现代际交叠模型的福利分配,这需要满足经济的资本水平达到黄金规则,此时人均消费最大,并且合理配置了个人生存各期的福利状况。在经济满足修正黄金率的稳态均衡时,考察了两种养老保险模式,一种是现收现付制,一种是完全基金制。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模式。利用索洛模型和对社会福利函数效用最优的分析,确定了这种模式的养老金替代率计算模型,同时还分析了最优利率的决定问题。
根据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设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合计缴费率为28%时,如果基金回报率超过4%,则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将达到60%左右。如果与中等偏上户消费额相比,这是一个合意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一方面可以为退休人口提供适度的经济福利,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养老金收支均衡。
标签: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金论文; 现收现付制论文; 北京养老金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