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级企业,壮大集体经济——老河口市发展村级企业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河口市论文,村级论文,集体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村级企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活跃农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湖北省老河口市在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促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襄樊市发展村级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曾两次在老河口市召开,我们专门对此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概况
老河口市现有乡镇企业760家,其中村办企业528家,村办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707人,拥有资产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1亿元。全市平均每个村拥有企业2家,每个企业平均拥有资产总额84万元。1999 年1~7月村级企业现价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26.51%, 其中村级工业企业产值3.59亿元,同比增长35.19%,村级企业增加值7704万元, 同比增长26.21%,销售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28.85%,村级企业实现利润2665万元,同比增长35.55%,村级企业实交税金518万元,同比增长19.35%,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具体措施
老河口市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上下历来对发展村级企业,壮大集体经济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农业要实现产业化,必须超前发展储、加、销“龙头企业”;农村要稳定,发展村级企业是“基础工程”;农民要增收,发展村级企业是“保障工程”;减轻农民负担,发展村级企业是“减负工程”。因此,他们把发展村级经济列入了工作日程,拿在手上,抓在行动上,努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科学规划,兴办村级企业
近几年老河口市综合经济效益考核30强的村80%以上分布在汉孟公路和老丹、半秦、老张公路沿线,沿线33个村交通条件便利,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条件。市委、市政府根据这一情况制定了以加快4 条公路沿线村级企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4条村级工业带的发展规划。从仙人渡柴店岗村经李楼、赞阳、光化到孟楼的汉孟公路沿线,形成建材、服装、纺织、精细化工、酿酒、工艺加工等村级工业;从光化经洪山嘴到付家寨的老丹公路沿线形成机械加工、电子零配件、轻工制作等村级工业;从半店经竹林桥、薛集的半秦公路,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村级工业,从李楼到张集的老张公路,形成冶炼、五金、皮革系列产品等村级工业,并要求2000年每个村都要上1~2个200万元以上的项目; 仙人渡、孟楼、付家寨、赞阳、洪山嘴要在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带组建村级工业群,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小区。
2.机制创新,巩固村级企业
把乡镇企业“三改一加强”工作向村级企业深化,把村级企业发展作为“三大战略”扭在一起的结合点和新增点,对原有的村级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搞活村级企业经营机制。目前,全市村级企业528 家中已改制的企业474家,改制面占89.77%,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16家,承包经营企业178家,租赁经营企业116家,合伙企业68家,卖断企业8家,退二转三企业36家,一厂多策分块搞活25家,其它改制企业27 家。如仙人渡镇的天马制衣公司,原是南岗村靠8 台缝纫机起家的小厂,1996年南岗村参股220万元,镇政府参股100万元,企业集体参股220 万元,厂长刘彦平参股87万元,组建了湖北爵王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从而使企业上了规模,产品上了档次,1998年创产值4362 万元, 实现利税739万元。在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改组上, 向资源型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方向引导,寻求突破。在技术改造上由外延量的扩大向内涵素质提高上转变,努力抢占制高点,着力提高村级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3.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村级企业
老河口市许多村镇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冷静头脑,积极认识资源优势;解放思想,努力开发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大力发挥资源优势,从而促进村级企业进一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如仙人渡镇,他们根据本镇实际,依托资源优势,确定了村级企业的发展路子。一是借助河边优势,依托沙石资源,发展预制建材企业。汉江河流经该镇15公里,他们依托沙石丰富的优势引导村组、农民大兴预制建材业,全镇现有预制建材户700多户, 村级建材企业19家,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二是依托交通优势,发展运输业。汉丹、襄渝铁路在该镇交汇,汉十公路纵贯全镇,柴店岗村据此组建了汽车运输队,将仙人渡的红砖、预制产品以及农副产品运往外地销售。三是依托“三荒”资源,发展绿色企业。该镇拥有洲地2.5 万多亩,村组在河洲上发展林业企业10个,用材林4000多亩,水果1.26万亩。全镇水库星罗棋布,村组大力发展“蓝色企业”,黄庄村40亩精养鱼塘年创产值6万多元。四是依托用材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 共兴建胶合板厂、制箱厂等13家村级企业,年创产值500万元,利税60万元。 五是依托粮食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办起了村级粮食加工厂5 家,创产值500万元,利税49万元;兴办饲料加工厂4家,年转化粮食1000多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270多万元。
4.营造宽松环境,壮大村级企业
把村级企业发展与开放引进结合起来,创造宽松、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壮大村级企业,只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才能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振兴一批优势产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壮大一批主导产业,提升一批高新产业。
老河口市以“不图所有,只图所在”为出发点,树立招商引资不怕对方得好处、赚大钱的思想,敢于拿出最好的企业、最好的地段招商引资,采取能联就联、能租就租、能卖就卖等各种手段,为市内外商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在土地征用、城建规划、社会福利、税费征收等方面,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实行一条龙服务,减少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另外,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出一种比着干,争着上的强烈竞争氛围,并采取对招商引资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等办法,促进了村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启迪与思考
1.发展村级企业是促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着力点
乡镇企业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几年,市场经济的浪潮把企业推向市场,国外的企业和产品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国际市场日益融为一体,市场激烈的竞争使乡镇企业原来的机制优势逐步退化,大多乡镇企业正面临着经济效益滑坡,发展速度减缓,产品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等一系列困难,如何进行“二次创业”,再次振兴乡镇企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力发展村级企业正是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一个着力点,若把乡镇企业比喻为一张大网,那么村级企业就好比网上的一个个结点,然后由点到面,通过发展村级企业来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
2.发展村级企业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
村级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凡村级企业发达的村组,其集体经济实力就强。目前,老河口市村组企业528家, 拥有资产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1亿元,1999年1~7月,村级企业现价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26.51%。 村级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活跃了农村经济,从而使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发展村级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民开始摆脱贫困,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提的“人民生活要由温饱进入小康”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村级企业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凡村级企业比较发达的村组,农民收入增长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如仙人渡镇1998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3180元,全镇农民负担占年人均纯收入的3.2%,低于国家规定的1.8个百分点。
4.发展村级企业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手段
我国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富余的问题早已存在,而村级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宽广的出路,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手段。老河口市村级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707人,并将随着村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逐年增加。
5.发展村级企业是取之于农,反哺于农的有效办法
村级企业的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以工补农,增加了农业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丰收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并且随着村级企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形成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1998年老河口市村级企业提供支农建农(支援农业生产、村镇建设、教育、卫生、福利等)资金683万元, 上交村级管理费516万元,实交税金1574万元, 农民从村级企业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平均为480元。
6.村级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随着村级企业和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让人耳目一新,那些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或在村级企业就业的农民,他们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羡慕在城里生活的人们。