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及心理特征探讨论文_杨晓黎

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及心理特征探讨论文_杨晓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综合科 ;湖北武汉 430022)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护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使老年病人获得满意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5年收治的慢性病人,根据性格的不同进行有针对的护理。结果:老年病人经过护士的耐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和亲切感,对护士产生了信任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要以病人的心理状态去理解病人,对病人有同情心,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和隐私,顾及到病人的内心感受,从而让老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早日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1.老年人个体的心理老化理论

(1)行为学说

个体的老化可以从其行为的变化中表现出来。

(2)脱离学说

强调从个体的角度来观察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的状况。年龄增长,造成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

(3)适应学说

以人的适应性为基点。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且老年期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容易受到威胁和伤害的时期。

2.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2.1 抑郁心理

原因:受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

表现:病人情绪低落、少语;食欲下降、持续失眠;严重者出现自杀行为。

2.2 恐惧焦虑心理

原因: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过分担心

表现:病人心慌意乱、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睡眠及食欲不佳等。

2.3 敏感猜疑心理

原因:病人怀疑医护人员刻意隐瞒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现:病人极为关注医护人员的讲话内容;易受暗示、情绪波动大。

2.4 自尊心过强心理

原因:病人退休后由于社会地位改变,容易出现性格和行为的改变。

表现:容易表现出固执、自私、幼稚、生闷气等不良情绪。

2.5 孤独寂寞心理

原因:病人住院时间较长而又缺少家人陪护。

表现:病人常表现为卧床不动,情绪低沉、怨天尤人、易怒易烦。

2.6 自责心理

原因:农村及家境较困难的老年病人较容易产生这种心理。

表现:病人表现为自责内疚,总觉得生病后自己是家人的累赘,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3. 护理方法3.1 环境因素 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单干燥。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始和前提,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护理人员要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给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运用通俗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3.3心理护理:语言交流,我们要注意语言艺术,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心,在给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谨慎诚恳,不要搪塞,以免发生猜疑。注意声音和语调,我们要掌握声音的大小,语调要柔和,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应用医学俗语。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患者,应以亲切的语言,耐心地引导,鼓励患者说话,可以从患者的日常爱好或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对因疾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悲观失落的,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同情。鼓励病人疏泄抑郁和烦恼,并和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3.4 临床护理: 在为老年人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技术熟练,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当老人病情恶化时,应沉作,不可惊慌,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平常应注重基本功德训练,护理技术的精益求精,有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患者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护士的举手投足之间,而护士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1】,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和护理质量,相反科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力争操作无误准确,迅速实施各种治疗措施,取得患者的认可。3.5 饮食护理: 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减弱,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的食品,要适当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应强调粗细搭配,同时还应摄取定量的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饥饱要适宜。因不同疾病,其调养方针也不同,最好按医生的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参考文献:[1] 娄福英.浅谈护患关系沟通工作的重要性。中外健康文摘,2007.11(11):86

论文作者:杨晓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及心理特征探讨论文_杨晓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