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生态化;植物种植;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及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 住户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现代化小区住宅的园林景观设计,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了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最高要求标准。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居住环境已越来越现实出它存在的魅力, 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将自然、功能以及艺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使住户在拥有住宅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
1项目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2hm2,总建筑面积10.82万m2,建筑密度28%,容积率为2,绿化率35%,下面谈谈该小区的景观设计。
2规划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2.1 设计主题: 阳光花园,浪漫家园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除去建筑内部的空间,主要景观体现在居住区内部绿地。建立一个和谐、生态的居住小区,提供一个浪漫的生活环境,
让业主沐浴在居住区内部的阳光中,正是本次设计规划的主题。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整个居住区绿地都能够满足业主的各种需求。清晨的鸟语花香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傍晚有人跳舞、散步,徜徉于小区内部可享闲适心境。居住区的主体设计应首先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研究人体行为心理学,设置让人舒适的各种空间尺度。
2.2设计目的: 诗意的栖居通过景观与建筑的和谐设计打造一个生活化、人性化的体现亲善美和谐家园思想的现代居住社区; 建立鲜明的社区形象,创造强有力的场所感和社会归属感; 借鉴有趣的现代景观和特色,融合传统文脉,营造富有文化情结的景观体验; 建立合理、层次分明的公共与组团、邻里空间; 提供多层次的休闲娱乐机遇,满足不同年龄居民的需求; 巧妙利用建筑空间、架空层、采光井、车库结构等条件,设计最佳景观方案; 建立清晰的交通系统,满足消防功能,动线与静线人行功能。
3设计原则
3.1 营造舒适的人性空间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本案的一大特点就是交往空间的塑造,通过社交场所提供各级平缓过渡的私密性环境。建立从公共到半公共、半私密到私密的领域,有助于居民选择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适宜的开放模式或交往模式,扩大居民占有空间的范围,增强他们对空间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建立小区中心广场完全开放式空间和组团的中心绿地不同等级的社交型空间,极大地促进居民对各自所需空间的占有和利用。
3.2设计做到小中见大
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细节,结合环境行为学处理好一些基本的尺度关系,充分利用场地中的每一块土地,最大化地发挥景观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景观空间的合理组织实现景观的低碳、人性、生态等宏观概念。
3.3风格整体统一,粗中有细
小区景观整体协调统一,注重区内的各个景观节点的塑造,将各个节点串联到一起,形
成一个个风格统一、变化多样的景观空间。与此同时,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又注重其中的变化,把细节变化融入到整个空间的塑造中,形成粗中有细的空间环境。
3.4突出四季变化的原则
设计遵循地区气候变化,合理选择相关植物并精心配置,营造四季变化的景观,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软质景观设计充分考虑植物的四季变化,利用常绿阔叶植物为主要的行道树以及背景林。通过色叶乔木以及落叶乔木的搭配点缀做到四季变化、季季有景。
3.5功能性和美观性原则
居住区不是一个摆设,其作用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所以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它的实用价值。植物的有序配置给人们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园路的铺设要符合小区建筑要求,强调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结合。空间组织上紧密有序,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住宅小区景观环境必须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布局分区及景点特色
第一景区:小区南面的人行主入口,在开敞的入口广场设置了3组喷泉,作为小区景观起点,装饰小区门面,此处与喷泉组合富有层次的花坛将延续景观轴线,将人的视线引向小区内部,让人产生了居住的归属感。3 组喷泉与两旁高大棕榈科植物的对比节奏变化丰富了整个空间感受,相映成趣,微风过处,水花星溅,漫步其中,带来的是柔和而不失欢快的轻松感受。
第二景区:由广场进入第一个景点,在游泳池旁设置的小型广场,融入有文化气息的弧形景墙与观景亭。镂空的弧形景墙不仅使景墙本身具有美感更能在景观上起到透景的作用,穿过景墙便又是另一个景点,风向南北畅通,是夏季纳凉、闲谈的好去处;游泳池边上一排整齐垂叶榕绿篱形成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给游泳池带来了一定的隐私空间;旁边的小型广场通过精心选择的铺装,与群落式种植的植物相结合,创造出了变化丰富、温性舒适、快乐的空间。
第三景区:这个景区以设置一弧形花廊为主景,主要通过地形处理及植物造景来体现其景观效果。微微起伏的绿地小坡,蜿蜒曲折的步径小道,游人穿梭其中,先抑后扬,豁然开朗,在有限的空间内显得景观丰富、步移景异、美不胜收。在植物上采用各种开花品种,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并有意识地选择不同花色、花期、香花的植物进行巧妙搭配,以便花期不断,有花可赏,带给了人们视觉与嗅觉上的享受。
第四景区:以半自然形态的中央水池作为该景区的景观核心。溪水在小区内蜿蜒流淌,溪底铺满卵石,溪的两旁则有意无意地散置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块,虽是人工堆砌,却仿佛来自天然,营造出一番溪涧景观。水体以“溪流-跌水-浅滩”的形式延伸到楼房的前庭。庭前开辟临水平台或木桥,水边种植垂柳及乡土水生或湿生植物(鸢尾、旱伞草等),充分展示水景,让居住者体验水趣,特别是在蒙蒙细雨时,丝丝柳条,如梦如织,相依相偎,渗透出生活的浪漫与诗意。在静水浅滩之际,还巧妙地设计了特色鲜明的道具———各种小品或是几块置石,或是一条闲凳,或一棵树,或一个简易的平台等,构筑出一组自然贴切的休闲小品。
5植物种植设计
第一景区:种植层次要明晰,突出“翠”的特点,上层以棕榈科植物与常绿阔叶树为主,如棕榈科的大王椰、银海枣、金山葵、老人葵、假槟榔、常绿阔叶树扁桃、盆架子、萍婆、芒果、小叶榕、黄葛榕、印度橡胶榕、幌伞枫等,中层以垂叶榕柱、柳叶榕、塔形金钱榕、丛生鱼尾葵、散尾葵、鸡蛋花、红绒球、球形黄金榕、球形七彩朱槿、球形非洲茉莉、苏铁等为主,下层突出地被植物景观,选用了黄素梅、七彩朱槿、花叶假连翘、大叶红草等彩叶植物为主,突出大面积色带、色块和层次丰富的花坛、花池等,突出简洁、纯净的现代文明特色。
第二景区:暖暖阳光的普照,鲜花的盛开,给人带来了一抹亲切、温暖的感觉,在小区内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亮点。因此在该景区以开花品种为主的是植物景观的色彩变化为
设计重点,种植上以疏林地被的层次性做为配置,站在树林下,暖暖的阳光,斑驳的树影,落了一草地的花儿,突出了“阳光·花儿”地带的景观特色。主要植物采用有仪花、黄槐、大花紫薇、红花羊蹄甲、凤凰木、粉花山扁豆、白兰、广玉兰、桂花、桃花、含笑、紫薇、红继木等。
第三景区:模拟林中河流,形成蜿蜒曲折的小溪。栈桥、平台、卵石、植物成为了“水”乐章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根据水深,选择了各种不同水生或水边的湿地植物,如菖蒲、水葱、旱伞草、鸢尾、芦苇、水鬼蕉、海芋、龟背竹等,岸边则是配置了垂柳、红千层、水杉、龙爪槐、鸡蛋花、竹子、美丽针葵、苏铁、花叶良姜等等。让湿地的植物与岸边的疏林花境相融相映、顾盼生辉,相得益彰。
第四景区:这是一个保健型的康体区域,除体现四季的变化之外,更应营建保健型生态园林,发挥植物的保健功能,让住户在户外长时间逗留健身的同时,不仅在视觉上欣赏到郁郁葱葱的夏季景色或是花叶飘零的秋季景观,还能吸收各种植物所散发出的、不同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气体。因此在该区域上营造的是一个观花与观叶、常绿与落叶、或散发香味的植物混交一起的复合式积极生态型植物群落。
结语:
随着绿色理念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逐步回归,不少住宅小区在建设自己的园林景观时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设计模式。在设计中,要做到几者的相互协调,相互运用新手法、新理论,为人们创造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婧.浅谈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2.
【2】刘晓军.也谈现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2.
论文作者:林育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景观论文; 植物论文; 空间论文; 景区论文; 小区论文; 住宅小区论文; 居住区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